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我在宁德县第一个知青点

时间:2023-09-08来源:《宁德知青》 作者:余君恩 点击:
根据上级和宁德县农人民政府文件要求,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邦兴主持,于1963年初发动初发动宁德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宁德县第一个知青点,是蕉城镇知识青年耕作队,于 1963年12月17日成立。主管单位是县人民政府计委、民政科,由马国柞副县长分管。我在


 
  根据上级和宁德县农人民政府文件要求,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邦兴主持,于1963年初发动初发动宁德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宁德县第一个知青点,是蕉城镇知识青年耕作队,于 1963年12月17日成立。主管单位是县人民政府计委、民政科,由马国柞副县长分管。我在这里有一年多的时间。地点: 原县商业局设在古溪的畜牧场场地,改为耕作队经营和管理。
 
  面积:50余亩。含今报恩寺大部分和后岗开发区 F 区后一片与后山地相隔处。其中水田20亩,山地、茶地 20亩,梨园、山园5 亩及两块近5亩的农业活动场所。
 
  队长:郑贻英
 
  副队长: 阮瑞崇
 
  支部书记: 林大善 ( 退伍军人)
 
  组员: 由知青余君恩、刘永焕、郑贻乃、郑月红、陈永辉等和原畜牧场留用人员、部队退伍军人、城镇居民蔡作扬、游玉卿、林妹俤、陈素玉和贫下中农陈细俤、何皇玉等20 余人。
 
  建筑:上级拨款改建一座知识青年宿舍 7 间,改建一座生猪舍为长毛兔舍,并利用报恩寺旧寺建筑物作食堂和住房。
 
  环境:房前屋后种植梨树、樟树、竹子等,环境较优美,绿树成荫、用水较方便,引山上水,侧面有河。
 
  经营:与外贸公司、毛猪仓库等挂钩,生猪、长毛兔优良品种由外贸公司提供,并定期收购长毛兔小兔和兔毛,生猪收购后,有奖励化肥和饲料证等。
 
  待遇:以工分制为主,县政府民政、民事组不定期下拨经费补助,每人月供应 24 斤粮证。
 
  合并:为了便于对知青的管理,于1966年6月并入宁德县红门里茶场知青点。
 
  我在蕉城耕山队劳动情况;1965年3月,我分配在饲养组,一组三人林玉清(退伍军人家属),游玉卿和我。主要任务是饲养长毛兔和良种兔。
 
  每天的工作,首先冲洗兔舍,保持简洁、通风,其次是为毛长兔梳毛、拨毛,为小兔放奶和采集青草配麦麸、米糠等饲料,每周送长毛兔毛和小兔到外贸公司收购,再购些饲料回队。农忙时,帮助插秧、割稻子。
 
  知青们办集体食堂,每月国家仍供应粮证 24 斤。县政府民事组李志孝、崔秀昭等常常下来关心我们生活、劳动、拨些款支持我们。
 
  早晨起床稍为做做早操,打打羽毛球等,傍晚几个知青凑一起,走象棋、军棋,拉二胡、吹口琴、唱些歌,年轻人在一起过得还挺有乐趣,一天的劳累又忘了。
 
  生活虽清苦,但让我感到安慰,认为自己逐渐成为一名自食其力并能为社会创造微小财富的劳动者。当时国家的就业政策规定,招干、招工的先决条件必须走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之路。我们与其他知青一样,也都盼望早日安排工作,为国家做更大贡献。
 
附: 部分耕作队人员安置情况:
 
郑贻英安置县蔬菜公司
 
余君恩安置县“五·七”中学
 
刘永焕安置县饮食公司
 
郑贻乃安置县建筑公司
 
王幼平安置(女)县蔬菜公司
 
郑月红安置(女)县蔬菜公司
 
蔡作扬安置县雨伞社(棕麻社)
 
陈永辉安置县粮食加工厂
 
【作者简介】余君恩1963年宁德一中高中毕业,1965年3月参加宁德县蕉城镇居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耕作队,1966 年转八都红门里茶场劳动,1979 年招聘八都五七中学,1984年调县进修校(师大脱产进修2年),1994 年调宁德市(县级)教育督导室,2005年退休。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为抢救战友牺牲的陈汉如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陈汉如于1969年11月离开家乡上海,到达西双版纳水利二团八连。由于...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