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个阴天,下午我们在昌平路静安区第一工人体育场集合,举行了一个欢送的仪式,会后前面有卡车敲锣打鼓开道,后面是拾余辆滿载插队知青的公交车,沿着静安区的主要马路兜了一圈,是要造成一种声势或气氛吧!这在当時是非常時兴的。晚上,北上的列车停在老北火车站的北区,宝山路入口,站台上挤满了送行的亲友与同学,黑压压的一片。 说不完的嘱咐语,道不完的离别情,站台上大家依依惜别,强抑留恋与悲痛的情感,强作笑颜,故作轻松。当七点多钟,发车的预备铃响起時,人群开始骚动,列车上的人与送行的人,车上车下紧紧拉着手,舍不得放开,列车缓缓地开动,站台上送行的人跟着列车奔跑,同時车上车下爆发出一阵悲惨的哭泣声,惊天地,动鬼神呀!这就是生离死别的场景呀! 驰向淮北 火车在一片哭声中驰离了上海,儿女们离开了熟悉、温暖的家,告别了生我、养我、哺育我成長的故土与亲戚朋友,辞别了朝夕与共、一齐玩耍的同学与发小。火车越开越快,车厢中还弥漫着一片伤感、忧郁的气氛: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抽泣,有的眼圈通红眼泪还在眼眶里转动,有的睁大着无神的双眼迷茫地看着周围,有的靠着座椅发出阵阵无奈地叹息,有的……。 这是一列驰向安徽省宿县专区固镇县的专列,满载着上海市静安区数拾个中学,一千余名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他们是一群年龄在十六七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少男少女,他们昨天还响应领袖的号召,停课闹革命,冲杀在捍卫伟大领袖,永保红色江山的文革战场上,享受着革命的激情,大民主的自由,又饱尝着心灵与皮肉地双重煎熬。今天他们又一次响应领袖的号召,奔赴新的战场,去与天斗,与地斗,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人生呢? 车轮滚滚,一路驰向淮北,车厢内巳一片寂静,有的同学巳打起了瞌睡。我毫无睡意,正好遇到同校67届初中的白慧英同学,虽然不是很熟,但同为天涯沦落人,她又是我班白宝英的妹妹,就闲聊了一会儿。后来,她回沪当了公安干警,是在青浦的某一劳教场所,当時也通过电话,这是后来发生的事了。 固镇第一天(一) 清晨,专列经过蚌埠,跨过淮河,停靠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车站:固镇站。固镇是一个小县,也是一个1965年7月1日才正式成立的新县,是从原分属于宿县、五河、怀远、灵璧等县较偏僻的几个公社,合并而成,所以也是一个穷县。它是京沪线上,淮北离上海最近,交通最方便的一个县,这是它的一个优点,也可能是它当時唯一的一个优点。 淮北冬天的早晨比较冷,下车后我们到了县政府大院,大家刷牙洗脸后,就是吃早饭了,只记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麻油的香味,至于吃的什么,巳想不起来了,可能是面条吧。后来在县体育场开了一个欢迎的大会,红旗飘彩旗扬,高音喇叭放音乐呼口号,就是当時大轰大嗡运动的标准模板再现,气氛很热烈,但時间拖得很長。台上当地文工团表演欢迎的节目,由于天冷再加上一夜无眠,又困又乏的知青实在撑不下去了,发出阵阵嘘声,加上天又下起小雨,会也就草草收场了。再后来我们离县城较远的知青,又在县府食堂吃了顿中饭,好象是馒头加糊汤。我们下放到湖沟区瓦町、湖沟、浍北三个公社,约百名知青,分乘二辆卡车向湖沟进发。 卡车在很窄、坑坑洼洼的泥地上行走,开得很慢,颠得很历害。天公不作美,又下起小雨,还夾带着雪珠,坐在敝蓬的卡车上,凛冽的北风,直往衣服里钻,使人觉得很冷很冷。卡车在光秃秃的农田旁驰过,看不到一点绿色,有時经过一个小村庄,只見穿着黑色破袄,腰间扎根白腰布的农人,蹲在泥墙旁,手中端着一碗黑呼呼的东西,在往咀里送。 固镇第一天(二) 天渐渐暗下来,小雨雪珠还不停地下,人困马乏的知青们在卡车上颠波着,望着车外一片黄呼呼地田野,荒凉地景象,真有一种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再加上行李还要晚几天到,使这批刚刚离开家门的少男少女们,有一种断了线的风筝的无奈,卡车上寂然无声,偶尔传来一阵默默地抽泣。 终于到了湖沟区湖沟公社,吃了晚饭,离湖沟近的生产队,老乡们把知青领走了,而瓦町公社的生产队较远,我们就被安排在浴堂里,住了一晚上。被分配在湖沟区三个公社的上海知识青年,约有百余人,其中五四中学30余人分在浍河北岸的浍北公社,育才中学等学校10余人分在湖沟公社,京西中学等学校50余人分在瓦町公社。 晚上,我们躺在浴室的凉椅上,就着微弱的炭火取暖。二天来,经历了三大差别的初步洗礼,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巨大反差,我们从今天起,将身体力行,慢慢品尝,而下乡与返城的这些天,则是使人体会最深,感受最强的日子,因为对比最强,反差最大,刺激最深。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