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 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 出了个什么人 领导人民得解放 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 弯过了九道弯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湘潭县哪 出了个毛主席 领导人民得解放 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 弯过了九道弯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水滔滔流不断哪 比不过毛主席恩情长 啊依呀依子哟 毛主席 像太阳 他指引着人民 前进的方向 我们永远跟着毛主席哎 人民的江山万年长 啊依呀依子哟 浏阳河 弯又长 两岸的客车向四方 幸福歌儿唱不尽啊 歌唱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啊依呀依子哟 歌唱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浏阳河》由徐叔华作词,唐璧光作曲,1959年开始流传。这一年,徐叔华28岁,唐壁光39岁。 1950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团来到浏阳河畔的黎托乡,他们除了要帮助农民土改分田,还肩负着创作反映农民新生活作品的任务。当时,《浏阳河》词作者——19岁的徐叔华也在其中。在农村工作的日子里,他很喜欢在晚上跳进浏阳河里洗个澡,而看着浏阳河清澈的河水,他的心中也有所感悟:“浏阳河不晓得弯了几道弯,才把这么好的水送给我们洗澡哩!” 听着浏阳河哗啦的流水声,日子仿佛也如流水般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秋收的季节。徐叔华就想以农民送公粮的场景为题,编个“送粮路上”的小型歌舞剧。有次他参加完会议回住处时,因为天黑路窄,差点栽到在路边的水沟里。而正是这件事触动他的构思:“农民推着小车送公粮时,不小心把车陷到水沟里了,就请路过的年轻人帮忙......” 想到这里,徐叔华又想起在浏阳河洗澡时的感受,提笔写出下面的唱词:“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歌舞剧本《双送粮》就这样诞生了。15分钟的《双送粮》是徐叔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由于该剧继承我国“以歌舞演故事的结构方法”,比较充分地发挥湖南花鼓戏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再加上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感情真挚,很快就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而后该作品被湘江歌剧团选中,并送往武汉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节目的选拔。 1951年5月,《双送粮》演出小组来到武汉,参加中南区选拔并顺利入选。但是评委们看完后却要求,将其中“浏阳河”唱段的京剧曲调最好改为湖南民歌,因为剧中其他两个唱段都是用的湖南花鼓戏,京剧曲调夹在其中实在是不协调。但是徐叔华因为另有任务,当时并不在武汉,时间如此紧迫,也等不到他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领队思来想去,将任务交给乐队指挥朱立奇。临危受命的朱立奇不敢怠慢,他想起自己曾经演过湖南的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其中的《送瓜调》唱段用的正是湖南祁阳小调,能不能将这段曲调拿来用呢?因为接触过的湖南民歌实在有限,朱立奇决定大胆尝试,将原曲重新改编融合,没想到团里的演员试唱后,都觉得很成功。 经过改编的“浏阳河”曲调变得欢快许多,团里的民乐伴奏齐芝田听后灵感乍现,为乐曲完成衔接的编配。中南文化局的领导审看时非常满意,顺利通过这个小歌舞节目。而这段《送瓜调》的曲作者唐壁光,也因此成为《浏阳河》的曲作者。至于朱立奇和齐芝田,则被认为是《浏阳河》的编配者。 1952年10月,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找到徐叔华,想出版《双送粮》的文学剧本和乐谱。徐叔华找朱立奇要资料,想让他署名为曲作者。而朱立奇坚持成人之美,只将曲作者署名为唐壁光。当时,他们对名誉都看得并不重要,而是满怀激情地准备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去,但就在这时,“反右”运动开始了。 在“反右”运动中,曲作者唐壁光和改编者朱立奇、齐芝田都被划成“右派”,徐叔华更是被划为“中右”,党籍都被开除了。1959年,《双送粮》中的“浏阳河”唱段被选中,参加联欢演出,但因为还没有名字,就以歌词中的“浏阳河”为名。因为作者都是“右派”,没有著作权,署名便改为“湖南民歌”。就这样,《浏阳河》真正的词曲作者反而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浏阳河》的词曲作者都恢复名誉,也恢复在自己作品上的署名权。于是,他们向湖南省文化厅报告,提出《浏阳河》的著作权问题。1992年11月,湖南省文化厅向国家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提交报告:确认《浏阳河》应以下列方式署名,作词徐叔华,作曲唐壁光,朱立奇、齐芝田等集体编配。 1951年,德国柏林举办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央决定从国内各地选拔歌舞作品参加演出。5月,《双送粮》被送到武汉中南文化局接受检阅,当时剧中第三段是套用京剧《小放牛》的调子,中南文化局的同志觉得它与前两段花鼓戏调不搭调,于是将其改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曲调,也就是今天的《浏阳河》曲调。从此,《双送粮》迅速在全国巡回演出,红遍大江南北。 西藏和平解放后,北京中南海需要几个节目助兴,《双送粮》便在邀请之列。那天毛泽东主席穿着浅棕色的中山装,很是高大、潇洒。毛泽东坐在第二排中央,听到这一段用湘潭方言演唱的曲目,不时开心地鼓掌。 一段乡音,深深触动毛泽东,从此,《双送粮》成为毛泽东参加周末舞会上的开场曲目,它的命运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得中宣部、文艺部的重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对全国进行广播,而且还灌了唱片。 1959年,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代表团到湖南访问演出,提出联欢时唱一曲湖南民歌,并要求接待方报曲目,《双送粮》毋庸置疑成了首选。可是《双送粮》是剧目名,于是经过接待方再三斟酌,决定把《双送粮》中第三段第一句歌词“浏阳河”作为歌曲名,有人提议把第三段单独分出来唱也挺好听,于是乎,《浏阳河》开始被作为独立的歌曲传唱开来。 徐叔华,湖南长沙市人,1931年生,离休前任湖南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49年9月参加湖南省湘江文工团,任演员,曾成功演出过《哑巴劳军》、《白毛女》、《兄妹开荒》、《女社员》等名剧;后从事编剧工作,先后创作一大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为人们所熟悉的有歌舞剧《双送粮》、土家族大型神话剧《春哥与锦鸡》、花鼓戏《补锅》、《还牛》等。 1920年农历正月,唐璧光出生在湖南省东安县县城。其祖父是一位音乐造诣颇深的秀才。受其影响,唐璧光从小就喜爱民间音乐和民间艺术,且喜唱祁剧和京剧。1947年,他考入湖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49年长沙解放,他提前一年毕业参加工作,进入长沙市工人文工团,继而创作《浏阳河》曲谱,并且,《浏阳河》红遍天下。但是,唐璧光的人生与《浏阳河》的走红形成鲜明的反差:1957年,他被划成“右派”。是因一段往日的历史——1944年10月的一天,唐璧光的父亲说日本鬼子快打到东安了,要他外出躲避。几个月后,从东安传来消息,他家的房子被日本人一把大火烧为平地,他父亲也被日本人杀死。为实现打日本、报父仇的愿望,1945年5月,他去武冈参加国民党的“忠义救国军”,并被任为联络参谋,到8月日本鬼子投降。他在“忠义救国军”呆了3个月。1958年3月,他被判刑7年。不久,他的原妻与他分道扬镳;1964年3月,饱受铁窗之苦的他被刑满释放,被安置在洞庭湖一个农场就业;1970年,他被清理回原籍东安县。他两手空空,只带着身有残疾、13岁的儿子回到老家。为了生计,他来到县采石场,捶石碴,挑土方,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双手打起血泡,淤积层层厚茧,两肩磨破皮肉,凝结块块血痂。整整8年,虽然劳了筋骨,但却磨炼了心志。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们的党是英明的,这种日子终会过去。 1979年,唐璧光被平反昭雪。他先后任零陵县(现零陵区)花鼓戏剧团编导、县文化馆音乐专干。并先后当选为原县级永州市(现零陵区)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他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荣誉理事,被湖南省政府聘任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0年,唐璧光离休。这年他70岁。 从《浏阳河》诞生,到唱遍全国,不知发行、出版过多少次,但这期间唐璧光被监禁改造,考虑到政治影响,有关部门在出版发行歌曲集选编《浏阳河》时,或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都将曲作者的名字标注为“湖南民歌”。197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分会对《浏阳河》正名问题作了专门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并在出版《湖南创作歌曲选》时,选载的《浏阳河》署名为作曲“唐璧光”。 1991年12月,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推出《红太阳》音带,被选的《浏阳河》的曲作者仍用“湖南民歌”;1993年,全国掀起“红太阳热”,数十家出版社出版录制的出版物中,几乎全部选用《浏阳河》,却一律署名“湖南民歌”。对这些严重侵权行为,唐璧光气愤之余,与词作者徐叔华分别去信,提出严正声明,并附上有关史料。之后,这些侵权单位,有的寄来稿酬,更多的则置之不理。后来,唐璧光只好求助文化部,请求正名。好在,1994年,国家版权局举办的纪念著作权法实施3周年的文艺晚会上,不但演唱《浏阳河》,还在节目单上署名:徐叔华词,唐璧光曲。 1949年8月初,长沙和平解放。当时,在湖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专业的唐璧光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长沙市工人文工团担任编导。是年冬,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即将开始,为配合刚刚解放的湖南形势,长沙市工人文工团排演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的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唐璧光担任执行导演和作曲。其中有这样一段“送瓜调”的唱词:“田大娘,细听我来讲,如今世界大不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领导我们穷人翻了身。咿呀咿吱哟!”唐璧光对《田寡妇看瓜》一剧特别是“送瓜调”这段唱词的音乐创作和设计进行精心构思,他想到民间广泛流传的小调《孟姜女》的音乐素材,想吸取或借鉴它的曲调精华。但他分析认为,《孟姜女》是五声徽调式,旋律线级进下行,曲调平稳,节奏显得呆板,变化起伏不大,而且其情绪伤感哀怨。于是,他对其进行认真提炼、升华和处理,在音乐设计时只摘取原曲第一乐句的第二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采用断腔、休止、切分等处理技巧,通过四度跳进、加花装饰,形成生动跳跃的主导音型,改变原曲的哀怨情绪,形成开朗明快喜调。丰富的思想情感,奇特的创作灵感,巧妙的音乐构思,在唐璧光的心目中碰撞成创作激情火花。“送瓜调”中那欢快、明丽、优美、流畅的旋律,像深藏在地层深处的岩浆在他胸中喷涌,如滚滚湘江水在他心中奔放,化作一个个欢悦的音符、一节节优美的旋律,跃然纸上,一挥而就。《双送粮》的词,《田寡妇看瓜》中“送瓜调”的曲,组装成《浏阳河》。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