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亦兄亦师亦贵人——追忆赵大砥先生(4)

时间:2025-03-27来源: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夏建丰 点击:
记得是1995年,我还住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宿舍。为了让孩子知道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我动员孩子拿出零用钱,一起参加中国乡村小学图书馆公益项目,每年定期捐款。 这个项目由乡村小学初步拟定捐献书目,经过各地的县教育局审核批准,上海某出版社收到支票后

 
  记得是1995年,我还住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宿舍。为了让孩子知道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我动员孩子拿出零用钱,一起参加“中国乡村小学图书馆”公益项目,每年定期捐款。

  这个项目由乡村小学初步拟定捐献书目,经过各地的县教育局审核批准,上海某出版社收到支票后负责在国内采购和运输,最后在乡村小学图书馆专架陈列,供学生借阅。

  当时乡村小学的学生人均图书册数尚未达标,县乡领导都很支持这个公益项目,而且经办人没有现金过手。

  大砥你可记得,你们公司上市以后,我曾询问你是否考虑做公益。你迟疑了一下问道,慈善和公益有什么区别?我说,以我个人理解,做慈善像是“大善人”在施舍,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公益则是从前“修齐治平”的好传统,小则为族人、为乡亲做事,大则为民族、为国家增加凝聚力。我更愿意做“公益”。你点头赞同我的看法,表示一定会参与合适的公益项目。

  当你听到华东师大“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要在甘肃省开展工作,你立刻表示自己当年是在甘肃天水读书,愿意捐出五十万元,成了这个公益项目的个人捐款大户。

 

 
  2013年我在上海过春节,和你一起在上海戏剧学院观看上海知青的春节文娱演出。你一边看演出,一边若有所思地悄悄对我说,今年是开国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今天这场知青的演出有很多正能量。

  你觉得应该进一步了解知青这个群体,所以在知青演出结束后,你和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联系,多次和不同的知青座谈,了解知青的情况。经过调研,你说,知青应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你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决定投入资金成立上海颐若文化传播公司,建立“老辰光”网,发扬和传播知青这代人艰苦奋斗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已经进入老年的知青服务。

  “颐若”是英文“时代(era)”的音译,“老辰光”既表示过去的时光、表示老年的时光,也表示某一固定的时间,知青可以在规定的时段到“老辰光”办公室聚会或者学习上网技术。

  你告诉我,起初有朋友向你推荐负责老辰光网的人选,你了解以后,发现和你的观点有差异,觉得不太合适。

  我赞同你的观点,回应说,颐若公司和老辰光网有点像近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同人刊物,首先要有志同道合的人来操办才行,至少可以减少内耗。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你用颐若公司和老辰光网这两个公益平台,资助知青在各种场合的各种演出,帮助知青写回忆录、出书,出资建立知青资料数据库。捐资数千万元拍摄知青题材电影……

  以至于有上海的老知青感叹地说,你当年并不是知青,却如此捐资帮助知青,弘扬正能量。你在中国知青的历史上,很可能是既无前人更无来者的唯一之人。

  有的知青去你家里探望,无法想象你的居住空间竟然如此狭小,家庭陈设如此简单。我也曾忍不住建议你可以改善一下,换一处较大的房子。你却表示还有很多人的住房条件不如你,况且你已经住惯了。

  有一次我电话里问你,怎么样,你的公益项目颐若公司和老辰光网都好吧?

  你还是那么爽朗:都很好。要是早几年开始就好了,一定会是更加风生水起的局面。

  是的,我当然相信。可是我心里却在隐隐作痛,因为发出爽朗声音的你,已然重病缠身。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次交谈。我问你有没有兴趣到我下乡的江西永丰县去,我们一起做公益项目。

  你说,你的身体只适宜在上海活动。

  我急忙问,怎么了?什么病?你前两年在莫斯科红场,冒着滂沱大雨去瞻谒列宁墓,而后极重的感冒发烧,你不也扛过来了?

  我记忆中的大砥极少生病。

  你说,现在诊断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晚期,医生要求你每天吸氧12小时。

  我惊讶莫名,慢阻肺?!不可逆的!……中医怎么说?

  你对我说,中医建议你每天吸氧2小时,其余时间尽量深呼吸。你还告诉我,你吸烟几十年,现在已经戒了。

  我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光是鼻腔里至少带有数十种细菌和病毒,如果和你见面时通过飞沫或者其他途径传给了你,哪怕引起你患上普通感冒,你都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从那以后,我尽量多用电话和你联系,尽量少和你见面。

  我从电话中知道,你生病后,拄杖步行的距离不能超过二百米。在你必须参加聚会时,一定是你指定聚会地点。如果在你家附近聚会,你要计算走到哪里可以坐下休息。如果可以开车前往聚会地点,那必须得有很近的停车场和电梯。聚会结束,你会请其他人先行散去。你结账后得独自坐着,喘息十五到二十分钟,才能慢慢起身,拄杖缓步离开。

  数年前你癌症开刀后,外出活动更是基本倚仗电动轮椅了。

  可是在他人眼里,大砥你依旧神采奕奕,侃侃而谈,思路明晰。

  有几个老友知道你的身体状况,虽然他们的观点和你不同,但是看到大砥你几乎每天在网上发消息、写评论,老友好几次由衷赞叹地对我说,赵大砥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观点,真是一个战士。我总要加上一句,大砥是真正的猛士。

  去年11月底,当你知道我在上海,你不顾我的劝阻,坚持召集原实用机电科技公司的旧部聚会。你坐在轮椅上,一边吸氧一边艰难说话,谆谆叮嘱小许和其他几位年届退休年龄的民企老总,一定要选拔和培养好自己企业的接班人。

  不料这是你最后一次外出聚会。12月底你女儿回来已经订好和亲家一起团聚,最后独缺了你。

  大砥,你在2月9日上午离开了我们。然而大砥你生命不止,战斗不息,前一天晚上七点钟你还在给我发微信……

  大砥,我会永远保留你的微信号。

  大砥,你永远是我的老师、兄长和贵人。

又记

  最近马立平看了我写的纪念大砥的文字,她提醒我说,若以“读书种子”来作比喻,大砥你属于“领袖种子”,有领袖气质。

  是啊,在铁路上和你一起工作,你在施工组只是工会组长,但大家都服膺你的工作安排。就连我去读书前提出要请同事聚餐,也是你决定可以聚餐,但不要我付钱。

  你在试验室没有任何职务,可我亲眼看见室主任很多时候会问,大砥你看这样做行吗?就连单位领导也时常到试验室来向你咨询。

  你担任我们的课题组长,但是其他课题也会来请教你,最后是你正式成为他们的兼职顾问。

  可能是我在农村呆久了,比较自由散漫。那次课题组出差到广州,有一天我居然会脱离集体自由行动,气得你脸色煞白。

  然而就像你常说的,你用人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包括我在内)你什么人都能用。比如我们试验室脾气古怪的老周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任何领导见了他都摇头。只有你会根据老周的长处给他安排合适的任务,老周居然心悦诚服地完成了。

  在公司和你一起工作时,你说要挂靠到一个合适的局级单位下面,不久之后你又说要成立独立的研究开发部,等等,公司的朱总经理对你真可说是言听计从,大家很自然地团结在你周围。就连电话总机的接线员都说,你老赵更像是老朱的领导。

  我去上级机关开会,阅人无数的人事处长曾对我说,他见过你一面,一看就觉得你是做大事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气场强大。

  是的,这就是立平说的“领袖气质”。

  是的,你在我心目中就是领袖。

  初春的阴雨淅淅沥沥地下,梅花的花瓣飘飘荡荡地落,脑海中的场景起起伏伏地出来又隐去,耳边响起了我俩无数次交谈声。我真的有些恍惚了:

  哦,原来你是建丰,不是剑锋。

  那你为什么叫大砥,不是中砥?中流砥柱么。哦,原来是大弟的谐音呀。

  哦,我老家在江南苏锡常的常州,你祖籍是江北通泰扬的扬州,常扬二州同在京杭大运河边上。

  哦,我俩的父亲同一年出生,你父亲参加了革命队伍,在隐蔽战线工作,成为革命干部,我父亲是工程师,为铁路建设做出了一点点贡献。

  哦,我俩的祖父都参加了前清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而且都考中了,然后他们不约而同,都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哦,大砥,我们是继往开来呀,是和不同时代的先辈一起,在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尽绵薄之力。

  ……

  我进一步想到,你的公益平台“颐若”公司的本意就是“时代”,只是因为注册公司时没有成功才改成“时代”的英文音译,而每个时代都有英雄。

  若是以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来对照,你的一生可以说是时代英雄的一生。

  大砥,我清楚地记得那次午休时,我俩说到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你领先背诵的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接着背诵: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是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

  是的,大砥你在我心目中就是时代的英雄。

  赵大砥先生永垂不朽!

  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完)

作者简介:

  夏建丰,男,1950年出生于上海。1964年就读于华东师大附中。1969年到江西永丰县里陂上村插队落户,历时十年,曾任生产队队长、鹿冈公社先锋大队党支部委员、永丰中学英语教师。1979年在上海铁路局南翔自动化段工作。1988年任上海实用科技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研究开发部经理。1989年到美国,现居加州。期间和妻子马立平共同创办斯坦福中文学校,任理事长,研发中文教材,曾出版学前班到十年级的教材《中文》一套,供海外华裔青少年使用。1998年曾应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侨办邀请,回国参加国务院侨办在上海举办的华文教育国际会议。2000年参加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举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2005年以海外中文学校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央统战部的论坛。2009年参加国务院侨办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2015年著作《知青私人词典——插队十年:里陂上村杂忆》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