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追思赵大砥先生:以文化守护知青记忆,以公益传承时代精神

时间:2025-02-16来源:黑土情杂志社 作者:尤顺发 点击:
今天,我们怀着特别沉痛的心情,悼念一位知青的老大哥,他不是知青,却十分关心知青事业,积极支持知青的各项活动。他是知青事业的无私奉献者--赵大砥先生。我与赵大砥先生接触不多,只是在《黑土情杂志社》任编辑时,时常听同事提起他的大名。2015年3月,逊

 
         今天,我们怀着特别沉痛的心情,悼念一位知青的老大哥,他不是知青,却十分关心知青事业,积极支持知青的各项活动。他是知青事业的无私奉献者--赵大砥先生。我与赵大砥先生接触不多,只是在《黑土情杂志社》任编辑时,时常听同事提起他的大名。2015年3月,逊克县三河村宣传队第二次来上海演出,《黑土情》杂志社主编翁德坤亲自带人组织落实,演出场地定在宛平剧场,但多次到剧场洽谈场地租费就是谈不下来,热心人赵大砥先生知道后,资助了演出的所有费用,使这场千人大型演出终于成功开演。给广大知青留下深刻、难忘的记忆。
2018年5月,黑土情杂志社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旅俄华侨展览。展览会持续七天,费用也是赵大砥先生出资的。参观的人群除了各知青团队外,还有许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来参观的,也有中、小学组织学生来参观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得知后,立即批示肯定,并希望这个展览继续到社区,院校巡回展览。前几年,《黑土情》杂志社由于经费不足,无法出版期刊,得于赵大砥先生多次资助,解决了杂志的印刷发行工作。我从心里感激他的为人。
2020年,我参加了老辰光网知青专辑编辑部》的编辑工作,才有机会目睹了赵大砥先生本人,他为人低调,谦虚谨慎,每年出版的《知青专辑》杂志,他都提前规划好主题,认真审核初稿,给出建没牲的建议。保证我们        《知青专辑》杂志始终围绕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
       一、生平学习与事业贡献:从铁道先锋到文化拓荒者  
       赵大砥先生(1943-2025)生于动荡年代,却以坚韧与智慧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他年青时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进入铁道部天水铁路工程学院学习,1961年毕业后,他投身铁道事业,在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和上海铁路局历任信号工、工长、调度、副段长等职,凭借扎实的技术与卓越的管理能力,逐步成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1987年,他参与创立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并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电子电气技术协会副理事长,pLc专业委员会主任。推动企业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佼佼者,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革新上做出了重要成绩,为我国的铁路建设和高科技发展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事业巅峰期,他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兼任上海市科协委员、电子电器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以科技赋能行业发展。他的人生轨迹,既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缩影,也是知识分子投身国家建设的典范。  
        二、退休后的文化使命:守护知青记忆,播撒公益火种  
        2013年退休后,赵大砥先生将满腔热忱倾注于知青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他深知,知青一代的奉献与牺牲是共和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篇章,但相关记忆却面临散佚的风险。为此,他创办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老辰光网”,系统整理知青文献、口述史与影像资料,构建起国内首个专注于知青历史的文化平台。 
        1、他不仅以资金支持知青各项文化文艺活动,支持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知青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和各项学术活动,支持知青书籍、杂志出版和文艺演出等。更亲力亲为支持贫困地区教学及大专院校的课题研究项目落地。2022年,他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颐若知青文献数据库捐赠全套《红旗》杂志(1958-1988年,共544期),填补了知青文献库的空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2020年在老辰光网下设立《知青编辑部》,专注中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此外,他担任电影《勇敢往事》出品人,通过影视作品再现知青群体的集体记忆,让年轻一代触摸历史的温度。  他还斥巨资担任以全国道德模范,上海援疆知青姜万富为原型,与天山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演员集团等单位合作摄制的电影《父亲在远方》的出品人,亲自修改剧夲,反复多次修改影片摄制和音乐,力求影片尽美尽善。影片一经上演立刻获得广大知青们的好评。在2024年中美电影节上获得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金天使奖,主演佟瑞欣获得了“年度最具实力演员”奖。并成为全国各地、各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
         三、继承遗志:延续文化火种,书写未竟篇章  
         赵大砥先生的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是知青文化事业的重大损失,但其精神遗产仍熠熠生辉。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的未尽事业:  
        1. 深化知青文化研究:继续完善“老辰光网”数据库,联合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口述史项目,抢救性记录知青个体记忆,出版系列丛书与纪录片,构建多维历史叙事。  
        2. 拓展公益行动:设立“赵大砥知青文化基金”,继续资助知青团体的文化文艺活动;定向资助老知青医疗、养老及子女教育,切实改善其晚年生活。  
        3. 创新传播形式:借助新媒体与沉浸式展览,将知青精神融入当代文化语境。例如开发线上虚拟展馆,重现知青生活场景;联合青年艺术家创作话剧、音乐剧,让历史记忆跨越代际鸿沟。  
 
        赵大砥先生用一生诠释了何为“以文化守护历史,以公益回馈社会”。他未竟的事业,呼唤后来者以同样的热忱与智慧接续前行。正如他捐赠的《红旗》杂志所承载的精神——旗帜永不褪色,记忆永续传承。
      先生之风,高山流水,文脉传承,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