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家政阿姨来沪20年,如今鼓励女儿一起打拼立足
摄影/日升
陪女儿在江苏老家读完中学,李世红就回到心心念念的上海,还是做家政老本行。 丈夫原本在老家替她找了份安稳工作,都谈妥了,她没去。丈夫有点不高兴,“赚那么多钱干吗?够用就行了。”李世红很坚定,“顿顿喝稀饭也管饱,但我想尝尝红烧肉的滋味。” 去年女儿大专毕业,李世红把女儿也带来上海,母女一起住进有巢国际公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这是47岁的李世红与上海结缘的第20年。 上海的引力 今年春节,女儿留在上海加班想多赚些钱,李世红理解她,“孩子长大了,该放手让她去闯了。”李世红给女儿囤了些面包、牛奶、速冻食品,又买来女儿爱吃的车厘子、草莓、小金橘,把水果全部洗净分装好。 23岁的女儿来到上海后,在一家眼镜店当营业员,同时找了份早教中心的兼职,还在网上经营毛绒玩偶代购。 “上海是大都市,看见的事、遇到的人都和老家不一样,对你的成长有帮助。”李世红鼓励女儿来上海打拼,“妈妈再带你两年,如果两年后你还不能在上海站稳脚跟,咱们就回老家。” “再干两年就回来吧。”丈夫不再反对,但还是劝李世红。“老家工作也很累,但没有在上海开心,我嘴上答应他了,心里还是不想回去。”李世红笑着说。 为什么上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上海有人情味,对我们外地来的务工者特别友好。”李世红说,一看到“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面向基层服务人员开放申请的消息她就报名了,“这里很安全,租金又优惠,我和女儿看了好多房子,条件都不如这里。” 30平方米的公寓被李世红收拾得温馨整洁,房内基础设施完备,她自己添置了微波炉、空气炸锅等小家电,平时购物车里添加最多的就是家居用品。“这里就是我和女儿的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世红说。 上海的温度 “我们是从外地来打工的,能享受到这些待遇,真是说不出的感动。上海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十几年前,李世红和丈夫带着读小学的女儿在上海打工,一家三口住在浦东周浦,夫妻俩早出晚归。周末加班时,李世红把女儿送到周浦镇的社区活动室,社区工作人员会教小朋友们做手工,还提供免费餐饭。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们一家人都领到了市政府发放的200元交通纪念卡。 李世红觉得,在上海做家政阿姨,能感受到更多尊重和善意。“上海雇主的素质普遍高,对待我们很平等。” “朋友总说我是‘打不死的小强’——再苦再累也不怕。累点没关系,但不能有让我不舒服的脸色和话语,要互相尊重,这是我想留在上海工作的原因。”李世红说。 有一年,李世红的母亲生病了,她急忙跟雇主请假回老家,照顾母亲一个月后回到上海,雇主不仅没有扣工资,还塞给她一个红包。“雇主说,这是给我母亲看病用的。我特别感动,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人,他们给了我亲人一样的关爱。”讲起这件事,她红了眼眶。 李世红做事有长性,总要把雇主家的宝宝带到上幼儿园,再接下一户。上一单她做了两年多,临别时,雇主一家人都来为她送行,“爷爷奶奶从宝山赶过来,夫妻俩带着他们的小狗一起送我,我走了很远,狗狗都不肯走。他们说,你看,小狗都舍不得你。” 在上海成长 李世红说,上海的家政服务类型多样化,雇主要求更高,但收入不错,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日本人对整洁度的要求高,连一张手帕都要熨烫,他们的收纳也很厉害,看重空间的节约利用。”“韩国人要在家光脚,或穿白袜子,所以地板要一尘不染。”谈起为外籍人士做家政服务的经历,李世红如数家珍。 她曾为一个在沪日本家庭工作七年,慢慢学会了简单的日语,会哄宝宝“吃饭”“坐下”“睡觉”等。搬离上海前,这户日本家庭把家中所有家具、电器都送给了李世红。 “我跟着那户日本家庭,还学到了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李世红说,女儿小时候要买玩具,不买就哭闹不愿走,日本太太教李世红树立原则、不能娇惯。她还学着日本太太,给女儿的幼儿园同学们做了寿司和小饭团,“老师同学们都很开心,对我女儿说,‘你妈妈真的很好’!” “如果在老家工作,这些事情我永远不会经历。但在上海,我见到了、学到了、成长了,和以前不一样了。”她说。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