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老人应急服务中心推广为何遇冷

时间:2024-03-05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唐烨 点击:
尝试15分钟内回应老人求救,应急服务有需求却升温慢 独居老人在家跌倒,或是遭遇心血管疾病突发等情况,第一时间求救的对象多为子女。近年,不少子女会为独自在家的老人安装视频监控;但有时即便子女获知老人的求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回父母身边。 去年,
尝试15分钟内回应老人求救,应急服务有需求却“升温”慢


      独居老人在家跌倒,或是遭遇心血管疾病突发等情况,第一时间求救的对象多为子女。近年,不少子女会为独自在家的老人安装视频监控;但有时即便子女获知老人的求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回父母身边。

      去年,黄浦区老西门街道设立了首个街道层面的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尝试15分钟内回应老人求救。当老人在家跌倒、突感不适等,可按响安装在家中的应急按钮或应急电话,24小时值班的专业人员收到信息后,最多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相关状况。

      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在过去一年里处置了8起紧急求助,因处置及时,老人都化险为夷。这项服务目前可覆盖黄浦区5个街道。但记者了解到,该服务在向市场推广中“升温”较慢。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能否解决居家养老的一些难题?在市场上推广为何不太顺利?

      第一时间回应老人求救

      龙年春节后的一天中午,独居的孙阿婆在家中摔倒。老人挣扎着爬起来,感觉很不舒服,就按了应急按钮。几分钟后,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的值班人员带着生理检测设备赶到老人家。引导老人开门后,值班人员为她测量了血压心率:高压195,心率38。值班人员判断老人需要就医,立即为她叫了120救护车,并陪同老人一起到医院就诊。得知老人没有家属可以到医院陪诊,值班人员又陪伴老人在医院进行了诊治,并在医生确认老人安全后,将她送回家。

      这是老西门街道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最近服务的一个案例。“老人在家中遇到紧急情况,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找子女。有的老人也会找居委干部。”老西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子女不住在附近,很难短时间赶过来;居委干部作为非专业人士,有时也很难判断要不要将老人送医。

      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回应老人求救。位于蓬莱路上的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全年365天、24小时亮着灯。6位持有养老护理医疗照护证的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服务中心接入老人家的报警设备中,一旦收到求救,确认需要赶到老人家,无论刮风下雨,值班人员都会立即骑上电瓶车出发。除了紧急情况响应,应急服务中心还提供老人身体状况监测与电话问候等服务。

      如,签约老人的床单下会设置一条睡眠监测带,服务中心可远程监测到老人的睡眠、血压心率等情况。“如果一位老人没有白天睡觉的习惯,但某一天白天一直在睡觉,我们根据监测带传回的信息判断老人可能身体不适。值班人员会告知她的联系人,请他们上门查看,避免出现意外。”上海莳花斋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水说。又如,有的老人夜里睡不着或做了梦,也会按响家中的应急铃。值班人员接听后,对老人进行心理安慰与疏导。去年以来,应急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了6000多次的电话问候、心理安慰等关爱服务。

      为老服务更需要“人”

      来自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单独居住的老人为3729万户,占“有老人家庭户”的21.38%,相比10年前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了6.5%。这几年,纯老家庭比例在上升。尽管家中生活着夫妻两人,但都是老人,遇到紧急情况,也需要求助。

      不久前,老西门街道辖区内一户纯老家庭,爷叔在电梯前不小心跌倒,老伴无力扶他,就联系了应急服务中心值班人员。几分钟后,值班人员就赶到现场,进行了救助。即便老人和子女同住,如果子女不在家,老人遇到危险,还是可能处于无助的状态。有的子女会在家安装视频监控,但老人如果真的发生危险,还是需要有人马上赶去现场救助。

      这几年,上海不少街镇推广了“一键通”为老服务项目,其中也有应急服务,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在第一时间到现场救助的问题。老人通过“一键通”发出求救的信息,接入平台,平台工作人员会通知家属,或在老人的要求下,帮助呼叫120。可当家属无法及时赶到,或老人无法说清自己的状态时,平台就很难精准地进行远程救助。“一键通”承运企业之一的闵行康乐福养老服务热线最近在探索引入“老伙伴”志愿者开展互助帮扶,当无法联系到独居老人的家属或紧急联系人时,通过联系“老伙伴”志愿者到现场帮助老人。

      老年人应急服务是一个新的为老服务项目,考虑到老人与家属的接受度,此类服务目前定价不高。以老西门街道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为例,收费为每月200元,包年为每年2000元。费用中包括租借安装在老人家中的设备,以及不限次数、可电话解决的服务。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需要专业人员上门服务,白天上门一次收费100元,夜间上门一次收费200元。

      “签约时,我们会要求老人留下家属电话或紧急联系人电话。有些老人子女在海外,在购买服务时也会请他们给我们一个上海的联系人。如果家属或联系人无法及时赶到老人家中,我们会陪老人先去医院就诊,等家属与联系人到达后进行交接。如果家属与联系人需要我们全程陪诊,则需要再支付陪诊费用。”王海水说。

      不足百位老人出资购买

      尽管老年人应急服务有市场需求,但推广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老西门街道实有居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了37%以上,80岁以上老人有1400多位,独居、纯老家庭1000多户。我们调研过,在经历了旧改后,很多老年人因生活习惯,还是选择住在辖区内,但子女都搬到了外区。守护好高龄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是我们支持企业运营服务中心的初衷。”老西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之前辖区内推广过“一键通”等应急服务,但并不能完全满足社区老人的需求,因此探索了24小时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的做法。

      目前,老西门街道为各个居委会购买了这项服务,作为居委干部回应老人应急情况的补充。“当居委干部接到辖区老人感到不适的求助电话,居委干部同时可通知应急服务中心派人上门进行专业的救助。”街道还为辖区内100位高龄、独居等需要特殊照护的老人,购买赠送了这一服务。运营一年来,服务中心起到了很好的应急作用。

      但要让服务走得更远,街道与企业希望应急服务中心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起来。“第一,应急服务的全时段、短半径的特点,要求企业要密集布点、人员充足,企业有较大的运营压力。第二,老人接受度不高,很多老人还是希望政府托底,但对政府来说,如果面向社区所有老人托底,在财政资金上是有困难的。”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为实现15分钟内响应,应急服务中心在黄浦区设立了3个实体服务站,均安排了专职人员值守,服务覆盖老西门、打浦桥、南京东路、小东门、半淞园5个街道的老人。但过去一年,这5个街道的老人自己出资购买此项服务的仅有70多位。

      老年人应急服务的市场化不及预期,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与养老观念的转变有关,市场培育还需时间。“当没有碰到紧急情况时,老人和家人可能觉得这个服务没有必要。可实际上一旦碰到危急情况,这个服务或许可以救命。”

      此外,服务在推广中存在巨大的“信息差”,绝大多数老人与家属并不知道这项服务。应急服务中心在“家庭照护床位”推广时会介绍应急服务,可“家庭照护床位”也是新生事物,在全市推广的速度并不快。老西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应急服务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但购买服务的人群以老人子女为主,街道接下来帮助企业在社区进行宣传时将更为精准地进行信息推送。”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