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知青学”呼之欲出——对知青问题研究的一个新思考

时间:2023-06-15来源:知青专题研究 作者:朱政惠(遗作) 点击:
很高兴能参加知青自己的学术会议。我也是知青,在农村干了十年,现在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我们的职责,就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学术史、史学史进行探讨,提出我们对一些学术思潮、学术走向的分析和意见。张穗强、朱盛镭、葛天琳、胡黎霞等学者同仁的发言对

 很高兴能参加知青自己的学术会议。我也是知青,在农村干了十年,现在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我们的职责,就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学术史、史学史进行探讨,提出我们对一些学术思潮、学术走向的分析和意见。张穗强、朱盛镭、葛天琳、胡黎霞等学者同仁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知青研究的新话题——学科建设问题。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知青研究正在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实际上已经步入了"准知青学"或"知青学"的阶段,知青学呼之欲出。什么是知青学?应该是一门研究中国知青历史的特别学问,是以20世纪这一特殊历史过程和相关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问;通过专门探讨,旨在总结共和国发展进程中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实际内涵和历史影响,纠正以往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和方法,挖掘、积累宝贵历史经验,推进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健康发展。


朱政惠教授(右2)与张穗强教授(右1)在2008上海知青学术研讨会上
 
    一门学问能否成立,主要看它有没有必要和独立的学术内涵,还在于看它能否聚集起相关的研究力量。事实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已经引起当事者和国内外朋友的广泛注意,其影响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及其后代,甚至全国每一个单位的骨干构成和来源。要了解今天的社会、改革开放、骨干队伍、走向趋势等,实际上都已经离不开对知青相关问题的探讨。其研究的必要性是存在的,其研究的民间力量和专家队伍一直在不断集聚,包括海外的一部分热心学者。
    知青学的内涵大概可以归纳为知青专题研究、知青史料研究、知青研究史研究,知青研究学科理论与方法论探讨等。具体又大体可以归为八个方面:
    其一,知青历史研究。这当中,知青上山下乡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很大关注,此外还有知青运动历史分期、知青运动历史影响、知青运动评价,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研究等。
    其二,知青社会研究。这块比较多的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包括知青生活、知青文化、知青婚姻、知青情感、知青精神、知青生活的区域性特点等。其中,知青精神很值得研究,虽然看法还不一致,但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很大。
    其三,知青史料研究。这是知青学研究的基础问题,包括知青档案史料、知青日记、知青回忆录、知青口述资料、知青影像资料等。官方档案的开放对全面认识和了解知青运动起源及其历史过程的真相有重要意义,但显然会是逐步前行的过程。此外,随着大部分知青开始步入老年生活,知青史料已经存在及时抢救的问题。
    其四,知青文学研究。这当中包括知青即时文学、知青回忆文学、知青影视文学、知青美术和艺术。后人对知青历史的了解,相当部分通过知青文学得以认识,如何做好这一研究,责任实在重大。
    其五,知青研究史。这是相当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史学史上,每过一个历史阶段,总会有学者出来总结一下前阶段的研究状况,提出以后发展要注意的问题。知青学的研究也需要这样,对以前的研究状况及时总结和反思。以往专著有哪些、有些什么重要专家、哪些重要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包括海外学者对知青问题的研究等。
    其六,后知青社会和文化研究。这个问题学者已经提出,确实也应该注意到。实际是当代问题研究,包括知青群体当下状况,知青群体分化、弱势群体与社会和谐问题等。
    其七,知青研究数据化和物化研究。这主要是对知青网站、知青博物馆建设的研究。现在知青主办的的网站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老知青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如何认识这一知青研究的网络化现象,探讨知青网站的现状、特点和走向,也是很实际的问题。与此同时,及时把握各地知青纪念馆和博物馆建设,适时交流与互动,成就传世的好博物馆,保存知青时期珍贵文物,也成为知青学面临的新问题。
    最后,也是第八个方面,知青研究的学科建设和方法论问题,知青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和传之久远需要严格的学科规范和科学方法论的引导。
    这是知青学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方面,可以看出,知青学是一个跨学科、多学科研究的问题,绝不是一两个、两三个学科所能轻易对付的,需要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联合探讨,需要数据化手段的介入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它会是一个严密的学术研究体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凑合。
    知青问题作为历史现象的探讨早就有了,一开始的力量主要来自知青本身,是这一问题研究的主力阵容。但知青出生的专家学者很快介入了,使之向严格的学术研究的方向发展,一批反映知青问题的重要文学作品和史学专著的出现,是知青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今天再看这一研究状况又今非昔比了,所以说具有专门学术内涵和研究目标的知青学已经出现。
    知青学将呈现的特点在于:它始终是民间力量、专家队伍和权威学术机构的结合的发展。民间研究保证了最充分和最广博的史料学基础、源源不息的研究热情和研究动力,以及探讨的真诚态度和真实性;专家的介入则保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严格的学术质量和科学的发展方向;它的长久发展则有赖于年轻学者的崛起以及相关权威学术机构的参与、组织和协调,以及相关档案的逐步开放和公布。知青研究的某些问题会有一定敏感性,但经时间长河的流淌,都会波澜不惊。
    敦煌学是"因地名学"而闻名的,敦煌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及其文献文物珍藏,决定了敦煌学研究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亚史研究,乃至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价值。知青学显然与敦煌学不同,它是以特殊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术研究,其研究对象的承上启下特点,决定了这一研究对于认识共和国历史、"文革"、改革开放乃至当今和谐社会阶段有特别的意义。知青学作为一个新知识点及其研究领域,已经是一个客观的实在,每位对其感兴趣的学者都可以在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找到自己新座标点,在其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作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我们祈愿它的长久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听了张穗强、朱盛镭、葛天琳、胡黎霞等学者发言的感受和体会,也是对与会很多学者意见的一种综合和加工,十分感谢他们。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注:本文为作者在2008中国知青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其部分内容刊登于《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729


 
作者简介
      朱政惠1947.82013.11.13,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方向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海外中国学史。2004年《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研究》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著有《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等学术专著4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和文章近百篇。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