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上门探望沈老伯
喜欢听沪剧的老妈妈笑了
◆吴南瑶
这是发生在青浦区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和受助老人之间的三则小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座城市已渐渐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衰老,了解孤独,感悟陪伴的意义? “为你打开一扇窗” 倏忽仲夏,知了声声,浓荫蔽日。郊区的夏天,各种颜色都分外清澈明亮。 接到小钱说要去看她的电话,王妈妈早早梳洗好,草草吃了几口早饭,就站在楼栋口等着。此前她和小钱素昧平生,但静态管理期间,几乎没有间断过的电话,让她在心中,对小钱生出了无限依赖和感激。 小钱叫钱莲,是青浦区慈善超市的一名员工。这天,她的心情也有些激动。过去的那个春天,为了服务老人,在区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停业的超市把原来的投诉热线改成了24小时无休的养老服务热线。王妈妈是曾拨打过热线的百余位老人中,让钱莲最牵挂的一位。“这可能也是缘分,第一次听到王妈妈的声音,就觉得很亲切。”那时,因为家里的一键通电话坏了,儿子一家在国外鞭长莫及,84岁的王妈妈已经焦虑了很多天。电话那端的小钱无疑是她的“救命稻草”。 独居老人的痛苦,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辛苦,更是因为孤独。疫情期间,不会用智能手机,信息不畅带来的恐惧,放大了这份焦虑。老人拿着电话不肯挂,但又不能让老人占用这条热线太久,钱莲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王妈妈,并许诺,“等我空下来,马上就给你打过去”。 钱莲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和老人打交道,觉得和他们慢悠悠地“嘎山河”本身就是件很治愈的事情。这或许也是自己当初应聘慈善超市的重要原因。“每次帮一个老人,就像在帮自家人是一样的。”因为一键通需要电信上门才能修理,一时无法安排,王妈妈电话里的一句“唉,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呀”,让小钱怎么都放心不下。晚饭后,她如约拨通了王妈妈的电话,东问问西问问,在家常聊天中,王妈妈说起自己喜欢听沪剧,“那我给你唱一段好伐”。“为你打开一扇窗,请侬看一看,请侬望一望……” 一通电话,一段沪剧,看似简单的互动,让一颗苍老的心瞬间暖了起来。那些日子,用钱莲家里人的话说,她几乎是“抱着手机睡觉”,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求助电话。 这天,小钱终于和王妈妈面对面,拉着手,又唱了一段戏。那个场景,让人相信,人间正是因为有美好的人,美好的感情存在,才值得。 说不出话的老奶奶哭了 后来邹春芳才听说,老潘是乡里出名“有点难弄”的老人。 老潘的电话是从方舱医院打回来的,接起电话,就像吃了炮仗一样,一顿好说。因为核酸检测阳性,他被要求去方舱隔离,无奈之下,他只能要求将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病的老妻一起带走。到了方舱不久,老妻也核酸阳性,而且,因为准备不足,药没带够,在方舱,老妻的阿尔茨海默症发作了,一直大吼大叫,胡言乱语,病情十分糟糕。疫情期间的种种不便终于让老潘的忍耐到了极限。焦急之中,他打通了慈善超市的服务热线。 慈善超市的工作人员邹春芳耐心地听着老潘连珠炮似地述说,反复核实了关键信息后,她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民政局专班领导的电话,此时已近午夜。这一场爱心接力,通过电话线,一级一级地传递着。依托区疫情期间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机制,民政局专班领导小组深夜督促、落实,伴随着一声声急促的电话铃、一个个记满要点的备忘录,终于成功落实。 当天深夜,老潘夫妇顺利被120转运至朱家角人民医院隔离点救治。第二天,老潘又拨通了服务热线,吞吞吐吐地对自己之前的态度表示抱歉,“我不会写表扬信,但我会记日记,把这件事记下来。”邹春芳笑了。对着帮助过自己的人,老潘交了心,“老太婆脑子坏脱了,讲话吃饭都不行,样样事都难,我心里烦啊”。 疫情平复后的回访,老潘的妻子又像是什么都知道,见到邹春芳她们,话说不出,但眼泪哗哗地流…… 疫情期间,每个人遇到的困难都千头万绪。疾病损害了老人的躯体与思维,他们被困在空间与时间里。理解他人,尤其是理解老人,最需要的是同理心,疫情期间,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力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健康权益一直是我们努力在做的,我们就是疫情下的“摆渡人”。 青浦区慈善超市负责人戴晓良一直对同事说,“我们必须‘抓着地’做事,陪伴老人,需要我们变得更强大,不管是沟通能力还是心理状态,都要更好”。 “看到她的字,就觉得她还在” 青浦区级慈善超市是由区民政局搭台,委托第三方运营,是青浦区慈善超市1+11建设体系中的旗舰店。超市自2020年正式启动,通过自我造血,在助学、助困、助残、助老等方面启动了27个项目。下半年,一个名为“关爱到家食无忧”的项目,让慈善超市的员工真正走近了那些独居、高龄、有疾的老人。 一扇灰尘结块的防盗门,仿佛很久没有打开过了。里面曾经是温馨、体面,满是书香的家。这是戴晓良参与排摸的第一户人家。男主人曾是当时青浦县的文化馆馆长,女主人是中学老师。但随着女主人几年前的离去,这个家像是被一阵秋风扫过,凌乱的屋子处处透露着一位独居老人的孤寂。93岁的沈老伯自己对付一日三餐,他拒绝找家政或看护,保留自己觉得舒服的日常生活秩序是老人最后的倔强,但是生活也少了些烟火味。 戴晓良第一次见到沈老伯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沈老伯也有说不出的开心,像亲人一样坐下来唠唠嗑、聊聊天,感觉时间也没那么难熬了。因此,他就和沈老伯订立了“君子协议”,接下来每隔几个礼拜就会上门看看沈老伯,问问沈老伯的生活情况。在一次上门探望中,沈老伯拿出一厚沓宣纸,展开是女主人生前的墨迹。“都是她写的,当年还有不少人求字呢。”戴晓良默默记在了心上,她向老人要了几幅(妻子)张老师的作品,私下里找到一家书画行裱好装框,送给了沈老伯。沈老伯看到妻子的作品,被如此珍视、保存,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把画框珍重地挂在墙上,感叹地说:“只要看到她的字,就觉得她还在。” 就这样,一家又一家,最终,有20个幸福社区143户低保家庭成了区慈善超市的重点照顾对象。有老人长期卧床,家人买不到尿垫,工作人员帮忙迅速联系,协调购买解决;有老人买不到常用药品,深夜来电,工作人员立即多方协调,帮助打通药品“最后一公里”配送;工作人员耐心地教老人用手机,让他们能更方便地与外界联络,更重要的是,更好地与家人联系,因为“我们做再多,也不可能替代老人的家人的关爱。”。 在青浦区慈善基金会副会长、秘书长徐建青看来,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慢性病老人数量越来越多,落实共享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的。“这是重大民生问题,明天会更好吗?我想答案在我们自己手中。” 今后,青浦区慈善超市将持续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梦想”的公益慈善项目,正如基金会会长张海珍所说,“凝聚更多公益力量,打造服务百姓品牌”。 若有春风轻拂面,便是人间四月天。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