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升
记者: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国家选择了“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两年多来,您有何感受? 毛时安: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医务工作者、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胜利。这两年多的实践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动态清零”的方针是正确的,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佳选择。 这两年多的实践也充分体现了我们集全国之力渡难关、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政府有整合各方资源、动态清零的能力,而人民也能竭尽全力克服困难,自觉积极配合动态清零。因此,我们能最大限度地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体现了最高的人道主义,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记者:具体该怎么理解“动态清零”? 毛时安:个人之见,看待“动态清零”有两个层次。第一,清零是战略目标,是基本理念,要坚守,不犹豫不动摇。第二,动态是手段是方法,是战术。在具体措施和做法层面,必须不断进行调整,科学、准确、全面地去理解、落实动态清零的总方针。 在实行动态清零的过程中,我也在反复思考:动态清零,第一,清什么?第二,怎么清?我理解,“清什么”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新冠死亡率,第二层次,是重症率,第三层次是阳性感染率,也是我们“应收尽收”的对象。所以,我们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实事求是地对患者进行分类,坚持分类收治,防止轻症转重症、危重症,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千方百计降低病死率。同时,严格居家隔离等措施,要以快制快,切实阻击疫情传播,才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假如把城市比喻成人体的话,这次疫情大考考验的不仅是城市整体运行健康状况、各个器官的机能,而是深入到了末梢神经、毛细血管,抵达每一个细小的血液微循环。我们要高度关注城市抗疫微循环的畅通无阻。其中,有几类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比如,高龄老人、高危病人、儿童、孕产妇等;城市中的特殊群体,比如风险较高的快递人员、居无定所的外地务工者、长期封闭在高校内的大学生等等,要为他们解燃眉之急,妥善安置,并进一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还有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物资的保供流通,等等。 记者:当前,还可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毛时安:这一波紧张抗疫,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心理震荡。因此,还要全面普及关于病毒的科学知识,让市民对病毒的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强调防疫要个人卫生“三件套”“五还要”,既要重视,也不要恐慌。一旦对病毒的恐慌超过了病毒的实际危害,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次生灾害。一方面,我们要科学、准确、全面地理解落实好“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毫不动摇;另一方面,要“针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不断调整具体做法,变严防死守为严防巧守,使得动态清零的实现举措和方法本身动态化。 文学是人学,医学是仁学。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最高价值追求和重要思想的指导之下,在抗疫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人文关怀、人道主义,保障好就医需求,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近这一阶段,我也看到、听到了身边的许多动人的故事。在这些艰难而平常的日子里,2500万上海人,以忍耐、坚守和相互的理解配合,书写着人性的高贵。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上海一定会“回归正常”。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