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吕民生
王丛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面对人类既尚未完全认识、更没有办法短期内征服的新冠病毒,中国政府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果断决策,提出了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采取“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策略、保证“动态清零”的常态化防疫政策目标。应该说,这既适合中国国情,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中国政府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为有效防控疫情、践行初心使命,党中央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迅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以确保人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内防反弹”作为对内的防疫策略,其重点就是要从工作机制、监测预警、“人”防、“物”防等方面强化工作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外防输入”则是为应对进入常态化防控以来国内多地先后出现的境外输入病例和进口货物携带病毒的防控策略。应该说,面临仍有不断的局部疫情发生和境外输入的风险,中国政府采取的“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和“动态清零”的常态化防控策略既是恰当的、科学的,也是积极的、卓有成效的。 实践证明,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首先就应做好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本国的疫情可防可控;其次是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积极作出本国的贡献。自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中国政府的“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策略就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 一方面,科学决策、精准防控,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国内蔓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成为世界上最早也是最成功阻止住疫情蔓延的国家;另一方面,外防输入、闭环管理,快速精准识别和管控风险源,有效地切断疫情传染链条。这些不仅为国际社会所津津乐道,而且也成为中国战胜疫情的成功秘诀。 在本次全球疫情防控攻坚战中,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仅有效地控制住了本国疫情,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救治经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为150多个国家和1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医疗物资援助,还为100多个国家提供了至少15亿剂次疫苗的支持。 令世人瞩目的是,“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和“动态清零”的常态化防控策略不仅确保了中国国内新冠疫情感染率最低、病例和死亡数最少,还确保了全国人民的正常社会文化生活,同时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 衡量疫情防控政策是否有成效的首要指标应该就是一个国家动态感染率、动态病例数和死亡数。截至2月16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只有确诊病例1420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累计死亡病例只有4636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万分之三;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有107288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一还不到。而在医疗资源全球首屈一指的美国,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月17日实时统计数据显示,确诊病例已超7820万例,累计死亡将近92.8万人。同日美国疾控中心估计的数据则更高,感染人数已经占到美国总人口的近1/3,病死人数占到了美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三,而且多州疫情恶化趋势还正愈演愈烈。通过两国数据比较则不难看出其中的差距,也可以从一个维度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的有效性。 经济发展状况当然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政策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由于中国有效的防控政策,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亮点频频主要得益于“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和“动态清零”政策的有效性。 社会秩序是否稳定、社会生活能否有序进行则是另一个衡量疫情防控政策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准。世人有目共睹的是,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和“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遵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疫情防控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让日常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物价稳定,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强大的凝聚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府不仅在接种疫苗、佩戴口罩等方面争论不休,而且种族歧视暴行时有发生,枪击案件急剧飙升,更有近日持续蔓延的美加边境卡车司机罢工游行等类似事件。 正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的第24届冬奥会是对中国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的再一次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卓有有效的。正因防控政策的有效性,才确保北京冬奥会如期召开、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