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曾任国家总理的机要秘书, 妥妥的官二代,可他却, 连高中都没毕业,还放浪不羁, 敢写轰动全国大逆不道的禁书, 之后的他被关进监狱十年, 可出狱后,他竟然成为了, 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 充满了无尽的戏剧性! 他,就是杨小凯 杨小凯原名杨曦光, 1948年出生于吉林, 之后一直在湖南长沙长大, 父母都是解放前共产党中的高干, 父亲杨第甫曾官至湖南省政协主席, 母亲陈素曾任周总理的机要秘书, 作为官二代,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可还没等他高中毕业, 他安稳平静的幸福生活就破碎了。 文革时,因为他的父母反对, 大跃进、公共食堂, 支持刘少奇和彭德怀的观点, 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他也因此在学校受尽歧视, 最终导致他加入敌对的阵营, 成了忠诚的红卫兵, 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运动中, 他从小就充满革命幻想, 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场运动, 他热血沸腾,一次次振臂高呼, 奋不顾身卷入漩涡中。 但没过多久, 他就开始怀疑这场运动了, 他看到四处贴着这样可怕的口号: 杀、杀、杀, 杀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 其他同学残酷批斗老师的行为, 更是让他觉得过了头,他对妹妹说: 看着他们毒打老师,我无法接受, 那些人都太狠了,怎么下得去手? 中华大地热闹嘈杂, 他却在喧嚣中冷静思考, 从此,世上少了一个红卫兵, 多了一个思索祖国未来的爱国青年。 之后的他参与了, 为“反革命”争取平反的活动。 他在大肆捕人之际, 面对街道上寒光闪闪的刺刀和冷枪, 仍然公开张贴大字报、撒传单, 因此他被抓进长沙市公安局看守所, 监禁了两个月。 被释放后,他没有停下脚步, 又独自跑到湖南农村调查情况, 试图探求这场运动的本质, 在走访了不同背景的农户后, 最终写出了《中国向何处去》一书。 文章里,他用一个年轻人的理性眼光, 平静地看待中国所发生的一切, 平静地评价人们疯狂崇拜的执政者, 可这篇文章在当时,却属于“大逆不道”。 他将文章秘密派发给身边亲近的同学, 《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了, 文革历史上的标志性文章, 一大批青年学生受到他的启发, 开始以理性眼光重新思考文革。 但18岁的他却因这篇文章, 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文章很快就被人报送到相关部门。 这下不得了了,一个个大人物, 都出面指责这篇文章, 还有人说这篇文章就“实质是极右”, 这种文章不是一个中学生能写出来的, 也不是大学生能写出来的, 他的后面肯定有黑手, 于是这顶帽子落在了他父母的头上。 很快,他就被“钦点”为通缉犯, 开始了一段艰难的逃亡生活。 而他的家人也因此饱受煎熬, 父亲被关进“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妹妹被下放到湖南山区, 哥哥也被开除公职赶到乡下去, 而他深爱的母亲因被多次批斗, 最终不堪忍受侮辱, 1968年1月23日悬梁自缢, 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杨曦光母亲 在外躲藏的他对此毫不知情, 母亲死后几天,他才得到消息, 他悲痛欲绝,打算逃亡武汉, 结果惨遭同学告密,抓捕候审。 1968年,他被判入狱十年, 此时的他才年仅20岁。 20岁,正是黄金般的美好年纪, 本应憧憬着各种梦想, 在广阔天地间,纵横驰骋任意挥洒, 可就是这人生中最灿烂的年华, 他却不得不在最黑暗的监狱度过。 可他没怨天尤人, 更没有自暴自弃, 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 但他的精神自由, 却从此开始了! 为了在监狱里立足,不被欺负, 他学会了一口江湖黑话, 故意装得放浪不羁, 他经常和人打赌,如果他能赤身裸体, 在雪地里洗澡,并呆上足够长的时间, 对方就替他值日一次, 负责给全组的犯人打饭、打开水, 每次打这种赌他总是赢, 因为狱友们不知道,他是冬泳爱好者。 在和狱友们的接触中,他发现, 监狱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知识分子, 他们学富五车,却皆因政治问题入狱。 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要用这十年的牢狱生活, 完成一件事,那就是: 自学成才。 他毫不犹豫地拜当时, 关在监狱里的二十几位教授, 工程师为师, 学习起英语、机械、经济和数学。 求知欲极强的他,即使在插秧时, 蚂蟥都爬满了他的脚脖子, 还是会全神贯注地做笔记。 在非人的环境里,他始终保持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从未停止过对祖国局势的思考。 窗外是血雨腥风席卷飘摇的中国, 窗内却是黑暗但人心澄明的监狱。 一个被颠倒的世界沉没下去, 另一个清醒的世界悄然浮现! 在长达十年的监禁生活里, 他竟然做了五六十本读书笔记, 还完成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 他读《资本论》, 用高等数学分析劳动价值论, 无师自通的他,居然自行推导出, 戈森第二定律、层级理论、 纳什议价模型等理论。 他兴奋无比,狂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978年,他刑满释放, 进去时尚是弱冠少年, 出来时已到而立之年。 出狱后,他才发现, 当初在狱中自己推导的伟大理论, 早就被西方经济学家, 发展成数学模型了。 但他没有气馁,反而乐观地说: 庆幸的是, 这些是自己想出来的东西, “英雄所见略同”, 那我也是英雄之一了! 之后他选择亲手将“杨曦光”, 与那段峥嵘岁月一同埋葬, 从此改名:杨小凯。 可那段历史却成了他, 永远也抹不去的烙印。 尽管他才华过人, 但没有一个单位敢录用他, 他当时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 但因其历史被直接拒绝参加考试。 1980年,55万被错整的“右派”们, 都已全部获得平反, 唯独他还迟迟得不到正义的宣判。 后来好不容易被平反了, 他鼓起勇气再次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 就在他彷徨之时,他遇到了, 当时社科院副院长于光远, 他被杨小凯的执着和才华打动, 想办法让他参加了数量经济学考试。 而他果然不负所望, 最终被录取为社科院实习研究员, 原以为人生就此可以打开新篇章, 最后却因没正规文凭,得不到正式工作。 社科院副院长于光远 直到1982年,他的人生才迎来曙光, 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得知他的才华, 立即派人把他请到武大聘为助教, 教授数理经济学课程。 在武汉大学期间,他出版完成了 《数理经济学基础》, 和《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作。 可他当时估计的这些计量经济模型, 并未能在国内引起反响, 可这却获得当时来武大访问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的注意。 邹至庄十分欣赏他的才华, 安排他进入了闻名世界的,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 就这样,这个连高中都没毕业, 英语几乎为零,在中国不得志的男人, 跨过大洋来到了世界的顶级学府。 可美国的生活并不轻松, 他一开始连课都听不懂, 既要一边过语言关, 又要读博士过资格考试。 他曾对妻子说: 这两年的读书比坐十年牢还难。 他只有比别人多花百倍的功夫, 下课后,他就去抄阅同学的笔记, 一直抄到夜里三、四点。 为了适应英文教学, 他几乎每天都在苦练, 半学期后,终于勉强听得懂课了, 就这样,他以超人的毅力, 在1988年, 硬是拿到了普林斯顿的博士学位。 之后他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聘为讲师, 不到一年由讲师升为高级讲师, 1992年,又被聘为该校教授, 在海外,自己非母语的国家, 他从获得博士学位到正教授, 只用了四年的时间! 在亚莫纳什大学里, 他是位人人称道的好教授, 虽然贵为教授,却是朴素本色, 坚持每周上六天班,风雨无阻。 性格也十分地和蔼、平易近人, 对于学生总是谆谆教导、勉力提携, 在学术研究上, 他几乎以透支身体的方式拼命努力着, 曾与他共事过的黄有光教授回忆说: “小凯是个工作狂。 为了他的健康和家庭, 我曾经多次劝他减少工作。 但他说有时候(其实是常常)很难停。 我说,有什么难停,你就停嘛! 小凯写过一本六七百页的书, 是用七个月写完的。 我写一本二三百页的书, 却要用好几年。” 因为他,他的学生们也毫不懈怠: “老师常让我闭起眼睛想想学问, 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信, 是不是有意义, 对社会有作用。” 在拼命工作中, 他的学术生涯也到达了黄金期。 他独创了自己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门派, 受到若干经济学大家的肯定和赞赏。 他在世界出版了《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新型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 而《经济学原理》一书, 被世界学术界认为是, 自马歇尔、萨谬尔森以来, 第三代经济学教科书的代表作。 他所著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一书, 更是被权威杂志书评称为“盖世杰作”。 财务理论奇才布莱克曾称此书为: “天才著作”。 他也因此被选为澳大利亚社科院院士, 连一向自负的经济学界怪才张五常, 都由衷感叹:像杨小凯,坐了10年牢, 出来后还能有今天的成就, 我们是想不到的, 你说杨怎么跟我比? 我在做基础研究的时候, 他却在坐牢, 假如他有我这样的机会, 我怎能赢不过他。 他的世界级成就, 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一致推崇, 曾经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 成为了当之无愧的,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 他的出现,也使国际社会, 开始重新评价华人经济学者的分量。 虽然那时他已在国际学术界功成名就, 但他却始终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变迁。 他的一位密友曾说: 当时我对小凯的感觉是, 他决心远离中国政治,潜心研究学问, 但后来我发现最初的感觉是错的。 小凯仍然十分关心‘中国向何处去’。 他曾针对中国情况,提出许多观点: 例如给予国有企业老板剩余索取权, 放开户籍制度,破除行业垄断, 以成立企业的自动注册制取代批准制, 允许土地自由流转等等, 而如今他部分观点已经被政府所采纳。 当大家都在强调, 中国后发优势之时, 他却强调后发劣势, 在所有人都高度赞扬,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时, 他却冷静地认为: 如果没有在基本制度上进行深入改革, 中国经济发展难以长期持续。 他说:一个落后的国家, 在起步后,利用资源和别国经验, 会获得一个非常高的经济增长率, 但是它会给人们一种错觉, 让人盲目乐观,拒绝有效变革, 长期这样下去,就走不远。 他还中肯地指出:国内很多哗众取宠、 政治宣传式的"经济研究", 之所以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并不因为这些经济学家学识不够, 而是他们缺乏基本的学者"良心"。 他在过往历次中国政治运动中, 屡经折磨,饱尝心酸, 但他非但没有记恨伤害自己的祖国, 反而能在成功后四处奔走呼吁, 依然秉持道义,关心着祖国的命运, 这是他可贵的良心, 更是他对中国这片大地的挚爱。 国际知名学者杰弗瑞·萨克斯曾说: 毫无疑问,杨小凯是研究其祖国, 中国社会转型问题, 最深刻而无畏的分析家之一。 他曾出过一本禁书: 《牛鬼蛇神录》, 和那些经济学著作不同, 这本书讲述的是他, 十年监牢生活的亲历亲闻。 这是一本荡气回肠的奇书。 它告诉我们,在木偶人之外, 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告密批斗之外, 在监狱里还有一批人在独立思考。 在亿万个中国人, 向着“红太阳”狂奔而去时, 还有人在悄悄转身, 手持烛光,逆流而行。 然而这本书又是残酷的, 因为这些自由思想的人们, 大多数都只落得血淋淋的下场…… 他不忍心让这些, 诚实、勇敢、智慧的人们, 就这样无声无息地, 淹没在历史的黑洞中, 于是他毅然的站了出来, 用此书为他们铸造了一个纪念碑。 2001年, 正是他意气风发,大展拳脚, 能毫无束缚去做许多事的时候, 可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晴天霹雳: 肺癌晚期。 他从不吸烟,却患上肺癌, 有人认为这恐怕, 是十年牢狱种下的病根。 临近生命的终点, 他非但不像其他病人一样感到害怕, 反而乐观地对学生说: “可能上帝让我早点离开是有道理的, 这样年轻人才能更快地冒出来, 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 如此残酷的命运, 却被他如此轻描淡写地, 和上帝和解了, 这是怎样的一种豁达…… 2004年7月7日, 在世界上曾最接近诺贝尔奖的, 中国人杨小凯, 生命永远被定格在了56岁, 他还没来得及, 迎接他必然辉煌的后半生, 便匆匆告别了这个他深爱的世界! 世界曾束缚了他肉体上的自由, 他说: 没关系,我还有心灵。 世界又束缚了他心灵上的自由, 他说: 没关系,我还有思想。 这一次, 世界又束缚了他思想上的自由, 他说: 没关系,我还有灵魂。 是的, 他的肉体虽已消散, 可他的灵魂仍在绽放光芒, 那是一个有着: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灵魂。 只有这样的灵魂, 才能在深渊里起舞, 才能成为开启民族智慧的灯塔, 才能使中华民族, 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今年7月7日, 杨小凯逝世13周年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