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央媒谈海外逆代购:中国制造处处可见,“中国品牌”芳踪难觅

时间:2016-08-05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石川 点击:
人民日报8月5日消息,品牌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实力,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再到品牌强国,注定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有抱负的中国将会选择拼搏奋进。 能看电视的盒子、国产手机、中国无人机、中国微信近年来,当中国人在全球热情买买买之时,越


 

      人民日报8月5日消息,品牌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实力,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再到品牌强国,注定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有抱负的中国将会选择拼搏奋进。
 
      能看电视的“盒子”、国产手机、中国无人机、中国微信……近年来,当中国人在全球热情“买买买”之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也走向世界。这些“新国货”不仅受到华人华侨的喜爱,也开始引领一些外国本地人士的消费潮流,以至于海外的中国员工回国时,常有外国同事央求代购中国国货。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为“逆代购”。
 
      “逆代购”风生水起,耐人寻味。越来越多被代购的国货中,有成名已久的“老干妈”、享誉中外的花露水,也有久负盛名的青啤、“神一般存在”的辣条,等等。这些国货之所以能塞满海外消费者的购物清单,自然与国货价廉物美、有口皆碑相关。早在数年前,一位美国记者出版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生动描绘了一个实验:整整一年不再购买“中国制造”,但得出的“沉重”结论是,“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生活下去,但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大增加。以后10年,我可能再也没有勇气尝试过这种日子了!”这是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体验,代表了美国不少家庭的真实感受。
 
      国货受宠于海外,提醒我们在追逐洋货时,别冷落了自己的“宝贝”,中国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叫得响又能走出去的产品。有人说,人们认识一个国家,往往从认识这个国家的品牌和使用这个国家的产品开始。当国货越来越有“存在感”,它们便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当越来越多的国货越洋过海,大受老外追捧,这是厂家的骄傲,也是国家的荣光。
 
      也应该看到,海外畅销国货较多地集中于吃穿用领域,处于市场的中低端,尽管不愁销路,但并未形成足够的品牌效应。在全球各大知名商场,“中国制造”的身影处处可见,“中国品牌”却芳踪难觅。这背后映衬出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我们是制造大国,却是品牌小国。是中国的制造能力跟不上吗?答案并非如此简单。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公布的2016年度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上榜的企业高达110家,直追美国,再创历史新高。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应拥有的实力和荣耀,同时也有力证明,作为制造业总量全球第一大国,中国有了更多的制造实力,也应有理由打造出更多中国品牌,让中国品牌唱响全球。
 
      打造响当当的中国品牌,靠的是自主创新,靠的是制度保障。如果说贴牌是很难省略的发展阶段,那么寄托于强大的科研力量,不断寻求技术突破之后,就应该从贴牌过渡到创牌,同时加大对现有国产品牌的保护力度。熊猫电视机、凤凰自行车、英雄钢笔……我们曾为伴随一代人成长的民族品牌而自豪,可是,很多沉淀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国产品牌,却一个个逐渐凋零,归于沉寂。它们有的正在市场大潮中艰难“泅渡”,有的已折戟沉沙,还有的被跨国公司收购。不少国产品牌苦心经营数十年,且颇有人气和生命力,却无可奈何花落去,实在令人痛心。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已是上上下下的共识,也是正在力行的国家战略。去年5月,《中国制造2025》公布,这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一年多来,在一些领域已见成效。品牌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实力,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再到品牌强国,注定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有抱负的中国将会选择拼搏奋进。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书写风流。未来,一张张中国名片上,将更加清晰地标注中国产品的美誉度,也将见证中国民众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