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要赢在终点,就不要太在意起点怎么跑

时间:2016-07-29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何福田 徐蓓 点击:
很多急躁的人,一开始跑得满身大汗,到最后越跑越慢。所以,你要赢在终点,就不要太在意起点是怎么跑的。只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跑,最主要是你要了解他,而不是逼他跑快一点,体力透支。 何福田 日前,台湾教育学博士何福田先生来到由中共山东省委


 
      很多急躁的人,一开始跑得满身大汗,到最后越跑越慢。所以,你要赢在终点,就不要太在意起点是怎么跑的。只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跑,最主要是你要了解他,而不是逼他跑快一点,体力透支。  ——何福田
  
      日前,台湾教育学博士何福田先生来到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大学、齐鲁晚报、山东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齐鲁大讲坛”,作了题为《谈谈家庭教育》的讲座。对于这个与许多人切身相关的课题,何福田先生提出了“三适连环教育”,即适性、适量、适时。
  
      因材施教,
      重点在于孩子要什么
 
      我们中国人以往的育儿哲学大都是父母主导儿童的学习方向。整个儿童的学习由父母做主,我们称之为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思维。
 
      但是近现代以来,有许多教育的成功事例,既有家长作主的,也有孩子自由发展的。这下问题来了——原来老祖宗告诉我们的那种教育方法到底对不对?我们到底该不该改变传统的育儿哲学?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学习,分为主导和辅导两种。所谓主导,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得给我学,你都得听我的”。辅导则是“你喜欢什么,我能帮你什么”。主导和辅导,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
 
      但是大家不必困扰,孔子老早就告诉了我们方法,就是“因材施教”。如果你的孩子适合你主导他的学习,那你就选择主导。如果你的孩子不愿跟着你说的去做,那么你就分析给他听,帮他出主意。
 
      其实,归根结底,孔子的“因材施教”,重点还是孩子要什么,我们作为家长根据他的需求再去帮他。毕竟读书是他在读,不是家长在读。可惜,2500年来很多人没有实践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理念,一直很强势地在主导着孩子的学习。
 
      苦读和乐读之间,
      不妨加个试读
 
      学习到底应该是苦读还是乐读?这也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感到很头疼的问题。
 
      不少父母认为,读书哪里有什么快乐?读书就是要越苦、越努力、越卖命,得到的效果越好。因此,这一类家长多半都是主导型的,他们经常对孩子说那句“杀手锏”:到底你是爸爸(妈妈)还是我是爸爸(妈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是父母说了算,你再苦也得读,因为这是父母要你读的。
 
      乐读就不同了。比如孩子喜欢做饭,那就去读餐饮专业。即使父母说“烧菜有什么出息”,但孩子说,我就是喜欢炒菜,我学起来非常愉快。
 
      我的建议是,在苦读跟乐读之间,加一个“试读”。家长不妨让孩子这个碰碰、那个碰碰,多试几样,然后和他一起很诚恳地进行讨论。你的能力、你的志趣,以及将来社会的需要,走哪一个方向对你来说是能力所及的,这些都需要家长耐心地分析给孩子听,最终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
 
      如果有了兴趣,那么苦读也会变成乐读。
 
      真正的教育是不谈考试的
 
      很多家长特别在乎孩子的考试分数,他们只关心孩子今天考试为何没有隔壁那个同学好,为此火冒三丈。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很多家长患上了“急躁症”和“近视症”。一些家长就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把很多功课一股脑儿地塞给他,让孩子没有办法应付。虽然孩子的能力不及,但是家长硬是逼着他这样做。
 
      其实,人的一生很长,并不急在一天。就像赛马一样,天下最好的马,它是按照自己的体能、按照自己的规律来跑的。它不在乎别的马冲得有多快,你冲你的,它按自己的节奏跑,最后第一个冲过终点线。
 
      很多急躁的人,一开始跑得满身大汗,到最后越跑越慢。所以,你要赢在终点,就不要太在意起点是怎么跑的。只要按照孩子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跑,最主要是你要了解他,而不是逼他跑快一点,跑到最后就是寅吃卯粮,体力透支。
 
      现在一些家长经常这样问孩子:为什么你上次考试85分,而这次只有84分?考试不要“分分计较”,真正的教育是不谈考试的。真正的教育谈你有没有兴趣,谈你学得快乐不快乐。假如孩子认真对待了,那么考试得85分跟84分又有什么区别?
 
      我甚至觉得,所谓好的学校,就是考试少的学校。那些考试多的学校,其实是在逼你就范,让你听老师的话。而且,一个孩子整天为了考试做着做不完的作业,那他怎么可能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将来能做什么。
 
      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知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我敢说,绝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今天考语文,明天考数学,后天考英文,天天都在准备考试,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快要忘记了,我怎么能知道我要做什么?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的缺陷。
 
      教育要既讲适性,
      又重适量,不忘适时
 
      很多孩子觉得学习很痛苦,因为父母非要强迫孩子学这学那,而孩子的能力偏偏不是这样的。你打我骂我,逼着我做,那我勉强去做,事实上孩子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提倡“三适连环教育”的原因。
 
      什么是“三适连环教育”?就是适性、适量、适时。
 
      适性,就是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某一方面,如果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一面,那你就有可能成就非凡。这就是你人生的方向,就像一艘船,它要开往哪个港口,方向一定要搞对,方向搞不对,开得越快,离目标越远。人也是一样,重要的是了解孩子,搞清楚他适合走哪条路。
 
      适量,就是每个人的能量不一样,有的人吃三碗饭吃不饱,有的人吃半碗就已经吃不下去了。吃三碗饭的人不一定就比吃半碗的人身体健康,那只是个人的需要不同。
 
      所以说,上最好的学校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举个例子,孩子的资质不适合在重点学校读书,父母却到处托人、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在重点学校里,你家孩子举一知一,而人家孩子举一知十,到时候你的孩子真是痛苦啊。所以《易经》里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适时,就是急不得。还没有到那个年龄,不要让他做那个事。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家长事实上都在拔苗助长。人家的孩子长那么高,我家孩子没有那么高,我就想办法让他长高。这样的事情随处可见。孩子千万不要逼他,来日方长。
 
  这“三适”还要环环相扣,既讲适性,又重适量,不忘适时。教育只有按照孩子自身的规律去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给他过犹不及的量,在刚好的时候让他学习合适的东西,那样的学习没有不成功的。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