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赶考”路,不只是这三天两夜之旅

时间:2021-01-22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潇等 点击:
闫青海 葛桂多 李建军 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进驻北平路线示意图资料来源: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视觉中国供图 ■记者 王潇 邬林桦 唐烨 龚洁芸 从西柏坡村出发到唐县,有两条道路,一条车程3小时,另一条车程1
闫青海

葛桂多

李建军

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进驻北平路线示意图资料来源: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视觉中国供图

      ■记者 王潇 邬林桦 唐烨 龚洁芸

      从西柏坡村出发到唐县,有两条道路,一条车程3小时,另一条车程1小时。

      我们选择了3小时的那条路。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条路“进京赶考”,途经唐县、保定、涿县(今涿州市),并于25日晚进驻北京香山。

      当年“赶考”车队走这条路,是因为这是唯一的路,而今我们选择这条路,是想感知最原汁原味的历史,也更想要探寻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我们深知,新中国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中国共产党的“赶考”路也绝不只是这三天两夜的旅程。

      我们力图找到和那段历史最近的人与物,作一次对历史的回眸,进行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西柏坡

     足迹追溯:1949年3月2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第十天,全会新闻公报由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当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五大书记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乘坐11辆吉普车和10辆美制十轮大卡车,浩浩荡荡离开西柏坡。

      董必武夫妇救下的孩子 带红火了乡亲们的日子

      在西柏坡村,没人能比76岁的闫青海更了解那段历史。虽然,大多回忆来自他的母亲。

      1947年,董必武随同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后,就住在闫青海的家。1948年,不到3岁的闫青海得了一场重病,绝望的父母把奄奄一息的他包裹起来放在石碾上,打算放弃。这天,董必武夫妇从石碾旁经过,看到席子里小孩的嘴还在动,马上把孩子送到了中共中央机关医院救治。三个星期后,董必武夫人何连芝把治愈了的闫青海抱了回来。

      在西柏坡村004号,闫青海指着菜畦旁的石碾说,上世纪50年代,为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整村从之前的“粮窝子”搬到了高山岗,闫青海家也特意把石碾搬过来,“共产党的恩情不能忘”。

      在西柏坡期间,毛泽东十分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有警卫战士认为借住的院子里有猪圈、磨盘和鸡窝,不太雅观,请示拆除,毛泽东却说,我们在这里不会太久,老乡还要用呢。

     1949年3月23日,“赶考”车队离开时路遇村民,有穿着大棉衣的军官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向村民挥手说,“欢迎去北平找我们”。

      闫青海真的去了北京。1971年,董必武夫人何连芝带着两个儿子来西柏坡村看望乡亲们。“董夫人一见到我特别高兴,她说,‘哎呀,被我们救活的孩子已经长这么大了’。”闫青海回忆。何连芝离开时,留下住址邀请他去北京。当年秋天,闫青海就去做了客。

       如今的西柏坡村,柏油路环村而过,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家院整洁漂亮。其中也有闫青海的一份力。作为老党员,上世纪80年代,他发动村里五六个壮劳力与他一起到石家庄当装卸工;又买了游船,在柏坡湖上搞起观光旅游。随着西柏坡旅游业的发展,他开了西柏坡第一家农家乐……近年来,西柏坡村民发展起了旅游服务业,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

       闫青海兄妹四人,其他三人都曾上前线打仗,大哥在石家庄当过班长,但不幸被特务刺杀牺牲。“只用了6个多月就打胜三大战役,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当时年轻人都非常愿意上前线,虽然牺牲的人很多,但是我们都不怕,”他说,“这也是西柏坡精神”。

       唐县

      足迹追溯:1949年3月23日,傍晚,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到达河北唐县淑闾(现改名“淑吕”)村。毛泽东当天留宿在村民李登魁家。据毛泽东的警卫员李银桥回忆,这一晚,毛泽东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了解土改情况,后半夜又赶写到保定后需要发出的文件。

       见过毛主席的老奶奶回忆 这样的首长与部队真朴素

      当年毛主席留宿的地点正是村民葛桂多的婆家。听说有记者要来听她讲毛主席的故事,97岁的葛桂多让大儿子早早站在村口等着。

      这些年,葛桂多家搬去了旧址不远处的新屋,但“毛主席住过我家”的往事,始终印在葛桂多的脑海中。

      1949年,葛桂多25岁,嫁到淑吕村李家没几年。她记得,3月23日傍晚,天色已暗,大部队来了。家里老人叮嘱葛桂多别乱闯,活泼的葛桂多就悄悄躲在门后看。一辆吉普车开进来,停在她家北房的前门,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朴素的首长下了车,在门口驻留了一下,步入了北房的院子。

      出于安全考虑,没人告诉葛桂多这个人的身份。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闭塞小山村中的村民,也并不知道毛主席长什么样。新中国成立后,葛桂多才慢慢知道,自己当晚看到的那位首长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带着部队在天黑了之后才进村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很多村民当时都不知道部队什么时候离开的。”葛桂多说自己没读过多少书,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隐约觉得:毛主席那么大的首长没什么架子,那么多解放军战士留宿村里也没什么动静,这样的首长与部队太朴素了。

      这么多年,不记得有多少人向葛桂多打听这段往事,她总是一遍遍耐心讲述。

      淑吕村小学校长王素坤是“慕名”找上门的一位。几年前,王素坤调入这所村小。看到许多外地人来找这位“见过毛主席的老奶奶”,王素坤想,村里有这么珍贵的红色资源,正是孩子们身边的德育教材,便自报家门去“采访”葛桂多。

      “故事要多讲,才能传得更广。”去年起,王素坤在淑吕村小学创设了“进京赶考”主题德育教育课:每个学期组织全校学生听她讲一次“进京赶考”的故事,在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围绕“赶考”开展启发式教学。“很多教师原来只是知道有这段历史,但了解不深;经过学习,大家对这段历史都有了新的感悟,对于生活工作的土地更加热爱。”“我相信,在耳濡目染下,我们淑吕村的孩子能更好地记住这段历史。”说这话时,王素坤眼里闪着光。

      保定

      足迹追溯:1949年3月24日,中午之前,车队到达保定市,前往冀中区党委大院。据时任区党委书记林铁、军区司令员孙毅回忆,午餐时,毛泽东再次提到李自成:“我们可不要当李自成呀!”饭后,毛泽东等听取区党委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一直持续到15时。汇报结束时,街道上已站满得到消息的群众,“赶考”车队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缓缓驶出保定城。

      “毛主席吃过白洋淀的鱼” 这里生态环境已比肩当年

      在保定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永丽给记者找出一本《保定党史通讯》,上面刊登了她的前辈温仲儒写的一篇《“赶考”途中》。

      这篇通讯除了记载“赶考”队伍在保定的行程之外,还记下了一段毛泽东与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的对话:

      “午餐时,毛泽东指着一盘清蒸鲤鱼问林铁:‘这鲤鱼是从哪里来的呀?’林铁答道:‘是白洋淀的鱼。白洋淀就在保定以东七八十里远的地方,保定吃的鱼,大部分都从白洋淀来的。’”

      杨永丽说,白洋淀一度生态环境恶化,经过几年治理,有了明显改观。带着几分好奇,当天下午,记者驱车一小时奔往白洋淀,由此开启一段计划之外的采访。

      “毛主席可是吃过我们白洋淀的鱼!”还未到岛上,白洋淀抗日纪念馆馆长王木头就在电话里“炫耀”起来。

      “白洋淀这些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今年70岁的王木头,祖祖辈辈生活在白洋淀边上,父辈们以打鱼为生。他说,小时候白洋淀的水可干净了,捧起来就能喝,特别甘甜。在水浅的地方,一眼就能望到水底。因为生态好,白洋淀里的鱼虾味道特别好。“记得小时候,村里一户人家烧鲤鱼,周围七八家邻居都能闻到香。”

      但随着围淀而居的人口增多以及一些污染产业的导入,污水入淀、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当、非法养殖等问题也多起来,白洋淀的水质曾被严重破坏。

      2017年,白洋淀归属新成立的雄安新区管辖,雄安新区对白洋淀开展了新一轮治理。王木头一家居住在淀边的大张庄村,污水都要先进村里的污水处理站才能排放。

      有报道称,治理前白洋淀的水质长期为劣V类,现在白洋淀的水质已达到Ⅲ-Ⅳ类。在白洋淀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王木头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水干净了,连天都更蓝了,感觉白洋淀很快会回到我小时候的状态。”

      住在周边小村庄的居民,都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改善的受益者。生态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旅游繁荣带动了村里的经济繁荣。

      涿州

      足迹追溯:1949年3月24日,当毛泽东一行到达涿县县城时,已是掌灯时分。毛泽东就涿县经济发展情况听取时任县委书记王成俊的汇报,并提出市场回城、繁荣经济的要求。当晚,毛泽东一行住在城内粉子胡同的第四十二军军部。该地址现为“党中央、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

      “最后一程”4小时变20分钟 “把市场迁回来”已成为现实

      每年,涿州市三义小学的德育主任李建军都会给三年级的学生上一堂特别的课,“教室”就在操场边一排带着厚重历史感的平房。这是当年四十二军军部的旧址、如今的“党中央、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

      2009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进京驻涿纪念馆落成。从那时,身为德育主任的李建军就成了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将毛主席在涿州那一天的故事,讲给每一位前来纪念馆的人听。

      给小学生们上课,李建军会讲几则小故事,其中一则是有关吃饭的:炊事班给毛主席准备了一只土鸡,毛主席差人把土鸡送到医院去,自己叫炊事班煮了鸡蛋挂面。就要进京了,毛主席的心情舒畅,连声赞叹:20年没吃那么好的饭了。“大家看,毛主席艰苦朴素,简单的饭菜也能吃出美味。我们是不是也不应该挑食?”孩子们纷纷点头。

      “讲更深的道理他们可能还不懂,这些和生活相关的故事,也是生动的教材。”李建军说。

      承担着“桥梁”角色的不只是人。70多年前乘火车近4小时的路程,如今从涿州东站坐高铁,只需20多分钟就能抵达北京西站。

      涿州东站旁的科技产业园里,很多年轻人就是从北京来这里创业的。当年毛主席“把市场迁回来”的指示,如今成了现实的写照。“赶考”终点前的最后一站,已融入北京都市圈。

      北京

      足迹追溯:1949年3月25日,清晨6时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清华园站下火车后,乘汽车到颐和园益寿堂休息,当日16时到达西苑机场接见民主人士,17时至17时45分西苑机场阅兵。当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颐和园宴请民主人士,后乘车入住香山双清别墅。半年后的9月21日,毛泽东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

      “赶考路”终点的珍贵影像 阅兵式上笑容交织着泪水

      在2019年新建的香山革命纪念馆,我们看到一段72年前极其珍贵的影像:1949年3月25日,五大书记抵达“赶考路”的终点——北京清华园站,下午即前往北京西苑机场举行阅兵。

      这是一场朴素、规模并不大的阅兵。影像清晰展现着参与阅兵式人们脸上的神情,那是一种笑容交织着泪水的复杂感情。

     受阅的部队多是从前线赶来、为新中国诞生作出重大牺牲的英雄部队。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第41军(原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辽沈战役中建立了功勋的“塔山英雄团”(第367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第369团)、“白台山英雄团”(第361团)3个团的全团指战员及该军连以上干部都参与了阅兵。

      检阅车开到“塔山英雄团”战旗前慢慢停下,毛泽东凝视这面战旗,向战士们敬礼。当时担任阅兵总指挥的刘亚楼后来回忆说,看到毛主席的眼角闪着泪光。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毛泽东检阅时乘坐的车就是他在西柏坡乘坐的同一辆美式吉普车。

      这辆车稍显破旧。在西苑机场临检阅前,有人提出最好换辆好车。毛泽东却说:“乘坐我们自己军队缴获的战利品检阅英雄的部队,不是更好吗?”

      纪念馆门口,我们看到一批人在馆前庄严宣誓——我们在“赶考”路的出发地西柏坡村、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也目睹了一批批党员们排队等待宣誓的场景。

      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回响着,令人心潮激荡。那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已经镌刻在时代的丰碑上,而对于我们这代人,“赶考”远未结束。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