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今天的头条,属于他

时间:2019-12-12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中国军网 点击:
今天是2019年12月11日 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诞辰108周年的纪念日 当中国人的导弹冲上云霄 当我们自己的飞船在太空航行 这些让国人心潮澎湃的时刻 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钱学森(资料图) 1911年12月11日 钱学森出生在

今天是2019年12月11日

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诞辰108周年的纪念日

当中国人的导弹冲上云霄

当我们自己的飞船在太空航行

这些让国人心潮澎湃的时刻

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钱学森(资料图)

1911年12月11日

钱学森出生在上海

18岁时他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在大学里

钱学森始终是一个成绩出众

极具天赋的学生

他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埋头阅读

虽然主修的是铁路专业

但他阅读的重点却是

一些飞行方面的书籍

平静的校园生活没有持续多久

1932年1月28日

日本空军投下的炸弹

让上海陷入一片火海

这场战争深深刺激了

年仅21岁的钱学森

他参加了清华大学

赴美公费留学生的选拔考试

决定远赴美国学习飞机设计

1935年8月

钱学森登上了杰克逊总统号邮轮

在这一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20人名单中

他是唯一进修航空学飞机设计专业的学生

钱学森(资料图)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

钱学森来到了美国波士顿

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仅用一年的时间

他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理论思考是钱学森的学术强项

他决定继续深造

后来他又师从美国空气动力学泰斗冯·卡门

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

钱学森取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

以崭新的近似方程式

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

壳体会发生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

这个算式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翼型的设计

称为“卡门-钱近似”公式

钱学森声名鹊起

36岁时,钱学森来到麻省理工学院

成为麻省理工学院

当时最年轻的教授

钱学森(资料图)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全新的气象吸引着他

钱学森盼望着早日回国、为国效力

而噩运却降临在了他的头上

当时,美国麦卡锡主义猖獗

钱学森从事机密研究工作的

安全执照被吊销

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建议阻挠钱学森回国:

“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他掌握着火箭武器的重大机密。”

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

钱学森曾被拘留在太平洋的

特米罗小岛上13天

后来,他必须每个月到当地移民局报到

以显示自己没有离开美国

上街被监视、邮件被打开、

陌生人闯入家中……

长达五年的软禁

每一天都是屈辱的累积

在这期间钱学森埋头写作

完成了长达四十万字

影响巨大的著作《工程控制论》

1955年的夏天

钱学森偶然看到了一本《中国画报》

在天安门城楼的国家领导人中间

他发现了父亲的老师

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

副委员长陈叔通

钱学森夫妇辗转给陈叔通寄去一封信

信中这样写道:

“被美国政府拘禁,今已五年,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

参加伟大的建设。”

陈叔通接信后将信送往中南海

信件很快被送往日内瓦

当时,中美关于双方平民交换的

大使级会谈正在艰难进行着

当美国政府狡辩

没有证据表明旅居

在美国的中国人想回去

我方代表出示了钱学森的信件

美方哑口无言

1955年9月17日

钱学森全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风浪颠簸

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和家人抵达北京后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钱学森

欢迎这位爱国科学家

回国后不久

他就登上了赴东北考察的火车

哈军工的院长陈赓曾设宴款待钱学森

席间陈赓问

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回答:

“中国人怎么不行?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1956年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科学规划会议

研究制定了

《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钱学森提出优先发展火箭

由于钱学森的作用

尚未摆脱一穷二白面貌的中国

把以国防尖端武器为代表的

科研领域锁定在世界最前沿

这一决策的历史性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以后的岁月里愈发显现

作为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

钱学森担任院长

五院在从外单位调人的同时

也开始自己着手培养人才

钱学森亲自授课

办起了导弹专业培训班

他把主要精力

都放在导弹工程的谋划中

离自己一心想从事的

纯科学研究越来越远

一切为了祖国的强大

中国优秀的科学家

放弃自己心爱的研究领域

投身到国防尖端技术研发

还有许多人隐姓埋名

用青春乃至生命

守护着祖国的国防与航天事业

许多年以后

当钱学森听到有人说

“两弹一星”花费了太多人力财力不值得时

不爱生气的钱学森忍不住发火了:

“哪有这样的话,

我说要没有两弹卫星,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开会!

我们没有这个条件!”

1957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

国防新技术协定

苏联运来的射程仅为几百公里的导弹

在当时已经相当落后

可我们必须依葫芦画瓢

才能更快地迈出第一步

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后

1960年11月5日

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大家十分喜悦,憋着一股劲

要搞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争气弹”

而东风二号导弹的首次发射却失败了

钱学森受到了来自

方方面面的怀疑、非议和指责

为了寻找东风二号的失败原因

钱学森深入一线

从技术上组织落实

大型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等

多种重大基础设施

在导弹研制过程中

钱学森的系统工程思想

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重新设计研制的东风二号

先后通过了17项大型地面试验

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关

1964年6月29日

东风二号发射成功

但钱学森对此并不太兴奋

他明白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

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钱学森(资料图)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没有运载工具的核弹

就相当于没有枪的子弹

钱学森把目光放在了“两弹结合”上

他带领专家投入到

东风二号导弹与原子弹的配套工作中

核导弹不同于一般的常规导弹

它的实弹测试必须万无一失

钱学森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

1966年10月27日

东风二号甲型导弹喷射出橙黄色的火焰

几分钟后核弹头精准命中目标

中国的核弹终于插上了翅膀

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两弹结合成功

中国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飞向天空一直是深埋在

钱学森心里的愿望

1963年,钱学森撰写的

《星际航行概论》一书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

航天技术和工程的专著

这本书也是高等院校

航天专业的基础教材

由于人造卫星的建议是

钱学森在1965年1月提出的

卫星工程就叫“651工程”

钱学森和七机部的任务

便是研制这枚被命名为

“长征一号”的三级运载火箭

经过四年的努力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火箭

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

上世纪六十年代

在钱学森的倡导下

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开工建设

七十年代

在钱学森的提议下

中国远洋测量基地也开始筹建

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代表的

遍布全国的测控网络也开始布局动工

这些具有前瞻性的部署

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事业按照钱学森的构想

一步步向前发展

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

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他培养的一大批工程技术专家

担当起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重任

无数后来者接过他的旗帜

继续为中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1996年

钱学森当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好友

弗兰克·马勃来到中国

并带来了钱学森当年

留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文稿

这些文稿被中科院力学所接收

在其中一个装手稿的信封上

有钱学森写下的这样几个英文单词:

Nothing is Final!!!

科学研究对钱学森来说

是没有尽头的事业

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逝世

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钱学森诞辰108周年

缅怀!铭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资料参考:央视纪录片《钱学森》、科技日报、央视网、人民网、中国军网 等)
 

责编:北风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