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纪念 >

知青与共和国同龄,是在探索和磨砺中成长的一代

时间:2019-10-13来源:2019包老知青杭州峰会 作者:孟庆铭 点击: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建设农村边疆奉献青春的知青及关注知青的人们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文革中上山下乡的2000万知青也都进入老年。 知青与共和国同龄,是在探索和磨砺中成长的一代。 一、知青经历了建国至今的全部历史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为建设农村边疆奉献青春的知青及关注知青的人们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文革中上山下乡的2000万知青也都进入老年。
知青与共和国同龄,是在探索和磨砺中成长的一代。
一、知青经历了建国至今的全部历史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充满曲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面对诸多艰难险阻、荒郊野滩、勇攀高峰、不断奋斗、艰辛探索的过程,期间出现过迷途、弯路和失误。失败为成功之母,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
2000万知青是这伟大事业探索过程中的亲历者,见证了共和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他们是活化石,身上凸显着时代烙印和历史痕迹——或担当、或承载、或付出、或埋单、或辉煌……他们风雨兼程,伴随着惊涛骇浪、坎坎坷坷而又不甘命运、砥砺奋进、是努力拼搏一路走来的共和国长子。
知青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时代,这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一)知青经历了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
1、知青经历了毛泽东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毛主席以特有的伟人风格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发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豪言壮语,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建立了共产党风清气正、艰苦奋斗、勤俭向上的党风、政风和社会环境。
2、知青经历了毛泽东枪毙贪官刘青山、张子善和不法药商王康年。
3、知青经历了毛泽东消灭血吸虫、麻风、天花、鼠疫、霍乱,根除卖淫、嫖娼、吸毒、高利贷等毒瘤,使物价稳定、社会安定、路不拾遗,通过扫盲让妇女解放、千万人就业、人民当家作主,健康和医疗水平大幅增强,人均年龄从35提升至1970年的70岁,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和福利分房等。
4、知青经历了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豪迈气概。是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中印战争和中苏珍宝岛等战斗的伟大胜利,在20多年时间里将“一穷二白、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建设成了拥有自已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木犁、洋钉、洋油时代迅速拥有“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杂交水稻等世界先进技术,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知青经历了马寅初谏言计划生育的良策被批判,国家鼓励多生育导致人口激增的事实,也是七十年代末实施“只生一个好”的践行者,更是当下人口断层,放开生育二胎的目睹者。
知青是响应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营造我国助人为乐、创造向上向善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
6、知青经历了毛泽东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是毛主席发出“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号召的聆听者和参与者。经历了“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破四旧立四新、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年代,目睹了刘、邓、陶等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以及林彪出逃带来的震惊和反思,见证了文革的后果。
7、知青经历了1976年的四.五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逝世,唐山大地震、粉碎“四人帮”等。
    ……  ……知青经历了毛泽东的功与过。
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习近平说:“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尤其是教训”,“失败教训往往比成功经验更为宝贵,因为,教训是用更为昂贵的代价获得的”。  
(二)知青经历了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时代
1、知青经历了邓小平认真吸取毛泽东正反经验教训,全面否定文革和“两个凡是”,拨乱反正,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将全党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尤其是他在80多高龄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顺应时代潮流,以雄心大略、殚精竭力、排除干扰、解放思想、韬光养晦、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用三十多年时间跃居世界经济第二的奇迹。
2、知青是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坚决拥护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是文革后首批大学生的主体。
3、知青珍惜邓小平落实知青政策,返城后努力补习功课,追回失去的青春,发挥才干成为改革开放的生力军,在各条战线上无不彰显艰苦奋斗的集体身影,也经历了再就业的阵痛和下岗的无奈。
4、知青体会了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的”“谁不改革谁下台”的坚强决心以及“摸着石头过河”“不搞姓资姓社的讨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等理论的提出、付诸和结果。
5、知青看到了“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惨烈事实。
6、知青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200年的历程,看到经济高速发展,物资供给丰富,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并分享其巨大成果和红利。
7、与此同时,知青也看到了邓小平提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一起抓”未全面落实,暴露了弊病和痼疾,衍生出贫富差距、戾气蔓延、社会风气渐低等。
    ……  ……
知青经历了邓小平的得与失。
习近平说: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当年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三)知青正经历着习近平让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时代
1、知青学习了习近平“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论述。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反右斗争、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包括文化大革命等是他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的艰辛探索。实践告诉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群众运动、文化大革命、计划经济等形式搞社会主义是有局限甚至是行不通的。邓小平正是总结毛泽东经验教训,奠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知青经历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和“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论断以及针对衍生的社会不良,采用壮士断腕进行第二次拨乱反正的雄心大略。习近平采取对内实施高压反腐、強军、利民,对外实施維护主权、一帶一路、成立亚投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体现了中国世界话语权和地位的大幅度提高。看到了习近平精准扶贫,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领导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知青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更多期待和寄予更多希望。
3、知青们对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满了信赖和憧憬。
4、知青目睹了习近平设立烈士纪念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表彰科学家和英雄人物等等,意在寻回和弘扬正气。
5、知青看到了习近平如数家珍般介绍所读的书以及从中吸取的养料,深知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知青从习近平提倡文艺工作者要创造更多的正能量文艺作品,倡导青年要有精神家园以及在视察曲阜时拿着《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两本书说“我要仔细看看”等等言谈举此中,足以看出他的精神故乡和对恢复中华文化的自信、追求与急切。
党中央最近又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吹响了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
6、知青学习了习近平“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和“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的论述,关注着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
7、知青看到了党中央在改革开放深水区中遇到重重困难和诸多问题而采取坚韧不拔全面推进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  ……
王岐山说:习近平校正了党和国家的航向。
知青体会到了习近平的决心、难与不易。
(四)知青经历过共和国无数正反重大事件
知青出生在1946—1958年间,从15岁到21岁共12届学生,从小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双重教育。
知青耳闻了:民国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反右斗争、庐山会议……
知青目睹了:大跃进、三面红旗、大炼钢铁、三年饥荒、票证限量供应、中苏论战、城乡社教、两弹一星、反帝反修、四清运动……
知青亲历了:文化大革命(五.一六通知、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全面停课、高校停招、破四旧、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革命大串联、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复课闹革命、中苏珍宝岛事件、林彪出逃、批林批孔、走后门之风盛行、打击右倾翻案风、四.五天安门事件、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恢复高考、真理标准讨论、平反冤假错案、知青大返城、改革开放、整党、六.四政治风波、苏联解体、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等等等等……
知青是经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承载者,是为之付出成本而被磨砺的一代。
(五)与他人不同,知青又经历了上山下乡艰苦生活的磨砺
知青经历了艰苦的农村生活,它是区别于其它人群的特殊群体。
知青对农村和国情的了解始于上山下乡,刻骨铭心的艰苦生活使他们不甘现状努力奋斗以致影响终身。那段蹉跎、多舛、沧桑、磨练、奋斗的特殊经历使他们较豁达、坦然、坚毅、自信和务实。
(六)知青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以老三届为代表的知青,在文革前十七年的教育下,受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的熏陶,是充满理想,有着共同价值观和朴素梦想的一代。
他们的信念是:精忠报国。
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一个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
他们学习的榜样是:岳飞、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刘英俊、焦裕禄、王进喜等。
他们读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欧阳海之歌》《松树的风格》、《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他们通读过或会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毛主席著作。
他们爱唱的歌是:我的祖国、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为祖国献石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
他们看的电影是:《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地道战》等,现在爱看《激情燃烧的岁月》、《戈壁母亲》、《亮剑》等艰苦奋斗、给力提气、向上向善的影片。
他们常听到的是: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小车不倒只管推、轻伤不下火线、活着就要拼命干等等。
时代赋予知青年轻时的精神食粮,熏陶和描绘出正能量的人生底色。知青与共和国共命运、风雨同舟,身上无不打上时代烙印和特殊痕迹。
这些教育和经历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邪、恶、丑。他们注定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是我国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弘扬正气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群体。当然,不能排除少数人在文革中干过年轻人的蠢事。
知青为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物质水平显著提高倍感欣慰,在参与改革和分享红利的同时,对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如:信仰危机、道德丢失、腐败成疾、拜金主义、快餐文化、奶嘴效应、食品互害等深感不安,有着难以掩盖的忧虑和愤懑,深知再不整治:道德危矣、社会危矣、民族危矣。
(七)中国是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知青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有比较才有鉴别,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必须稳定,不能折腾”。
他们非常认同习近平在总结“两个三十年”经验教训和面对复杂多变国内外形势下,向全党提出“中国是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和“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的告诫。
恩格斯说:“学习理论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本民族所犯的错误中学习。”
习近平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对此,知青们有着深刻的体会。
 二、上山下乡是国策,但在文革中走了样、变了味,最后被终结
(一)“上山下乡”是国策
我国是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农村需要文化和知识,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达成了共识。上山下乡始于五十年代中期,1962年形成国策并贯彻。事实证明知识青年为改变农村面貌起到了积极深远的作用,涌现出了邢燕子、侯隽、董家耕等一批先进代表。
可以推断:若没有文革,上山下乡会按计划、有序、建康、持续地进行。
(二)延续到文革中的“上山下乡”升格成“运动”,有悖初衷,最后被终结
毛主席1968年12月22日发表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的号召是在文革进行三年,学生停课、高考中断、就业积压、社会秩序混乱的背景下提出的,在贯彻中将文革前有计划、小部分、与就业安排相结合的学生分配政策,变成无区别、无选择、一刀切、升格成带有强制性的“政治运动”,将二千万知青在短期内不问效果与否、大呼隆集中分配到农村、林场、边疆、兵团等,违背了初衷和事物发展规律,后遗症凸显。
我们从毛主席1973年给李庆霖反映儿子插队现状的信件批复“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中可以看出知青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以及毛主席对此反思、忧虑和改变之心。
1976年2月,毛主席在反映知青问题的信上再次批示:“知青问题,宜专题研究,先作准备,然后开一次会,给与解决”。
毛主席的批示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为文革结束后知青以返城的圆满结局终结上山下乡运动作了铺垫。
国家主席李先念曾对此总结了四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
1978年末,党中央落实知青政策,我们从所有知青几乎都义无反顾选择回城的事实,证明了中央决策是多么顺应民意。
历经了艰苦岁月磨砺的知青,群体性地珍惜返城机会,又将热情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发挥聪明才智,成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祖国的生力军,这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三)知青不应和“上山下乡运动”划等号
“上山下乡”的国策贯彻至文革中,因走了样,变了味,有悖初衷,最后被终止,那么如何评价涉及的知青呢?
有学者说:长征中因王明路线使红军损失巨大,若将20多万英烈认定“为错误路线卖命,死得轻如鸿毛”,那显然是错误的。
同理,上山下乡运动随着文革被否定而宣告结束,我们不能将无辜的知青作为是文革错误路线和上山下乡运动的殉葬品而定论。
50年来对发生在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对与否”“福与祸”的争论从未间断和统一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耐人寻味的是:争论双方对诞生其中的“知青精神”却有着一致的认同。时至今日,正确也罢,错误也好,无怨无悔或有怨无悔或有悔无怨等,我觉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上山下乡运动的终结和远去,而忽略、否定、淹没“知青精神”。
知青出自上山下乡运动,但不应和“运动”本身划等号,“知青精神”是所有为农村边疆建设奉献过青春的知青们的共同精神财富,应该肯定、发扬和继承。
 三、苦难和挫折铸造了“知青精神”
知青精神是:为国分忧、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执着进取。
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对叶辛说“我们都有共同的知青经历,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是将知青经历当作精神财富倍加珍惜的。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古人对祸福的辩证诠释。
(一)苦难和挫折是双刃剑
苦难和挫折对人是有着强大的作用和反作用力。纵观所有取得成就的人或团体,哪一个不是在困苦中生存,哪一个不是在克难中前进?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列举了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磨练而担大任的历史人物,得出了著名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称吃苦是人生的老师;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把吃苦看作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俄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屠格涅夫甚至把吃苦与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世上本无绝境,只有对绝境产生的绝望的心。再绝望的绝境,都只是一个过程,都有结束的时候。面对绝境,回避不是办法,挑战才有出路,昂扬向上的人会在绝境中捕捉锻炼的机遇,消极颓废的人会在绝望中走向蹉跎沉沦。我们需从内心的奋斗开始,矢志不移地前行,物我两忘地努力,绝境会被我们甩在身后。
应该说2000万知青下乡前都有着朴素的“不在城里吃闲饭”的自强自立精神,他们背井离乡大多出于无奈,时代使然,大势所趋,被上山下乡运动所裹挟。但他们体现了听党话、跟党走、服从分配、顾全大局的精神。尤其是下乡后的艰苦创业中(不管是自觉或被动,是主动还是无奈或随大流),在“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革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感召下,中华民族血液中固有的DNA和本源的吃苦耐劳本色在苦难和挫折面前被充分调动,知青从小接受精忠报国的正能量底色给予深度挖掘和最大体现、形成并铸造了独特的“知青精神”,这在共和国历史上将留下浓重一笔和不可磨灭的一页。知青是平凡普通的,“知青精神”根植于民更具有广泛和普遍性,必将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肯定知青精神是对广大知青为建设农村奉献青春的告慰。
发扬知青精神是对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最好诠释。
继承“知青精神”将对年轻一代起着积极的父(母)辈教育。
(二)如何评价知青?
2000万知青对农村和国情的了解始于上山下乡。
人们对上山下乡艰苦生活大致有两种评价:
一种以消极而论,认为知青是蹉跎、不幸、被不公的一代。知青作家梁晓声指出:不少知青至今尚未走出“上山下乡”的阴影,抱怨为主。
一种以积极而论,认为知青命运虽多舛、但磨难让他们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不甘而又坚强崛起的一代。
如今知青博物馆遍及全国,其中以黑河知青博物馆为著。它以大量知青史料感动了所有参观者,深受社会各界充分肯定,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总局批准为中央级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据不完全统计:接待人数达38万,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33位、将军17位。他们被知青精神所感动,留下感言:
1、唐家璇(外交部长):知青一代人是了不起的,他们是祖国的栋梁,在当年开发建设祖国边疆和改革开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活跃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精英,有很多都是知青,做了很多工作。你们能够展览这么好,很好!
2、孟建柱(公安部长):知青馆的故事很感人,这些故事有喜、有悲、也有泪,都是真实的故事,这个馆建得很好,展现了知青一代人的风采。
3、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知青馆建得非常好,你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为知青一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谢谢你们了,这个馆还应扩大规模,要办得更好。并提词“春渡北大荒无悔无怨”。
4、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知青是当年共和国建设的脊梁,为祖国奉献了青春,如今你们黑河能够建知青博物馆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能够把知青上山下乡历史保留下来很好,我代表广大知青谢谢你们!下次我还要把我的孙子带来,让他也受受教育。
5、网友:血是红的,心是红的,青春的火花也是红的。逝去的知青把所有的红的,都长埋在了这块黑土地上。泪有思念的泪,委屈的泪,痛苦的泪,欣慰的泪,所有这些泪,都成为人生的宝贵积淀。泪与血象火一样锻造了知青,知青是浴火的凤凰。
 与之相比,法国作家潘鸣啸称中国知青是《失落的一代》显失偏颇,以《曾失落但心不甘而又崛起的一代》更为客观公允。
(三)回首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并不是要回到那个年代
以辩证、扬弃和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观点看待历史是思维的灵魂。
我们回首上山下乡运动绝对不是要回到那个年代。现在似有一种现象,一提有“知青精神”,就被指为“肯定上山下乡运动、肯定文革、为文革招魂、捂着伤疤唱赞歌”等;或有人对上山下乡那段经历有“无怨无悔”的表述,就会出现“你为什么不扎根农村而返城?为什么不送孩子再到农村去?”等质疑。
时过境迁,时代在前进,这种简单对号入座的思维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改革开放向更广更深发展的当下显然过时了。
试想:习近平对七年插队生活有很高的评价,怀念之情溢于言表,按此,当年他就不该离开农村,不该到清华求学,现在应该辞去职务再去当农民,或让知青子女都放弃高等教育或深造机会,回到“上山下乡”中去接受再教育!
我们回忆历史是为了正视过去、激励现在、展望未来。
如:我们赞扬红军,是不忘初心,继承忠贞不渝一往无前的精神;我们歌颂上甘岭英雄,是发扬志愿军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赞美和发扬抗日精神,是不忘国耻,警钟长鸣,消灭战争;我们歌颂抗灾精神,并不是希望再来一次汶川大地震;我们回忆上山下乡,是诠释艰苦生活对知青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而不是肯定“上山下乡运动”、肯定文革,更不是想回到那个年代。
如同我们读伤痕文学和励志文学同“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好诗文一样,希望从中得到反思、启迪、给力、提气,达到激励意志、提升境界、净化人格的作用。
我们不歌颂苦难,更反对人为制造苦难。但困难是客观存在,谁都绕不过去,克难而进、逆境成长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和最高境界。
与各地知青博物馆展示的知青风采和社会各界对知青的主流评价以及习近平对知青岁月的认知相比,那些相悖的观点就显得片面、逊色、苍白、无力而有待商榷了。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又值文革中的发动上山下乡运动51年,笔者认为该给“知青精神”以定论。知青精神弥足珍贵,是对艰苦奋斗内涵的充实,将其作为中华精神之组成载入史册,必将激励年轻一代努力奋斗。
(四)知青是建设农村和改革开放的生力军,是正能量最大载体之一
据统计,知青中百分之二十成为当地各种技术骨干,为建设和改变农村面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知青老师教过的学生已是当今社会的中坚。
返城后的知青努力补习文化,抢回失去的时间,成了改革开放后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主力军,彰显出艰苦奋斗执着进取百折不挠的群体效应。
他们中有64位成为两院院士,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大都有知青经历。
可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处处都有知青的身影和再努力。
历经磨砺的知青是共和国不可或缺的财富,他们艰苦奋斗、敢于开拓、忍辱负重、能够担当、勇于奉献,既是农村的建设者,更是改革开放的中坚和主力,又是当下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号召“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牢固社会基础,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是当今中华文化最大正能量载体之一。
(五)关心知青中的弱势群体
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已远去,但必须看到知青是整体失学的一代,他们中的不少人被耽误,返城后因文化基础及婚嫁年龄等再次错失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而不少知青在国家产业转型时,又因文化差异及身体疾病等困扰,有的带头离岗或无奈下岗,他们再次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以超人的忍耐和宽容直面人生和命运多舛,默默无闻地继续为国家作出牺牲和奉献。
他们或被提前退休过早边缘化,梁晓声指出:85%知青如今都是低消费群体。他们当中的弱势群体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对他们给予关心和温暖。
据悉,北京市政府2017年春节前已着手对困难知青进行摸底调查,尝试解决困难知青的问题,给予他们物资和精神上的慰藉。因病等致贫,导致生活极度困难的知青,全国各地都有类似情况存在。
 
四、有知青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有人说知青是经火烧制砺炼的陶,和土有着质的区别,他们有着独特的群体特点。
我们从全国各地知青论文、知青回忆、知青文艺和各种媒体等等形式中强烈地感受和读到了知青经历的痛、苦、涩、彷徨和无奈,读到了知青的纯、真、爱和恨,更读到了知青逆境而上、心有不甘,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的激情。
经过艰苦生活磨砺的广大知青对上山下乡有着复杂的认识和多元感受。50年后的今天,老知青回忆那段艰苦岁月大都表现出难以置信的从容、淡定、大度和自信,他们已不拘泥于往事的蹉跎和多舛,有着“风雨过后见彩虹、方知云淡风轻之美好”的感悟和“有一种幸福是历经风雨无数”的境界。他们痛定思定:不能重演文革,记住惨痛教训。对那段刻骨铭心艰苦生活表现出的是更多反思、更多激励和更多提气,少有悲观叹息、沮丧悲哀、蹉跎埋怨……道出“有知青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的人生豪言。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回忆起下乡往事感慨的说:人生中有了这么一段经历,感觉在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困难了。
习近平回忆艰苦生活说: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事不变,克难而进。
人们对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与叶辛说“我们都有共同的知青经历,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茅善玉说“叶辛写的是蹉跎岁月,我是在农村更加努力,更加奋进”;与梁晓声说“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青年是不一样的,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那个年头我压抑越大,反而就越亢奋”等三段话概括出了习近平他对艰苦生活十六字的辩证诠释,即:知青经历、精神财富、压力越大、意志越强。
这种克难而进的正能量伴随着习近平整个人生。从第一扣扣在农村,到环环相扣,扣扣生辉,走全了共产党最基层的大队支书到最高位总书记的全部路程。
回顾、梳理、总结习近平的执政理念,是和他的知青经历息息相关得。
共同的知青经历带出共同话题和共同体会,知青的心是相通的。
“撸起袖子加油干”正是广大知青在农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国梦的干劲体现。
过去的事再大,今天都成了往事,成了小事,成了故事,成了历史。面对人生,知青们表现出的是:坦然、宽容、前瞻、务实和担当。
世界媒体对知青有着“中国最勤劳的一代人老了……”的评价。
如今2000万退休后的知青又成为我国当下最活跃、最生气、最
乐观、最庞大、微信群最广的群体并感染着周边,再现老年知青的
特殊风采和不灭激情。
一个知青的故事是故事,一千个知青的故事是历史,而2000万
知青的历史则是一个浩瀚无比的宝库,有着无尽的宝藏有待人们挖掘、
梳理、提炼、升华和向世人展示。
 五、发挥余热是知青应尽的担当
知青曾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经受过实实在在的农民清贫生活,这是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们伴随着共和国的曲折路程,经历了大是大非、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彻大悟和努力拼搏的过程, 丰富的经历、阅历和资历,赋予了他们关心政治、善思考、有忏悔、能辨别、会前瞻、有担当的特点,他们崇拜英雄、明辨是非,是有理想、有信仰的一代,无愧共和国的长子。
他们从成长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共产党能救中国,共产党能富中国,共产党能强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借鉴包括苏联解体等深刻经验教训不断自我完善成熟的党。习仲勋生前曾有制定《不同意见保护法》的夙愿,这有助于听取不同意见,采纳箴言良策,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稳步前进。
习近平说: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知青是共和国的特殊群体,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他们已经、正在或继续为弘扬正气,扫除戾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发挥余热,这就是他们的担当----因为知青是在探索和磨砺中成长的一代。
 
(作者系黑龙江上海知青、上海市工商银行支行原行长)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