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错骨灰葬错人,在陵园领导那里咋成了“小事情”?
对已故之人如此缺乏敬畏之心,胡乱作为,不去认真检讨、诚恳道歉,却云淡风轻地想着“一笑了之”,恐怕没那么容易 老人去世要下葬了,骨灰盒却不翼而飞? 据报道,11月12日,云南昆明的于先生到当地祥安陵园去取寄存的母亲骨灰盒时,发现骨灰盒莫名失踪。13日,当地相关部门人员证实,陵园管理出现问题,当时两家人在此存放骨灰盒,框架号一模一样,导致于先生母亲骨灰盒被另外一家抬去安葬了。事后,陵园未将情况如实告知家属,相关部门除了要求陵园内部调查清楚此事外,针对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整改意见。 母亲骨灰盒被另外一家抬去下葬,然后陵园工作人员又从他人墓地里挖出来,这事儿说来确实让人窝火。更让人气恼的是,据于先生所述,当众人找不到骨灰盒正惊愕不已时,陵园领导竟笑着说:“这是小事情。” 这是“小事情”吗?推己及人,若当事人换位一下,这位领导还笑得出来吗?陵园对已故之人如此缺乏敬畏之心,胡乱作为,不去认真检讨、诚恳道歉,却云淡风轻地想着“一笑了之”,恐怕没那么容易。 装着亲人的骨灰,它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盒子,而是一个寄托着家人全部情感的对应物,具有难以估量的情感价值。小小的骨灰盒,是“音容宛在”也是“慈颜长存”。任何对亲人骨灰盒的怠慢、错放乃至胡乱处置,都会给亲人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 作为众生安息的最终去处,陵园绝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企业,而天然应该有温度、有关切、有情怀。每一个骨灰盒、每一块墓地,都对应着一份浓烈的念亲思故之情。如果连骨灰盒都能弄错、葬错,这样的陵园也未免太不专业了。 一人一盒,怎么会出现框架号一模一样的情形?陵园的内部管理机制为什么没能规避这样的过失?在信息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还能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只能让人怀疑,这家陵园并没有在优化管理上用心思。 也难怪,如今墓地资源稀缺,一些陵园恐怕更多琢磨着如何添加更挣钱的项目,而在内部管理上缺乏热情。 事实上,于先生透露,在骨灰盒不翼而飞之前,还遭遇过一个小插曲。按照合同约定,墓碑上要放老人照片,但陵园却要求再交5000元。此事被于先生拒绝,然后就发生了拿错骨灰盒的事情。或许,这些事件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联,但怪事一桩接一桩,也确实暴露出这家陵园忽略当事人感受的逐利特征。 类似拿错骨灰盒的事情,也并非闻所未闻。据媒体报道,去年8月,安徽全椒县一位老人遗体在该县殡仪馆火化后,骨灰盒就被弄错了。后来,殡仪馆三名工作人员夜赴另一处墓地,挖墓取回被弄错的老人骨灰。 一再发生类似恶劣事件,令人痛心,也让人不安。一方面,提醒有关各方加强监管,督促陵园完善程序、优化管理,让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更安心。另一方面,必须加大问责力度,倒逼这些“人生末端”的服务进一步提升。 葬错爹、哭错坟,常常被人拿来调侃说笑,而当事情真实发生时,亲人家属或更多是身心俱疲、倍感伤害。于先生因为担心后期会发生侮辱老人墓地等行为而不敢追究陵园责任,但主管部门、乃至司法机关,则不妨主动作为。弄错骨灰,或许并非故意,也可能不构成直接的犯罪行为,但造成一定社会后果,或可追究其行政责任。
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