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直面“九〇七三”,解养老难题促银发经济

时间:2024-09-01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宛艺 点击:
我为发展银发经济献一计人民城市专项征集专场举行 摄影/日升 ■记者 王宛艺 昨天,在浦东新区红日璞华养护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我为发展银发经济献一计,这也是人民城市 幸福有我专项征集专
“我为发展银发经济献一计”人民城市专项征集专场举行

摄影/日升
 
       ■记者 王宛艺
      
       昨天,在浦东新区红日璞华养护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我为发展银发经济献一计”,这也是“人民城市 幸福有我”专项征集专场。
      
       台下,外向的90岁老人周珍芳尤其爱参加养护院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其他老人唠唠,“孩子也已年长,这里各方面都有保障,生活更充实些”。
      
       “9073”是上海养老呈现的格局——约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支持养老,还有3%由机构养老。本次建议征集的主题正是“9073”养老格局下的银发经济。
      
       活动自上月初启动以来,已收到来自市民、专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265条。内容不止于基本的生活、医疗保障,更覆盖老年服务、文化生活、心理慰藉、健康管理、适老化改造等十余种类别。
      
       养老向享老转变
      
       “如何让人到老年时,仍旧体面而有尊严?”这是纪录片《前浪》总导演范士广现场抛出的问题。
      
       2020年,公安部取消申请小型汽车驾驶证70周岁的年龄上限。纪录片中,范士广用镜头记录下一名耄耋老人的驾考之路。因为老伴的腿脚逐渐不便,95岁的徐纬爷爷决定考驾照,亲自驾车带老伴游历世界。
      
       鲜活的故事打破人们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折射的是当下老人的自由向往,有多元化需求,需要高质量供给。“今年,或成为银发经济发展元年,养老逐渐向享老转变。”金之福养老集团董事长徐兵从事养老行业20余年,明显感觉到解决好老人的“吃”和“住”不够用了。“过去,我们说养老更多的是‘养’,就是为老人解决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并照护失能失智的高龄老人。”他说,随着养老服务需求层次的丰富,“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达到61.2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2%”。
      
       譬如一些康养社区,正打造集医、护、养、康、旅、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加入小桥流水、成荫绿树、亭台楼阁等生态元素。
      
       对此,他提出:不同于其他产业,银发经济除了具有市场性、盈利性,还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福利性,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向发力。“营造有利于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让社会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让利回馈老年事业,创造更多市场化的社会福利。”
      
       服务消解“手伸不进屏幕的无力感”
      
       00后罗梦欣在上海求学,与远在老家的外婆相隔千里。尽管她在外婆的住所安装了摄像头,但依然有“手伸不进屏幕”的无力感。前段时间外婆因为意外摔伤了。罗梦欣由此想到:科技能不能代替我们成为老人另一个“帮手”?
      
       昨天在现场,银发经济研究专家、上海财经大学制度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志义教授说,其实此类应用在上海已经非常成熟。市民政局在2020年就发文要求“通过‘一键通’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主动关爱以及各种生活服务”。他认为,当下尽管技术和设备已经较为完备,但在如何更好“守护老人”“陪伴就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发力。
      
       沈志义提及,很多老人是被“小问题”困扰的。如出门怎么坐车?手机的手写功能怎么卡顿了?流量没有买怎么用了这么多钱?空调怎么从除湿换到制冷?这些年轻人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但老人就会存在困扰。
      
       “服务”指向的是人。而养老服务人才紧缺是养老行业的瓶颈问题,制约着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徐兵建议:细化养老职业的分类,加强护理人才队伍专业培育与合理规划。“将基础照护按生活照料、生理照料以及医疗照料具体细分,视不同照料需求,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队伍,不单单从文化考核上定标准。”他也说,可以考虑合理的薪酬标准和各种激励措施,推动更多劳动力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中。
      
       下阶段,市民政局将把本次人民城市专项征集中涌现出的“金点子”,梳理转化为解决民生需求的“金钥匙”,并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形成落地见效的“金果子”。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