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陈克涛的鉴赏功力源于他的书香门第家庭。他《海上画派》一书的“后记”中这样坦言:“我对书画的爱好,可溯源于童年时祖父给我们孙辈讲故事,常拿着书画册页当小人书。夏天父亲手中摇动的折扇,多为当时的京昆名角相赠,梅兰芳、尚小云、马连良、俞振飞、姜妙香等。家中亭子间作库房,画轴堆积如小山。到了上幼稚园的年龄,用蜡笔涂抹,临摹的通常是唐云、张大壮的花鸟、虫草画作真迹,冬夜外公对我辈讲述的是唐伯虎、徐青藤的故事。这些都是我对儿时最多的记忆片断。”陈克涛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受庭训,耳濡目染,再加上他聪颖睿智的头脑,自然而然地就学到许多旁人难以学到的东西。 20世纪80年代后期,书画市场复苏,陈克涛开始随当编辑的父亲学习艺术品鉴赏,并起步书画收藏。不过他对于古玩杂项的鉴赏,虽说也得益于他的父亲,但更多的是因为他喜欢传统文化,是在实践中触类旁通的。除了一线市场的“ 实战”,陈克涛还在专业学习中积累丰富知识。他大学时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而研究生则选择了考古与鉴定专业,为以后的鉴定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告诉笔者,他目前收藏了不少海派名家字画,还有明代的黄花梨家具、明清皇家竹木牙睢,更有清代“康、雍 乾”三代的青花大盐、粉彩大盆和青花大尊等瓷器。 陈克涛是上海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国际收藏品公司 总经理,他成天面对着数以百计的拍品,如没有一双鉴别拍品的火眼 金睛,就不可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一件事颇能说明陈克涛在鉴定杂项方面的真才实学,随着国内 外艺术品市场的风起云涌,一些不法古玩商看到有利可图,尽造赝品 骗人钱财,尤其对一些始终处在高价位的古玩艺术品,比如玉器、青 铜、犀牛角等,更是竭尽所能。对于每天站在收藏第一线的陈克涛来 说,却始终能做到“坐怀不乱”,凭着他在实践中炼就的火眼金睛,屡获珍宝。比如2013年年底,上海拍卖行推出30多件明代后期、清代早中期及民国时期的犀牛角精品,其中一件“明代双螭飞龙三多花果纹犀角杯”,是用南亚苏门答腊犀角中段雕刻的,杯口雕如张开的荷叶,把柄镂刻一条昂首向上攀爬的螭龙, 左侧浮雕口含灵芝的螭龙,两条螭龙各带双翅,造型灵巧,左右呼应, 栩栩如生,脚下深雕枝叶,角杯内壁浅雕花瓣纹饰,和杯身上三多花果纹有机统一。整件犀角杯造型大气稳重,构图灵动巧妙,刀工简洁流畅,包浆深沉浑厚。 就是这样一件拍品,在征集时,若没有广博的知识,是很难辨让 的,据陈克涛介绍,辨识犀牛角首先要了解该材质的历史、产地,以及各个时期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工艺特点。明早期的犀角杯常常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花卉采用镂雕加浮雕,山水人物深浮雕较多;清代初期犀角雕继承明代传统风格,但进入乾隆朝时,犀角雕除杯外,还有圆雕人物、洗、挂件等,雕刻工艺极为精致,清代后期,犀角雕逐渐走向衰落。除此之外, 更要了解仿品的工艺特点。 在明清瓷器鉴定方面,陈克涛经常运用“反观法”,也就是要特别关注瓷器上“不属于”某个时代特征的方面。经验的获得包含着一连串推理程序,直觉要经过逻辑推理的修正,才能保证鉴定的有效,鉴定结果才有可能符合客观事实。所有现代仿品都有“不合理”之处,找到这些不合理”,说它是仿品才有说服力。他经常与同行探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有时在拍卖会上见到特别有意思的拍品,他会主动介绍给刚入门的藏家。有一次,有个乾隆款的雕瓷笔筒,大家都认为是民国仿品,陈克涛就详细地向他们讲解乾隆和民国在雕瓷方面的区别,特别是在细节部位。他告诉他们,细节常常决定真伪,乾隆雕瓷往往用堆塑的方法,将树木、人物、房舍、桥梁等一贴上去,不厌其精,这就是公认的乾降工。这些经验的获得,都是陈克涛在大量的“实战”过程中经过检验的。 工作之余,陈克涛也经常光顾各类古玩店,广交朋友,交流心得,就悉行情。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提高,才能把失误减到最少,成功加到更多 。 陈克涛从20世纪80年代正式步入古玩收藏,到如今成为了上海滩著名古玩字画收藏鉴定家,并且掌管着一家在长三角地区颇有名气的拍卖行,成为了一名专家型老总。近年来,他在为社会各界举办艺术品鉴报告进座100名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免费鉴定活动,为国内报刊撰写了200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他的鉴赏心得、对艺术品投资的趋势分析、以及为收藏受好者的答疑解惑。这么多年里, 甘甜也好,吃苦也罢。陈克涛始终乐此不疲,就在他行将退休之际,上海一家颇有名气的古玩城聘请地作为坐堂鉴定专家,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们做鉴定,我们为上海的藏界有这样一位古玩字画收藏鉴定家而感到自豪。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