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胜盼 假期里去了趟乡下老家。大伯和我聊了许多家里的前尘往事。在交谈中,他提到了奶奶当年的嫁妆,以及保存到现在的一件原物,梳妆盒。 我的奶奶20岁时嫁给我爷爷,那时正是民国28年。奶奶娘家当时家境不错,父母又爱如掌上明珠,所以置办嫁妆的时候格外用了心。为了能够给奶奶打造一套陪嫁用具,奶奶的父母还特意从金华东阳那边请来木雕师傅制作木器用品。奶奶嫁到我家的时候,带来了全套的嫁妆,尤其是当年的木器家具着实让乡人开了眼界。后来因为家庭变故,我们的家境日益艰难,奶奶带过来的嫁妆也被逐渐地典当。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奶奶的一部分嫁妆散失掉了,能保存到现在的只有寥寥几件,这个梳妆盒就是其中之一。听大伯说,这件梳妆盒能保存下来实在不易。因为奶奶格外喜欢这个盒子,几次典当又几次赎回。梳妆盒陪伴着奶奶走过了她的青春岁月,那上面留着她的青春气息。 这件梳妆盒为花梨木材质。花梨木,又名“花榈”,其木纹有若鬼面者,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花梨木。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云:“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花梨木在中国应用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唐朝时期,花梨木就已被广泛使用,用花梨木制作成的器物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大伯告诉我,这件梳妆盒的原材料就购自广东。梳妆盒制作精良,雕工细致,几条飞龙浮雕雕得栩栩如生。打开梳妆盒的两扇小门,再揭开顶盖,可以看到里面被分成几个小格,分别放置化妆用品及头饰用品。整个梳妆盒既实用又美观,不由人不爱。 东阳木雕起源于商周,溯源自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中国,在选材、工艺、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已发展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到了清末,东阳木雕进入鼎盛时期。当时民间出现了木雕嫁妆之风,“十里红妆”随处可见。奶奶当时的嫁妆虽然远不能称之为“十里红妆”,但能请东阳木雕巧匠打造嫁妆用具也足称珍贵。对我来说,这件梳妆盒更是承载着人间的酸甜苦辣。奶奶一生操劳过度,中年便离开了我们。奶奶去世时,我还未出生,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奶奶的形象一直停留在父辈们的口中。如今睹物思人,看着这件奶奶留下来的梳妆盒,我仿佛感觉到了她对家人深沉的爱和家人对她的深切怀念。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