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著书 >

周励新书《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解读

时间:2020-10-05来源:北美文学家园 作者:周励、陈瑞琳等 点击:
2020年9月19日晚,由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周励的新书《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云端研讨会圆满举行。远在西藏拉萨的著名作家周励,以及超过百位的海内外文友齐聚网络云端,完成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史盛宴。 研讨会首先由北美中文作协副会长陈瑞琳介绍周励

2020年9月19日晚,由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周励的新书《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云端研讨会圆满举行。远在西藏拉萨的著名作家周励,以及超过百位的海内外文友齐聚网络云端,完成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史盛宴。
 
研讨会首先由北美中文作协副会长陈瑞琳介绍周励的人生履历及创作成就。然后由主讲人周励图文并茂地向与会者讲述自己创作这部新书的缘起及写作历程,她特别希望这本新书中的严峻思考能够让今天的读者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在纷乱的世界里呼唤理性。
 
感谢特邀分享嘉宾苏炜、张翎、杨剑龙、少君、王威、北奥、陈屹和应帆的精彩发言,感人至深。也要感谢现场的多位嘉宾表达心声,尤其是远在德国、新加坡的文友等,在凌晨和早晨越洋出席。还要感谢为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及现场操作付出大量心血的纪实文学作家、云平台技术总监纽约桃花女士。


陈瑞琳(主持人)
陈瑞琳:北美作家,海外文学评论家。曾任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任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兼任国内多所大学特聘教授。著有《家住墨西哥湾》《海外星星数不清》等多部散文集及评论专著,被誉为当代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
各位尊敬的师友,亲爱的文友,大家好!
首先要代表北美中文作协感谢今天所有的到场来宾,尤其是要感谢正在世界屋脊西藏探险的周励,她在拉萨的早上与我们一起共襄盛举。
今年北美作协推出了一系列解读非虚构作品的云端讨论会,反响非常热烈。今天的讨论主题是:走进人类文明的隧道,踏着勇敢者探索的足迹!将要分享的作品是著名作家周励女士的新书《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2020,人类的灾难之年,在全球抗疫的痛苦中,周励在她居住的曼哈顿岛奋笔疾书,向海内外发出了一篇又一篇探险文学的力作,汇聚成一部大气磅礴的非虚构作品,如浪花击石,佳评如潮。
我们知道周励的名字是1992年,一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发行了160万册,入选“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文学作品”和“百年畅销书”,获得1992年“十月文学奖”,成为出版界的传奇。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给了多少年轻的学子实现新梦想的勇气,同时也成为当代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一面镜子。周励因此而成为海外新移民文学的重要先驱者,她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时间成为轰动文坛的“留学宝典”。



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周励的第二部纪实文学力作《曼哈顿情商》,周励的视野已经从纽约向世界的深处扩展。那时我就有了一种预感,这位18岁下乡,21岁上大学,28岁返城做医生,35岁赴美留学,37岁赤手空拳在美国创业经商的“中国女人”,必定会与时俱进,酿出一场新的思想风暴和文学经典。如今,这部《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与我们见面了。
这是一部内容厚重火花飞溅的书。看这部书需要屏住呼吸,28篇文化历史散文,展现了周励纵横文史的斐然才气。复旦大学历史系金光耀教授这样说:“感叹此书只有作家、历史学家和探险家三位一体方能写出。”有人甚至说周励是福尔摩斯探案。
作为探险家的周励,这些年一直在地球的经纬线上纵横穿梭,足迹遍及130多个国家。她四次去南极,三次去北极,甚至跳入北冰洋零下10度的水中。在珠穆拉玛峰,她进驻大本营;在阿尔卑斯山,她乘滑翔伞横穿马特洪峰;在菲律宾,她带领文友们奔向战争岛;在法兰克福,我们一起拜访歌德故居;在古城西安,她独自北上寻找路遥的墓……。
遥看今天的世界,战争从未走远,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感慨周励,用强大的生命节奏激发着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渴望,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勇敢地发出对人类理性的呼唤,寻找着人类永恒的价值,呼唤着公正与永久的世界和平。
周励:美籍华人作家。生于上海,1985年赴纽约州立大学读MBA,1986年创业经商。1992年发表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销售160万册。2006年发表《曼哈顿情商》。近期发表《南极追梦》《穿越百年,行走南北极》《极光照耀雪龙英雄》《攀登马特洪峰》《生命的奇异恩典》《飘逝的最后炉香——与夏志清谈张爱玲》,2020年发表“曼哈顿系列”第三部《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现担任纽约美华文学艺术之友联谊会会长。
各位海内外的朋友们,大家好!衷心感谢你们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回想起这部书的创作过程,我在纽约从白天写到黑夜,直到晨曦微露、霞光万丈。阳台下的公园大道空空荡荡,有时是救护车鸣笛而过,有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暴乱和示威队伍穿行。我们的门卫总担心示威队伍会冲入我们大楼进行抢劫。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边见证动乱的纽约夏天,一边写作,有时是含着眼泪写。
此书印象最深的是写贝里琉岛战役和尼米兹石碑,当时发现那块字迹斑驳的石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写着: “从世界各地来这里重温如烟往事的人们,应当被告知:日本官兵在这场战役中是多么勇猛、爱国、顽拼死守贝里硫岛,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  
虽然美国档案馆没有记载,但这篇文章在陈屹主编的《留美学子》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一位日本文友非常感动。我请他查看太平洋战争贝里琉战役的日本档案,他发现了尼米兹石碑的记载和照片,石碑上的英文和我发现的和翻译的一模一样!令人高兴!当我知道这场美军死伤10000人全歼日军15000人的血腥战役,本可不打,马歇尔跳过贝里琉岛不打的命令晚到了三天,我心里非常纠结,沉痛。 
2018年我和文友们一起去菲律宾战争岛和博物馆,我在新书里写了1945年2月的飞夺磐石战役,盟军情报发生再次失误,大批官兵伤亡,报告称守岛日军有900人,但实际有6700人,大批死去的美国伞兵倒在白莲花一样开着飞伞里,浑身粘满鲜血,战争岛夺岛战役结束后,伞兵团长在仪式上对麦克阿瑟讲:“陛下,我把战争岛献给您。”写到这里,我不禁大叫一声: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硫磺岛战役也是如此,虽然是正义与邪恶的交战,但被友军和自己人杀死是最可怕的悲剧。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低空侦查图像报告分析师断言,整个硫磺岛上只发现了39个碉堡,然而在1945年2月开战后,居然发现硫磺岛日军共有332个的碉堡,几乎多了10倍!我写书的时候心在阵阵绞痛!因为仅是1945年2月,在菲律宾战争岛和硫磺岛的夺岛战役中,因情报失误就冤死了这么多的本应该青春绽放的美军大兵!在华盛顿国家档案馆,我看到拍摄了硫磺岛升旗录像的摄影师比尔,高大英俊如好莱坞明星,他第二天就被日军炮火炸死,血肉横飞,尸骨无存,美军司令部给年轻遗孀的死亡通知上写的是“失踪”。写到这里,我泪水盈眶,我诅咒战争!滚开吧!狗娘养的战争! 
本书是我在纽约疫情期间书写和整理的作品,记得早春二月时,白天我与北美文友一起为武汉各医院张罗募捐运送口罩防护服,晚上万籁俱寂,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作。纽约封城后,虽然每天忧心忡忡,连见儿子都很难,但有了更充分的写作时间,于是新作源源不断地发表,有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发表,也有刊登在留美学子、字游网和瑞士华人头条。在此感谢各媒体的朋友们和编辑,更感谢上海三联出版社的总编和责编!
新书的第一部分正是二战历史散文系列“被遗忘的炼狱”(跳岛战役探险录),主要根据近年来我对跳岛战役进行的实地考察而写。说是探险,因为时而浮潜海底“战争坟墓”,时而须雇直升机或单人小飞机飞往小岛,浓雾大风与突降暴雨都带来心理挑战,是名副其实的历险记。我先后踏上了贝里琉岛、塞班岛、天宁岛、关岛、冲绳岛、科雷吉多岛、吕宋岛等太平洋战争遗址,怀着震惊与感伤,我像考古学家一样仔细发掘历史上或有或无记载的实物与事件,并去华盛顿海军陆战队硫磺岛战役博物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考证核查,为的是探讨战争原貌中的人性及狼性,有时甚至是人性至狼性的转换,解开鏖战杀戮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六篇系列散文在微信公众号陆续发表后,引起史学界和文学界人士的较大反响,我的学者作家朋友李天纲、韩钢、沈志华、金光耀、金大陆、陆士清、汪澜、卢新华、苏炜、葛红兵、陈公仲、陈瑞琳、少君、北奥、陈屹等,先后发表了激情洋溢的点评和感言,经济学家孙恒志和南大教授刘俊还动情地写了诗。他们惊讶我在贝里琉岛战役遗址发现的尼米兹石碑,同时因这块石碑所揭示的“在败者与炼狱面前,王者的谦虚、对失去生命的悲悯与对军事专业领域勇猛同行的敬佩,都放射着人格与教养的魅力光芒”而深感震撼。
新书的第二部分收录了我在世界各地游历的散文。其中《梵高的眼泪》《惊魂“歌诗达协和号”》《冰雪烈焰肯尼亚》《古巴奥德赛》《追逐日光)》等各篇均为新冠疫情期间所写。著名旅美作家卢新华在读完《梵高的眼泪》后写道:“这是一个满怀激情的女作家在写另一个被激情燃烧着的男画家的美文——不是用笔,而是用心写的。她是梵高隔世、隔种族、隔性别的知音……”也有部分文章如《寻找腓特烈大帝》《寻找伏尔泰》《寻找路易十四》《牢狱遗痕》等虽曾在旧作《曼哈顿情商》发表,但这十几年我重新走了那些“寻找之地”,发掘了新的内容,增添了新的感受。
新书的第三部分主要讲述我的极地探险。我先后去过四次南极,三次北极,两次马特洪峰(一次攀登、一次飞越),两次珠峰,一次巅顶航拍、一次攀登珠峰大本营)。我还有幸在南极认识了至今保持15次珠峰登顶世界纪录的戴夫•哈恩,他是受BBC委托,1999年在珠峰8170米处找到失踪75年马洛里遗体的美国探险队骨干之一。我们成为好友,在联合冰川大帐篷的熊熊炉火前促膝倾谈。
2017年底我实现多年梦想来到南极点,在最静谧纯净、宛若梦境的地球尽头与帝企鹅亲密接触;2016年在广袤无垠的北极点,我看见一只北极熊带着两只可爱的小熊宝贝向我们的核动力破冰船走来。因为地球暖化,帝企鹅和北极熊都面临困境。所有这些极地时光与燃情时刻,都写入了我的最新作品


《珠峰逐梦:寻找马洛里》。
28年前,我出版了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着:“此书谨献给我的祖国,和能够在困境中发现自身价值的人。”今天。我想把《亲吻世界》献给向往抵达世界各个角落,并探究其历史真相、呼吁人类与世界和平的人们!今天的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在纷乱的世界里呼唤理性。记住丘吉尔的名言:“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再次感谢各位!
苏炜(耶鲁大学著名学者):周励的极致
苏炜,中国旅美作家,批评家。现任教于耶鲁大学。曾出版短篇小说集《远行人》,长篇小说《迷谷》,《米调》,《磨坊的故事》,散文集《独自面对》,《走进耶鲁》,《天涯晚笛》,古体诗词集《衮雪庐诗稿》等。
我和周励的认识交往很晚,却是一见如故,顿成莫逆,说起来很“神”。记得几年前那个春天,他们一群海外华文作家从哈佛张凤姐主持的“中国文化工作坊”开完研讨会出来,顺路经过耶鲁遛弯儿,我便尽东道之谊,陪他们好转了一通耶鲁校园。我和周励初识,见面打过招呼,彼此甚至也没作什么特别介绍,就马上仿若老熟人了。边走边聊,忽然就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分手还有意犹未尽之感。以后,就是她邀我到纽约赶场看大都会博物馆的“米开朗基罗特展”最后一日的闭馆之展。我和太太便凌晨冒着大雨赶早班火车进城排长队候展,我们会一同在“米圣”的写生手稿和复制的西斯廷天顶画前默立盈泪;我邀她到耶鲁看我作词的、由大学乐队与各地合唱团联手演出的交响叙事组曲——知青组歌《岁月甘泉》,她便和朋友顶着不期然而至的大风雪后的种种不便准时与会,看完演出后大声向我嚷嚷:听哭了,我为你们的歌子落泪了!我们一起在卡内基音乐厅听“肖五”(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乐)而同被感动得泪水盈眶,一起读看彼此的文字会不约而同地发“泪目”表情包而自嘲“泪点太低”……
是的,“泪点低”,或许真是我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可以用佛家语说的“投缘”,也可以用太史公司马迁的“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来比喻我们这种“握手便成至交”与诸般“泪点太低”的共同点。但我更愿意用“一个老知青的直觉”来说事儿——她比我略年长,却同属“老三届”,我和她各自在北大荒和海南岛的农垦兵团呆过不短的8-10年。我几乎一见面就辨认出她身上的“知青特质”——我们都属于心中还存留着“一把火”的人。那是经历和磨难赋予那一代人的特有痕迹,我想,正是这“一把火”,成为我们之间异常投契的一个重要缘由吧。
翻开周励这本新鲜滚热辣的新著《亲吻世界》的目次,我发现里面的篇什,大多是我在她的初稿阶段就读过的。最早是从“攀登马特洪峰”及燃情南北极的“探险”系列开始,然后是“寻找伏尔泰”、“寻找路易十四”等“寻找”系列,再是追溯二战血火的跳岛“炼狱”系列……。——极致。记得每篇读罢,压抑着“低泪点”,跳上我心头的,就是这个字眼。如今重览全书目次,跳入眼帘的,仍是这个——极致。上言数语,于是便顿成“关键字”了——极致的“攀登”,极致的“探险”,极致的“燃情”,极致的“寻找”与“追溯”——周励以她的追寻“极致”之笔,跋涉于历史与人生的“极致”之域,从而抵达笔墨“燃情”的极致,成就出这么一本厚笃笃、笔力文气重千钧的“极致”之书。
此刻,阅读周励书中那些滚烫文字的清晰感受和记忆,又一一浮现在眼前:这真是一场又一场仿若穿越精神炼狱、攀登人生巅峰绝顶一般的阅读啊。——法兰西古监狱的阴暗甬道里,你似乎在跟玛丽·安东奈特王后的幽灵在作隔世对话;从塞班岛、硫磺岛到冲绳岛——太平洋战事的血光和怒涛如何撕裂着、撞击着你的灵魂神经;我被梵高晚年奔放奇异的天才之光色,所迎受到的冷漠歧视虐待和他为自己的真实死因“造假”而呈示的悲悯慈厚心胸,迎受着一道又一道史实真面的“鞭打”;同时,珠穆朗玛峰营地的璀璨星空和南北极蓝莹莹的冰雪中温热深挚的人情,又是如何扩展着、豁朗着你的视界与襟胸……。极致的目光所追寻的极致的景观,极致的史实所触发的极致的思考,极致的热情所挥洒的极致的笔墨——很久很久,我已经遗忘了、或者找不到也寻不回的这种极致的阅读感受,就忽然在周励大文的阅读中,降临了,逼现了,“还魂”了!
阅读此书,读者和作者之间,很难不发生灵魂的对话和拷问;历史和现实之间,也很难不引发深邃的思考与质疑;悲沉与激越俱现,更带来一场又一场很难回避的精神洗礼——《亲吻世界》,这真是极致的周励带给我们的一本极致之书!这一个“亲吻”,可是带爱、带痛、带泪、带火、带人世大悲悯的极致的“亲吻”啊! 
张翎(加拿大著名作家):走向泱然开阔之地的河流
张翎,海外华文作家。著有《劳燕》《余震》《金山》等。曾获华语传媒年度小说家奖,新浪年度十大好书榜,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台湾时报开卷好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专家推荐奖等两岸三地文学奖项。 
1992年,我在辛辛那提大学读听力康复师学位,对学业对前程对写作充满了焦虑。朋友给我带来一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我花了一整个晚上看完了,感觉震撼。每个人从这本书里都读出了不同的信息,有人看到了成功,有人看到了财富,有人看到了超越文化背景的神奇爱情。但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是勇气。周励前程未知,后路已绝,她没有左顾右盼,只是带着一身的胆气一路朝前。即使她没有得到她书中描述的那些财富爱情和成功,即使她身无分文流落纽约街头,我对她勇气的钦佩也不会削减分毫。 
现在我看到了她新书《亲吻世界》。在这本新书里我同时看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不变的周励,一个是变了的周励。不变的,是她从《曼哈顿中国女人》里就显示出来的生命热情和勇气。周励一直手持火把,走了三十年的路,还会继续走下去。
 但我也看到了周励的变化。在前一本书里,她勇气非凡义无反顾地行走在个人奋斗路途上,但在后一本书里,她已成长为一个关注世界和人类生存状况、充满悲悯之心的成熟作家。她写战争,不再用简单的善恶二元分法;她写人,也不是用黑白两种色调;她写史,是带着自己的眼睛和想法。她如一条河流,在三十年前,还处于堵塞湍急的状态,而今天,已走向了泱然开阔境地。
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导师):在寻找中探究历史与人生
杨剑龙,博士、二级教授、博导,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纽约大学访问教授。出版个人学术著作20余部。承担国家哲社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等多项,出版长篇小说《金牛河》、散文集《岁月与真情》、诗集《瞻雨书怀》等。
在新冠疫情期间,周励推出了她的新作《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以激情洋溢和充满睿智的文字,书写其对于二战历史的追寻、世界各地的游历、南北极等地的探险,在寻找中探究历史与人生,在洋溢着巾帼豪杰的执着追求与探险精神中,呈现出周励的大爱和大憎,在图文并茂身临其境的描述中,呈现其深邃的思考与睿智的表达,使该作成为一部反思历史催人奋进的佳作。 
在寻找中探究历史与名人,成为该作最为引人入胜之处。周励是一位充满了激情又具有执着探究精神的作家,“寻找”成为该散文集的关键词。她对于历史充满着好奇与归真的精神,她以历史学家的认真和文学家的热情,在田野调查和历史资料的查阅中,探究历史真实、寻找历史真谛。
在探险中思索社会人生哲理,成为该书最为发人深省之处。周励具有文学家的激情、历史学家的深邃、哲学家的深刻,她常常在寻找中思考、在回眸中反省、在探究中呼唤,在其历史与人生的探险中表述某些人生哲理,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在旁征博引中塑造人物形象,成为该作最为动人心魄之处。周励是一位充满激情追求理想的作家,她不倦寻找勇于探险敢于追求,她寻找她所崇拜的偶像的足迹,她探究诸多偶像的精神内涵,她不仅在实地寻找中寻觅历史遗迹,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完善其心目中的偶像,用其洒脱又形象的笔触,在旁征博引中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常常让人动容、发人深省。
君(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创会会长):用脚丈量历史的长度和深度
少君,曾就读中国北京大学和美国德州大学,曾就职中国经济日报和美国匹兹堡大学。
周励是个多彩的女子。1992年当她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风靡大陆、洛阳纸贵的时候,就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童年——少女的初恋——北大荒的小屋——留学美国到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她的生活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后来逐渐成为了朋友,看到的是她更多的足迹和惊喜,从攀爬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到南极击水,从美洲的瓦尔登湖到菲律宾的美军公墓,到处都留下了她的印记和游记。这本《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又一次让读者印象深刻。特别是里面的《被遗忘的炼狱:曼哈顿女人与尼米兹石碑》,将我们在新冠状病毒肆虐全世界的时候带入了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从亚利桑那号战舰被炸沉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司令尼米兹带领下全面反攻,残酷而宏大的历史场面在周励的笔下展开,在她的旅途中一一闪现,犹如一种历史的穿越,让我们随着美国军队从本土到塞班岛、天宁岛、菲律宾群岛、硫磺岛、直至冲绳和帕劳,最终走上密苏里号战舰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的历史在周励的笔下和脚下就这样展示在我们面前。
“从世界各地来这里重温如烟往事的人们,应当被告知:日本官兵在这场战役中是多么勇猛、爱国、顽拼死守贝里硫岛,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段尼米兹的碑文,实际上也凸显了这篇文章的宗旨: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恶之花”,双方无论胜负,最终都没有真正的赢者,只有生命才是人类最珍贵的。麦克阿瑟以基督主义的博爱胸怀,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了日本战败后的经济,帮助日本走回正常。联想到今天祸及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疫情,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胸怀来挽救世界,来如何对待病源的传播与发展,周励的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和参考。 
王威(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前会长):行走中的激情文字
王威,美国华文作家。北京人。八十年代末来美,现居纽约市。中文专业毕业。从事过影视和传媒工作。先后担任过影视中心编导室主任、美国《彼岸》杂志副总编、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等职。写作以散文、纪实文学为主。
从周励的新书《亲吻世界》中,强烈感受到作者的激情。激情乃创作的重要动力,无论从一场说走就走的天涯漫步,还是说写就写沉静下来奋笔疾书的创作,周励犹如不言败不知疲倦的年轻人般志趣高昂。探索历史和文化的深奥真谛,抚摸人性的温度,并跃然纸上,她已不再单纯是当年那个“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在人生和思考的求索与揭示中不断升华。
记得与周励相处的几件小事。
就在她的新书研讨会前夕,其倏然飞抵拉萨,席地坐在布达拉宫广场和我通电话,畅谈第四次赴雪域高原洗涤心灵的心境感受,和将第三次奔赴珠峰的渴望心情;曼谷文学会结束后,她兴冲冲地邀请卢新华薛海翔和我去百公里外的桂河大桥,最终她自己孤身前往,了解二战中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马尼拉文学会上,她力主大家参观麦克阿瑟将军折戟沉沙又凯旋而归的“战争岛”,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感知二战巴丹死亡行军和太平洋血战的历史饕餮大餐;印尼文学会期间,我们一同来到龙目岛,出发前她忽然萌发写作激情,毅然放弃向往已久的潜泳,独自留在沙滩写作了一整天……
这种激情和情怀、毅力和勤奋,自然成就了她《亲吻世界》一篇篇厚重的纪实文字。祝贺周励,并期待她更多的深度行走和精彩文章。
北奥(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我们眼中的周励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任洛杉矶国际机场工程总预算师,洛杉矶教育局工程部主任,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受邀发表的报告文学《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获得文艺部优秀报告文学奖。散文《小瑛子的故事》《小安子的故事》《小闻子的故事》多次获奖。
众所周知,纽约的曼哈顿有一个叫周励的女作家,周是周长的周,励是励志的励,也就是说她从头到脚,周而复始,永远励志,像一只陀螺,一旦旋转起来,就不会停止啦!周励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她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一个知性姐姐,一个好朋友。她的每一天都有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她的每一年都是一本厚重的小说;她的人生可以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
35年前,周励从上海踏上赴纽约州的自费留学之路。她根据自己从北大荒到曼哈顿的经历写成的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畅销百万册,并获《十月》文学奖,入选“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文学作品”,成为“留学生文学”的经典之作。可以说这本书展现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代人。
35年后,在纽约疫情日益严峻之时,周励向国内读者交出了她近年所行所思所想的成果——新书《亲吻世界》。亲吻世界肯定不是用嘴巴亲吻,而是用心吻这个世界,说周励的《亲吻世界》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一点都不过分。
前年当我们一群朋友受邀在上海外滩最豪华的米其林酒店看着江面点点白帆和对面高楼上闪烁的霓虹灯,我就感悟到了周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感受到了她对朋友像春天般的温暖。当我们在微信网中每每面对一些常人不敢说不敢碰的社会现象,而周励总是大声疾呼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她嫉恶如仇和爱憎分明!
作家写文章不仅要描述美好善良的事情,也要揭露邪恶丑陋的事情;不仅要写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更要写被刻意掩盖起来的事情。战争可以说是人类最残忍的集体行为,但也是表现一个民族气节最好的时刻!哪个伟人早就说过,企图以战争的方式消灭任何民族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二十年前周励凭着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大火了一把,这回的《亲吻世界》也会直捣读者心窝,人类的伟大,生命的宝贵,国家的重要!权利的掌握和作者的苦心最终都指向了文章结尾的八个字:珍惜生命!互相搀扶! 
陈屹(出版七部畅销书,著名专栏作家):给周励画像的6个字
陈屹,留美旅居30余年,1999 年开始在《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写专栏10年,已出版七本畅销书,其中涉及教育·管理·情感领域的《名校之路》《因缘际会》《不是男人的错》分别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在主流媒体发表数百万字的纪实作品,访谈数百人系列,其中包括:美国名校校长、世界驻华大使夫人、世界企业精英、留学生群体与名校家庭、海外写作名家等。
刚刚几位作家朋友们讲得都非常精彩,我这里直接进入我与周励写作上的交叉经历,用6个字来给周励画个像。
头两个字: 痛苦
《亲吻世界》里最后一篇文章是以【陈屹视线vs周励】的对话结束。近两年在我主持的《留美学子》国际视角的原创精选的公众号里,编辑和发表了周励文章近10万字的内容。
周励在60多岁冒着生命危险,还要跳进零度以下的北冰洋,看,跟着一位为了挑战人类极限,可以不要命的作家一起工作,自己被挑战的艰辛,可想而知。
周励是工作狂,可以24小时的投入,常常在我编辑她文章的几天里,也几乎不分白天黑夜,连睡觉时,周励也可以“托梦”给我。
每到这个时刻,令人痛苦不堪。
当然,每当作品发出后,听到看到读者们好评如潮,那真是苦尽甘来的欣慰。而这个痛苦说明什么呢?我深深感受到,周励就是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人!
下面两个字:独特
作为文学作品,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然后直戳人心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好作品。
作为也曾写下了数百万字纪实文学作品的我,我理解的独特是这样的:
其一: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写出与时俱进的时效内容;
其二:在大家都写同样的内容时,你能写出和发现不同视角和不同观点,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提出令人反省、超越时空、甚至暂时无解,却寓意深刻的问题;
其三:每个人能在自己的领域,写出自己风格里最扎实的内容,这些都一一构成各种各样的独特性。
回看周励,她去了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地方,她一一记录下来时,却不是以自己的小感觉来呈现。
是的,她的独特不仅在于她用双脚丈量在世界的地图上,更在于她能从历史、地理、人类、旅游、科学、文学多维度的眼光,活脱脱地展示出来一篇又一篇历史与人文衬托下来的一片又一片土地上、特定形态下的历史人物和地理风貌,周励也成为文学家、历史学家、探险家和企业家:“四位一体”的旅美作家。
这里举两个小例子。
比如:在旅游中,周励发现地上被泥土已经覆盖着的石碑,她会把土用手扫开,由此竟然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这就是关于跳岛战役的尼米兹石碑。一段因为错误决定,牺牲了这么多将领、如此惨烈、波澜壮阔、但却被遗忘的历史悲剧,就这样被周励拉开帷幕……
比如:
二战中投降将军温赖特回到华盛顿有些紧张地问美国杜鲁门总统:“人们会怎样看我?”
马歇尔讲:“你是英雄, 你为了部下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感谢你拯救了美国数万大兵!”
之后,总统在白宫亲自为温赖特授勋晋级为四星上将,又授予他最高军事荣衔“荣誉勋章”,彻底为温莱特洗清了投降耻辱。
周励笔下她写了胜将、还有敌将、更有败将。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这些直戳人心的历史呈现,成为周励笔下自己最独特的格局与记录。
最后两个字:超越
超越是个极其简单与复杂的综合体。
任何从事创意的人艺术家、作家,甚至企业家,瓶颈是人们常常遇到的,而如何超越,恰恰是大家都为之困惑和关注的一点。
拿我做访谈纪实作品来说,我个人写作见证是:
20多年前我从90年代10位背洋书包的小留学生写起、到10位美国名校名校校长、到200位中国和世界的企业精英、到50位世界驻华大使夫人、海外作家穿越系列、再回到美国名校教育、家庭子女教育, 走过一圈,再回来,即使返回同一个领域,超越已经在潜移默化的突破中。
这个超越是认知的多维度和多菱镜,是作者对世界超越小我走入大我的海川百纳,这是从心里推出的更广、更深、横纵向交错的格局。
周励从曾经的知青到留学生、到纽约闯荡天下的曼哈顿中国女人走来,到今天的《亲吻世界》,一个曾经的自我,走入一个世界的舞台,呈现给千万读者世界角度历史厚重的周励的寻找、周励发现、周励感悟!
结语:
以上“痛苦、独特、超越”六个字就是我给周励创作的画像,最后我再用英文的四个单词,作为本人的结束语。
Been There,Done That!
什么意思? 言外之意,我曾经去过那里、我看了、我说了、我记录下来。这里就是周励的《亲吻世界》,我思故我在!
周励,我向你致敬,我也向无数在海外华文写作“孤岛”上,坚守创作的千万海外作家和作者们致敬!
我们共同用文字延长了我们自身的生命意义、更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应帆(北美小说家):一个射手座女性的行为和写作艺术
应帆:江苏淮安人,现居纽约长岛,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理事,网刊《新语丝》编辑。作品散见于《诗刊》《青年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日报》等处,另著有长篇小说《有女知秋》。
《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是作者“行为艺术”的总结,也是作者“写作艺术”的体现。这本大文化散文类的非虚构作品,满溢着信息、知识和智慧。阅读这本书,是一场有趣的学习旅程。
因为这本书,我对作者周励女士、这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有很多了解和理解。作为一个射手座女性,她的人和文都完美诠释了射手座的热情慷慨、无所畏惧以及她们的理性思维。她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虎女,行为做事充满了虎的精神和气概。
读这本书,会不自觉想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相比而言,周励的《亲吻世界》让“苦旅”显得几乎矫情。《亲吻世界》不仅给我们豪情万丈的澎湃和激励,更有温柔以对这个世界的诚意和决心。在周励独立自主充满冒险的旅行中,我们跟作者一样收获更多偶然发现的惊喜。
这本书对虚构类写作者来说也可以充满启迪。在书里,作者带我们去不同的远方,看不一样的风景,认识不一样的人物,经历各种各样的冒险。对于细节,作者更常以第一手信息和资料来告诉我们魔鬼在哪里。关于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哲学和写作观,在作者对二战中日本军民荣耀和伤痛的叙述里最为鲜明。
这些元素或许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曾经打动了那么多的读者。


 
(本图片来自周励朋友圈;大部分截屏由纽约记者/作家曾慧燕提供)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