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我的知青朋友朱盛镭说有一本书给我。我猜想是不是与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有关的书刊,因为由他和交大陆亚平教授编撰的《中国知青图书目录(1950—2018)》一书也是他赠送给我的。全书共辑录2681条知青图书书目,提供知青图书的书名、编著者、编著方式、出版机构、体裁及年份等信息。为客观分析知青历史,多视角探讨知青状况,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最近,朱盛镭专门开了一个微信群《征集交流知青图书信息》,吸纳了全国各地一些知青朋友一起来补充遗漏的知青书刊。盛镭说,在再版的时候要把这些新提供的书刊收录进去。我们期待着。 书终于收到了。《汽车创新的辙迹》,陈积芳主编、朱盛镭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领先科技系列丛书。 盛镭早年与我们一样都是知青,他曾在江西插队。我知道他在返城以后他任职于上汽集团,担任情报总监。2014年的时候,盛镭曾经出版了一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读本《新能源汽车产业》。这次出版的《汽车创新的辙迹》一书,依旧是他在专业领域里的一份研究成果,令人欣喜。 在历史的辙迹里展望未来——读《汽车创新的辙迹》有感 认真拜读了全书,有三点感想: 其一、可读性。 《汽车创新的辙迹》一书是科技类的书籍,在阅读完全书后我感觉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我很少阅读科技类的书刊,既有工作上的原因,也有自身不爱好的缘故,对于专业性很强的科技书刊有点望而却步。收到盛镭寄来的《汽车创新的辙迹》,我认真阅读起来。开始我在担心自己不熟知汽车专业知识读不完全书,结果我是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书。关键是具有可读性。 汽车是什么?我们较多的理解是出行的代步工具。那么,这个物体是怎么来的?打开这本书,我看见诗情画意般的开场白:“从巴格达飞毯、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下西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阿波罗探月飞船、长征火箭、神舟载人飞船,自生命开始,我们人类的祖先就从没有停止过穿越时空的幻想与探索,从没有停止过实现自主移动的创新与发展。” 这样的文学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我,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我沉浸在从汽车发展的辙迹里,知晓了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从汽车发展的历史中看到了人类历史曲折前行的历史。从5千多年前人类发明了轮子并开始借助“轮子”为运输工具到今天互联网时代无人驾驶汽车的诞生,两个字可以概括:创新。 《汽车创新的辙迹》一书的第一章节“汽车史上的创新”告诉我们的是从古至今汽车历史的演变过程,通俗易懂。特别是有关中国汽车历史的发展历史,书中介绍的从“文革”前的“上海”、“红旗”、“东风”等汽车到改革开放后第一辆合资生产的国产“桑塔纳”。今天中国轿车工业的大发展,都是我们许多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为什么会有小汽车?车辆的出现与日常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人类历史进程中汽车发展的作用?等等。读完这本书,我有点恍然大悟之感:“汽车科技的演进,就是以汽车及其产业为载体,通过不断发现、发明和创新,不断吸收社会物质文明与科学文明的成果,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物竞天择,迭代发展,在人类文明史和科技史上镌刻下一道道汽车历经的辙迹;通过持续探索、实践、试错、变革与创造,呈现各种汽车产品及其科技成果,组成一幅幅变迁和繁荣的世界与中国汽车创新图景。” 其二、史料性。 盛镭在书中写道:“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为突破口,引领变革下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的汽车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个结论实事求是,非常清醒。只有知道来的路,才能够清醒地看到未来的路该怎样走。《汽车创新的辙迹》是一本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史书。它着力从创新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汽车发展的历史。盛镭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汽车在竞争中不断演变的过程,“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汽车蹒跚前行,步步艰辛,维持着‘轮子’的正宗传人地位;人类还发明了电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了解决石油依赖和环境污染,又促动各种电动汽车、替代燃料汽车迈开踉跄步履,几经反复和折腾,方能奏效;而当50年前人类发明了互联网,为让民众进一步体验互联互通的便捷与高效,又推动智能互联汽车驶上新经济时代的康庄大道……”。 书中关于汽车工业五次变革,是对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的概括,总结的非常精彩。我们这些外行人一看就知晓了这段与人类发展史息息相关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一次变革(1900年前后)汽车进入批量制造阶段;第二次变革(1950年后)二战后欧洲发起的通过产品多样化和特色很快占据市场;第三次变革(1960年)是日本发起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供应”两项举措,使日本汽车一下子领先于世界各国。第四次变革(2000年后)高新技术的产生等因素,世纪工业格局进入多极化的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第五次变革(现在)智能新时代以革命的方式改变汽车世界。 在这些通俗易懂的讲述中,留下的是一份宝贵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资料。 那么,未来是什么呢?盛镭在《展望:未来汽车的再定义》指出:“我们需要高瞻远瞩,纵览全球,用新视野、新思维重新定义未来汽车及其产业”。他在书中提到了四个趋势:一是未来的汽车时交通工具+高级智能移动终端;二是汽车这个曾经“改变世界的机器”正在被改变;三是电动车+智能网+自动驾驶将助推共享出行;四是汽车工业趋向大科学化。盛镭写道:“可以说,未来汽车颠覆性变革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革命。” 从历史到现实,读懂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知晓汽车的未来。 其三、普及性。 就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都有一辆自行车一样,作为一种代步工具的如今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盛镭说:《汽车创新的辙迹》一书编写,“其目的是试图通过传播和普及汽车科技知识,与读者们一起回望和憧憬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辙迹和光明前程。” 汽车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会开车不等于知晓车辆的全部,这是当下不断涌入的成千上万驾驶员们的通病,我也是其中一例。虽然开车也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但是对于车辆的知识知道甚少。现在我打开这本《汽车创新的辙迹》一书,认真阅读“汽车零件知多少”、“发动机:汽车的‘心脏’”、“灵巧的汽车变速器”等章节,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车盲”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因为有了上海大众才有了满大街的“普桑”小轿车。九十年代的时候,我曾经在机床厂工作到大众汽车厂参与维修机床的工作。今天我在金桥发挥“余热”,在写金桥发展历史的时候再一次接触到了汽车。 1996年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公司合资建厂,准备打开中国的汽车市场。1997年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将生产一款新的小轿车“别克”。当时上海的五个地区:金桥、康桥、外高桥、王桥、江桥,都想把通用揽进自己的怀抱之中,由此有了一个“五桥竞争”的故事。最终,通用落户在金桥。在金桥起步的通用公司正在以前瞻的战略、厚积薄发的体系实力和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取得了成功。 如今阅读盛镭撰写的这本书,加深了我对于发展中的汽车行业的了解。在“汽车是现代科技的载体”、“造车的科技力量”、“汽车科技的人文魅力”、“科技将改变汽车”等章节中,盛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汽车的基本原理以及它的发展趋势,通俗易懂。 读了这些文字,我佩服盛镭的专业学识,更佩服他在自身岗位上孜孜追求的精神。同为曾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那个年代我们都被荒芜了。但是盛镭能够在回城后通过努力自学,在本职岗位上刻苦钻研,如今收获的这些专著令人刮目相看。从中我们是不是能够悟道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救世主,成功之道在于勤奋!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封面上的这些话—— “轮式道路车辆——汽车,在发明之初并非现在这个样子 100多年的汽车创新与发展,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匠心 可以说,汽车创新的辙迹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辙迹” 谢谢主编陈积芳老师,谢谢编著朱盛镭先生,读了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