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著书 >

海宁蒋氏来青阁合集整理散记(上)

时间:2018-04-06来源:洗桐馆 作者:果南 点击:
(一)海宁蒋氏来青阁合集面世的机遇 去年八月从安吉董岭避暑回沪后,生活突然一下子变得繁忙起来,这源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杨焄先生的一则信息。杨老师谈及凤凰出版社正在策划出版《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他想与我合作申请,将
(一)海宁蒋氏来青阁合集面世的机遇
去年八月从安吉董岭避暑回沪后,生活突然一下子变得繁忙起来,这源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杨焄先生的一则信息。杨老师谈及凤凰出版社正在策划出版《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他想与我合作申请,将蒋氏先人遗著的出版纳入计划。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我立即将我的设想和相关的内容与杨老师多次沟通。经杨老师力荐,首期蒋氏大房藏书楼“来青阁”蒋楷祖孙合集获批准纳入丛刊。消息传来,我难抑兴奋心情,历历往事不禁浮上心头,思绪万千。
我的高伯祖蒋学坚先生曾编辑过《硖川蒋氏诗存》,但已散失,见先父诗篇《奉題择访蓴太姻丈兆镛手辑横山张氏诗存》(1938)“侬家诗纂散云烟,对此芸编一惘然。我欲丛残再收拾,前尘回首六三年。光绪丙子先曾伯祖子贞公曾手辑《硖川蒋氏诗存》三卷,劫后散失距今正六十三年,霆有志重辑愧未有成。”(蒋启霆雨田:《洗桐馆诗词稿》,华宝斋书社,2001年)。先父在20岁时就有志重新编辑蒋氏诗存,但终没有成功。现在,蒋氏遗留史料有可能编入《丛刊》出版,怎不令我兴奋不已!
由此,我联想起另外一册家传手钞本《故交遗翰节存》。我的曾伯祖父蒋钦顼先生曾抄录过清代咸同年間五十四位学者、文士及官員致我六世祖衍芬草堂主人蒋光焴先生的信札一百六十一通,命其名为《名人尺牍节录》。版本学家谢国楨先生曾为之题词:“谨旃先生是编,於近百年来名贤遗跡、朋儔往还简牘,网罗殆尽,可以继周、吴之清芬,存晚清之掌故,备考史之资也。”(见下图)
其后,1919年祖父蒋鹏騫先生在21岁时,又据家藏故交遗翰真跡亲笔过录,总计八十四人、三百六十三通,命名为《故交遗翰节存》。钞本卷首载有同治元年江寧名士汪士鐸先生《奉题寅昉先生故交遗翰卷子》诗。(见下图)



祖父在跋中称:《节存》“论经史、论理道、论学术、论小学、论诗文、论金石、论舆图、论灵素、论校勘、论版本,皆明白晓畅,不啻亲侍几杖而面聆教诲也。窃不自揣,删节其辩论时事与夫寻常馈问之书,凡存八十四家、三百六十三首,抄成四册,谨置座右也。他日拟付诸梓人,裨后学者得共闻诸先生绪论,夫岂独我蒋氏一家荣哉。”(见下图)可见祖父专门节录故交论学之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通过出版先人诸友朋书信,发光焴之潜德,彰故交之学识。但《节存》一直未获面世机会。

以上两册抄本,历经百年以上中国社会的变故及动荡,静静地躺在先父蒋启霆的书箱里。时间到了文革后的1977年,先父曾向诗人吕贞白先生求序,吕贞白先生为撰《题硤石蒋氏所藏故交遗翰节存为雨田兄作》,诗云:
蒋氏好兄弟,藏书传一世。读书而藏书,讎校得深议。楹书十万卷,足以供寝馈。别下与衍芬,早已播名字。我初读《晋书》,小字极精粹(涵芬楼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晋书》即衍芬草堂所藏宋刻小字本)。巍巍天水槧,至宝夸奇秘。又读顾氏稿,累累《肇域志》。俱是君家珍,眼学得详记。今逢贤子孙,家风永不坠。祖德传芬芳,奕世守清閟。示我四巨册,名贤笔俱备。遗翰留軼闻,学术互砥礪。匪特篋衍珍,传家能锡类。愿君付铅槧,书林得沾溉。足补史乘遗,蔚为乡国萃。丁巳春日吕贞白拜题。(见下图)



 
先父还向俞平伯先生、谢国楨先生等知名学者求撰序言,正是为《故交遗翰节存》出版作准备,以求早日完成先人的遗愿。并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希望实现《故交遗翰节存》出版,可惜未能如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三月十一日致先父的复函原件如下:
时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的著名古籍专家钱伯城先生给先父的回函及先父的复函如下
从信中又可见钱伯城先生对《故交遗翰节存》评价不低,只是碍於当时条件,无力落实此书出版。直到先父2000年去世,出版先人所录《故交遗翰节存》的心愿,仍未实现。
自曾伯祖蒋钦顼先生十九世纪后叶抄录《名人尺牍节录》,祖父二十世纪初抄录《故交遗翰节存》,七十年代先父向谢国楨先生求序、请吕贞白先生题诗,直至八十年代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故交遗翰节存》抄稿本四册,至今保藏于家,继续等待面世机缘。出版《故交遗翰节存》,已经成为蒋家四代人百余年的夙愿。
本世纪初,海宁蒋氏几代人藏书、刻书、护书的史实引起复旦大学文献版本学家吴格教授的关注。吴老师指导其学生金晓东(现为山东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在《故交遗翰节存》等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衍芬草堂友朋书札及藏书研究”。金博士在吴格教授的指导下,对《故交遗翰节存》进行了整理和研读,并经吴老师多年不懈的关注和推荐,终于在去年获中华书局认同,今年或可以面世。
(二)    与杨焄先生的合作
华师大杨焄先生是我中学同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明兄的弟子,曾师从杨明兄完成硕士、博士学业,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2002年,杨明兄曾从家母处借得海宁蒋氏大房“来青阁”后人、著名诗人蒋学坚的《怀亭诗话》抄本,并撰文加以介绍,后来杨焄先生又将该诗话进行整理,予以发表,引起学界关注。去年,华师大杨老师又向我提出拟整理蒋学坚的另一部《怀亭文录》抄本,并整理完成。从而得与杨老师相识交往。今年是先父诞辰百年纪念,我与诸弟妹收集了家父未刊遗著等编辑了《洗桐馆纪念册》,我还整理了先父诗词遗篇、将之补充入2001年出版的《洗桐馆诗词稿》,并订正了老版本中的笔误等。由于两册稿本均是用繁体编写的,心中无底,就想请杨老师帮我把把关。杨老师一口答应,并将两册初稿打印后对其中错误一一改正(见下图),令我十分钦佩。



所以,当我听杨老师告知蒋氏遗著有望编入《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出版的消息后,立即积极回应,提供了相关资料的扫描件。后来,杨老师建议由我对他整理的文档进行校对。一开始我有些顾虑:我一个工科生能读通、点断百年前手写的繁体竖排版诗文吗?的确,有些古人习惯用的繁体字、也许还是异体字,连读音都不知道,有时甚至无法查字典;而有些略带草书形式的笔体辨认也颇费功夫。人言:六十岁学吹打,我岂不是七十岁学古诗文吗?但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办法是充分利用网络,来个五结合:电脑+pad+手机+原稿文本+字典(见下图)。电脑用于录入、校对资料的文档;pad上显示资料原件扫描文档,放大、翻页等十分方便;手机用于网络查询字义、读音等;原稿文本用于查阅、辨认文档不清楚之处;字典用于补充网络之不能。其中,常用的网络资源有:汉典(http://www.zdic.net/)和诗词索引(http://c.sou-yun.com/PoemIndex.aspx)。
 

后来,慢慢熟悉后,我也主动整理了几部诗稿。诗稿的整理相对比较容易,特别是律诗、每句字数固定,比较容易断句和判读。而词稿就相当困难了,因为词牌种类繁多,需要参考“六百词牌浅释”等书目,而且词牌还有正格和变异之分,往往难于判读,比之诗稿费事多了。我整理了蒋氏女诗人蒋仙蕊的《消愁集》词稿,颇费了一番功夫,但最终还是做完了。还有就是多产诗人蒋学坚的《香苏词》三卷,在校对时碰到几个棘手的问题。其一是,这是唯一由先父用钢笔手抄的词稿,它不像其他先父用毛笔抄写稿件那么工整,有些草体、连笔难于辨认。其二是,《香苏词》全篇是作者集苏东坡诗词原句而写成的词集,每句后注有原句所出的原篇名,所以一句要“双”核对无误才可。而上面提到的“诗词索引”网站也有不少误录,当两者不一致时便需查找有权威性的苏诗词文本才能确定。为此,杨老师和我都花了不少功夫。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