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掀起高潮。1700多万知识青年响应号召,扛起背包,告别亲人,离开城镇,奔赴边陲、海岛、山区、农村,插队落户,不久我加入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的生活考验。青春的足迹,蹉跎的岁月,使曾经是知青的那一代人久久不能忘怀,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我也是千百万名知青中的一员,有过五年多刻骨铭心的经历。1969年7月我在汕头市东风中学高中毕业,此时学校正在大力动员同学们上山下乡,便与同校的一百多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乘坐“红卫轮”来到海南东方农场,安排在二连当文书。翌年元旦之后,团部成立报道组,我和另外两个知青一起调到报道组当“小记者”。组长则是由团政治处宣传周传业干事兼任,他是海南文昌人,原是海南区党委机关的下放干部,年龄比我们大十几岁,上有老母亲,下有妻儿,一家三代五口人都随他下放到东方农场接受再教育。他那魁梧的身材,满腹经纶的外貌,加上戴着颇有风度的眼镜,令我这个刚出校门的知青深为敬佩,更值得我尊重和感动的是他那平易近人的态度,尤其是他对于我们这帮知青充满关心和爱护的兄长般情感,使我们深为感激。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与他相处工作实在是缘分和命运的安排,他像恩师一样为我们做出表率和奉献,使我们如沐春风茁壮成长。 初涉新闻报道工作,我们心里都没有底,恩师却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新闻稿件的采写方法,还亲自带着我们到连队基层采访。白天边劳动边搜集素材,晚上一起讨论,夜深了还亲手修改我们写的文章……在他身边工作的两年中,我不仅学到了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做人,这为我日后成长道路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道组成立不到一年,由恩师主笔,以组的名义撰写的《根深叶茂》刊登在《兵团战士报》后,影响极大,随后被《南方日报》转载,并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的《前进在与工农相结合的大道上》小册子中刊登。看到辛勤劳动结出的丰硕成果,我们感到由衷兴奋。1972年,我被调到团部中学当老师,工作期间仍然不忘写作,每当遇到困难,请教恩师都会热心指点。两年后离开海南回汕头分手时还教导我,踏实做人和写文章一样,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 回城之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依然保留着恩师传授的好传统: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作文。2004年我被广东省宣传部评定为高级政工师,加入汕头市作家协会,闲暇时向报刊投的稿不时有刊用。至今40多年来。先后写下二百多篇散文、游记、论文等文章,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已过百篇,有部分文章被收录入书刊。2009年底退休前夕,我将参加工作40年来所写的文章及在报刊发表的作品汇集出版,取名为《三叶情结》。今年还将准备再出版其姐妹篇《三叶文集》,以实现我的文学梦。 笔耕的成果得益于恩师的启蒙和教诲,正因为有他的悉心指导,我才能够执着于笔墨之间,成为一名作家。每当我们汕头知青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时,就必定要邀请恩师来汕头跟大家一起联谊,叙说往事,畅谈情怀;我们回访垦区,重返第二故乡时路过海口市,就必定要亲自登门拜会并宴请恩师夫妇。如今他已年过古稀,虽从海南省委办公厅岗位退下来,但还继续参加编辑史料工作,笔耕不辍;还担任海南省老年太极拳协会会长,天天习练太极拳。去年7月,他应邀在汕头知青纪念上山下乡45周年的联谊活动大会上,表演了太极剑的套路,且吩咐大家要以健康为中心,开心一点,洒脱一点,运动一点,提升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让大家有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晚年! (作者纪旭光原广州兵团海南东风农场知青)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