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感恩"知青教师"的经历》

时间:2018-02-25来源:原创 作者: 唐遵义 点击:
唐代散文家韩愈《进学解》中赋于教师的职责,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回想当年在兵团连队学校七、八年的知青教师经历,虽然担当不起"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誉,但是对我的人生以及返城后的职业生涯却至关重要。 下乡后的第三个年头,经
 
                              
      唐代散文家韩愈《进学解》中赋于教师的职责,使"教师"一词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回想当年在兵团连队学校七、八年的知青教师经历,虽然担当不起"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誉,但是对我的人生以及返城后的职业生涯却至关重要。
      下乡后的第三个年头,经刘培祥校长提名,连队领导班子讨论通过,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相处近二年的家属排的大婶,大姨,姐妹们,兴匆匆地到连队学校去报到,迎接新的工作,我的从教经历就此开始了。
       我们连队的学校在全团还是颇具规模的,共有七个年级,一到五年级是小学部,六、七年级是初中部,毎班有二、三十个学生,教师有十几位,师资力量也比较强,有知青转岗的,有经过选拔的本地职工或其子女,还有师范学校毕业的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有几位来自上海和哈尔滨的高中生知青已先于我在学校工作。在那个"读书无用论"还很有市场的混沌年月,校长刘培祥却注重抓思想教育,抓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教师都很敬业自律,学校风气正,管理严。正是这样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教学氛围,使我不仅有机会把自己文革前十二年学到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了黑土地上的孩子们,也使我从同事,学生,家长身上获得了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十二连和砖厂的职工子弟,他们禀承了父辈们朴实、勤劳、率真的性格,你对他们的一分真心,就能换来他们对你的十分敬意。
     我到学校就被分配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同时教六、七年级的语文课。那时除了一本学生用的课本,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备课时全靠自己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搜肠刮肚地把自己当学生时学到的知识全盘托出。查阅字典就是请教最好的老师,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就是最好的取长补短,暑假里团部组织的教师学习班,就是各校教师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最好机会,寒假回上海探亲时,到新华书店能淘到一点参考资料,真是如获至宝。条件虽差,但教师们还是尽最大努力,尽心尽职地教学。我当年给初中学生上语文课时不光教遣词造句、讲解语法,分析内容,还结合课文,结合现实,结合生活常识等扩展他们的思路,拓宽知识面,经常会结合课文内容加讲历史故事,时事新闻,甚至城市里的轶闻趣事。虽然自己那点知识也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但总想增加些语文课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最大的工作量,经常是我修改的红字比学生写的蓝字还要多,毎篇作文我都认真写上评语,还要口头上与学生沟通。有的好学的学生,会一遍遍练习写作,我也就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帮他(她)修改,而且很享受这种过程。因为我想勤能补拙,多一分耕耘总会多一分收获。同时我也始终记得,我在初中一年级刚学英语时,第一次用英语写短文向少先队队报投稿时,就是我的英语老师修改的红字盖过了我的蓝字,正是这种鼓励,让我爱上了英语。我为学生付出也应该无怨无悔。当部分初中毕业的学生考上了师部学校的高中,反馈信息说,他们学语文不困难时,我就感到无比欣慰。
      在刘校长严格治校,学生以学为主的教育思想主导下,全校爱学习的风气是主流,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也有少数学生不爱学习,觉得长大了还是在农场干活,学不学都无所谓。我班有个男生就很有代表性。任你怎么教育,怎么引导,就是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来,家长也是这种无所谓的想法。有一次他患了眼疾,几天无法到校上课,放学后我照例上他家为他补课。那天一开门,我愣住了:他坐在窗台上,两个妹妹在玩耍,最小的弟弟拉屎了没人管,还在满炕爬,弄得身上,炕上全是屎。见此情景,我没有退出屋子,赶紧让他大妹妹在箱柜子里找来废纸烂棉花,先帮小弟弟擦屁股,再一点一点擦干净炕席,正在这时,该男生的妈妈回来了,忙不迭地说:"唐老师,怎么可以让你干这种活?"满脸的歉疚。其实,这事很平常,如果自己的弟妹拉屎撒尿,我不也得这么弄吗?但就这么个不经意的举动,感动了家长和学生,那天的补课出乎意料的顺利,学生对老师没有了反感,在之后的学习中他也肯主动来提问求教,慢慢地有了要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可爱之处就在于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你对他的真情实意。
      还有一件事也是我从教经历中印象深刻的。那是一位连队领导干部的儿子,学生干部,人很聪明,成绩也好,但个性较犟,还有点傲气。一次因为误会和后座的王同学发生争执,他还没理不让人。我苦口婆心劝说,义正辞严批评,都不能让他冷静下来,以致影响了全班同学正常上课。此时,我从全班学生的眼光中意识到,这件事如不禀公处理,姑息迁就,不了了之,就会影响全班的风气,助长他的傲气。我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决心不辱教师的使命,不计较个人得失,要树正风,扬正气,必须妥善处理这件事,以达到教育这位学生本人和全班同学的目的。午休时,我请来了这位同学的母亲,向她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指出了孩子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请家长配合教育,并要求这位学生深刻反思,认真检查,真心向全班同学道歉。这位领导干部的家属非常通情达理,不但没有袒护自己的孩子,而且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下午来上学时,这位学生就带来了书面检查,并在班委会上检查了自己的骄气、傲气,和王同学握手言和,他知错就改的表现也得到了全班同学对他的谅解。同学们也肯定了我处理问题的做法,对我更敬重,为我今后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加了分。我也体会到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因素。
         文革结束后,全国百废待兴,教育工作步入正轨,我们也迎来了教育工作的春天。正当刘培祥校长磨拳擦掌,豪情满怀,要为教育事业大展鸿图时,他被调离了十二连学校,去了兄弟团学校工作。十二连学校校长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难当此重任,再三推辞,一直捱到别的学校都开学了,在领导、家长、学生们的劝说鼓励下,为了不耽误开学上课,我勉强答应先试着干干,请领导继续物色更合适的人选。到任后,我延续了刘校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学方法,同时根据当时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把重点放在抓师资力量的自我培训和提高上,因为只有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才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当时,没有可能争取更多更好的师资力量,也没有条件外出进修培训,只能自力更生解决困难。我们利用周六下午学生放假的时间,教师们放弃休息,集中在一起自学、互学,拾遗补缺,毎周一个学习重点,逐个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疑点,以适应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那时,团部及有的连队学校增加了英语课程,我也想尝试,但有的领导觉得条件不成熟,还是先把中文学好,暂时搁置了。但我心中这个愿望并未放弃,我想,先武装自己,等条件成熟了就可以为学生开课。于是,我在巩固高中英语的基础上,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学英语的第一至第三册。
        风云变幻,随着知青返城的大潮,我也回到了离别十一年的故乡上海,告别了北大荒,告别了连队学校,为黑土地上的学生开设英语课的愿望终成遗憾。
       在兵团连队学校执教七、八年,是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轨迹。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对我的善待,让我懂得,我同样要拥有一颗爱心,善待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学生的努力、进步、成长、成熟,让我懂得诲人不倦的教师工作是多么崇高;也使我懂得了做人正直,坚持原则,不懈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为人师表,这些知青教师的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1979年春节前返城回沪,打算过好春节就抓紧找工作。但是怎么找?找什么?却是一片茫然。那时候,返城知青如潮水般涌入上海,找个工作岗位就像是大海捞针,谈何容易!
       人生的轨迹冥冥中总是有某种维系。春节刚过,我就接到了街道办事处的通知,他们开了介绍信让我去某中学代课。这从天而降的好消息差点没让我乐傻了。我兴高采烈来到学校,教导主任很客气地接待了我,告诉我教高一年级的英语课。我顿时懵了:第一,我只教过初中,第二,我没教过英语。我不敢滥竽充数,更不敢误人子弟,连连推谢。教导主任真是位好人,他拿出高一英语课本,让我先试读课文。幸亏有文革前高中学习的老底以及后来自学的积累,我没太费劲就读了下来,教导主任很满意,还鼓励我说上海学生和兵团学生一样的,说我有较长时间的教学经历,相信我可以胜任。我真幸运,暂时有了工作,还是一份我热爱而熟悉的工作。我很珍惜,哪怕是代课,我也要全力以赴。白天上课,晚上备课,那时住房条件差,为了不影响家人晚上休息,我只能在厨房里就着昏暗的灯光写教案,批作业。为了尽量多积累词汇量,利用等公交车、做家务等一切间隙时间,拿出随身携带的词语本拼读,丝毫不敢懈怠。很快一学期结束了,教导主任对我说过完暑假,下学期继续请我代课。这句话是颗定心丸,不仅意味着我保住了工作,也是对我一学期工作的肯定。也许,我的一生真会和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不解之缘。
      暑假里,社会上企事业单位开始陆续招聘知青了,纺织局,轻工局,公交公司,银行等等。为了长远的生计考虑,我决定报考应聘,因为代课老师是临时的,前途未卜。在当时,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解决生存问题是第一位的。我向那位教导主任打了招呼,他也非常理解,一方面祝我成功,一方面还为我留了后路(如应聘不如意,再去继续代课。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对这位教导主任感谢有加)。我选择了报考银行,虽然招聘门槛高,难度大,我也想拼搏一下。需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门课程。正逢暑假,我就夜以继日拼命复习,那种紧张不亚于参加高考。建行在南市区招聘十名员工,其中,七名男生,三名女生。考试那天,六七个标准的中学教室里座无虚席,足足有三四百人,录取的希望寥寥无几。焦灼的等待,无助的企盼,终于等来了建行的体检通知。体检那天,负责招聘的人事部老师告诉我,文化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政审已经通过,如体检没问题,就可以成为一名建行员工了。那时那刻,我的激动,我的感恩,已经无法用任何美好的语言表达。当年九月份我顺利入职建行,直至退休。
        虽然我最终没有以教师的身份退休,但是"知青教师"的经历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返城后困境中的转折点,更是我后半生职业生涯的基础点。当教师那些年感悟到的点点滴滴,使我一生中在顺利时牢记感恩、不忘初心;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笑对人生;在物欲前头脑清醒、拒绝诱惑;使我活得坦荡而充实。我永远感恩"知青教师"这段平常却不平凡的经历!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