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疆的旅程是1966年7月8日从上海出发的。一路上,火车、卡车,整整走了15天才到达目的地——农三师四十五团一连,(现在的南疆喀什麦盖堤地区)。到达的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奇怪的一幕:那天下午,我们感觉卡车的速度逐渐慢下来了,突然听到有人喊了起来,“到了!到了!终于......到了!” 前前后后装载着305个上海知青的19辆嘎斯牌卡车相继停了下来。我慢慢站起来四处张望,远远可以看到一块平整的空矿地上有一付篮球架,想必是有人居住了。我们一路走过的茫茫戈壁滩里还没见到过篮球架呢。但疑惑的是环顾左右怎么不见一间房子呢?这真的是我们要到的地方吗?正在诧异中,忽看见一个老妇人从地底下慢慢走出来,可能是听到外面的嘈杂声出来看看情况吧。她眼睛扑腾扑腾地瞪着我们,脸色、头发都是灰朦朦的,我们都吓了一跳,感觉她简直就是从坟墓里走出来似的。没有房子她是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再仔细望去,灰蒙蒙的土地上有些隆起的地方,一排排的,其间零零星星地堆着一些柴垛,远远望去就象一块不平整的荒地。只有那几缕炊烟从伸出土堆的烟囱里袅袅升起,才让我确信这地底下住着人。 车停稳后,我从卡车上跳下来,才意识到真正到连队了。但有的人还是摸不着头脑,“咦!这哪儿有房子啊?”转而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喊起来:“哈哈!房子在我们的脚底下!”“真的在我们脚底下吗?” 直到连队的老职工发现我们踩在地窝子的顶棚上,连声喊着:“走开!走开!当心把房顶踩塌了!”。大家才确信这灰蒙蒙的土层下面有房子。这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也未曾想像过的,今后我们就要住在地面下的房子里了!
这地底下的房子就叫“地窝子”。当我走进分配给我们的地窝子宿舍时,我发现里面倒也蛮宽敞的,二十平米大小,两边是用树桩、树枝和柳条搭成的统铺,上面没有木板,铺着一些树叶、亚麻等比较柔软的植物。墙壁和地面都是灰土色的,房顶有一小扇天窗,阳光照射下来,地窝子里倒也显得明亮、干净。 我们把带来的席子铺在自己的铺位上,六个人一边,小小地窝子也能住下十二个人。从离开上海已经足足十五天没有好好休息了,我们倒下就美美地睡着了,身下的树叶、亚麻就好像 “钢丝床”一般,让我睡得很香。在团场的最初几年里,我一直睡在这样的“床”上。从来没有失眠过。 这“床”好大,姐妹们的铺一个连着一个,在上面滚来滚去觉得很好玩。但好景不长,身下的树枝柳条变得高低不平了,席子也被冒出来的树枝戳成一个一个的洞,很快就变得破破烂烂,不好用了。幸亏天气逐渐凉了下来,索性去掉席子,换上棉花胎,又接着睡好觉。 真正体验了地窝子的生活,我想,当地人也真聪明,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能克服不利的环境条件,不化一分钱,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盖起这样的房子。而且地窝子冬暖夏凉,是比较适合居住的。我在住地窝子的那段日子里,竟完全忘记了上海夏季令人难熬的炎热和潮湿。后来家里来信说,1969年上海特别热,家里和医院都缺乏降温设备,竟热死了很多老人,我的祖母也是在那一年被热死的。当时我就想,在新疆的地窝子里大概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吧。 时间长了,地窝子也会碰上麻烦,那就是下雨。新疆是很少下雨的,但有一年春天,干燥的戈壁滩突然下起雨来,我们都高兴地跑出地窝子享受春雨的滋润。可谁都没有想到地窝子房顶上的土,经受不起较长时间的雨水浇淋,开始漏水了,天窗的缝隙中也“滴滴嗒嗒”地往下滴水,一会儿工夫就把床铺都淋湿了。大家急急忙忙拿塑料布去罩各自的铺位。我那时好天真,首先想到的是不要让外面泥墙上的 “毛主席语录”被雨水冲掉,就拿着塑料布跑到外边,把那毛主席语录罩了个严严实实,结果自己铺上的被褥全被淋得湿透了。 地窝子住的时间越长麻烦越多,它毕竟不是坚固的建筑,只是泥土和树枝的混合体。土墙会掉土,把被子弄脏;房顶上的碎泥掉下来,会落在我们的碗里;更糟糕的是有一次一个蝎子从顶棚上掉下来,正好掉在我的一个战友的肩膀上,狠狠地咬了她一口,她立刻痛得大叫起来,幸亏大家马上把她送到卫生所,才没酿成大祸。有意思的是,从此这位战友有了一个绰号“蝎子”,直到现在我们在上海团聚时还这样叫她。 后来,有机会参加盖地窝子的劳动,才知道它的建设过程:先选好地点,把地面平整好,再按所需底面积划出长宽四条边线。然后开始施工,第一步用坎土曼沿着边线垂直往下挖,挖至两米多深,成一个长方形的坑。第二步用亚麻和柳条编成半米宽的草粑子垒在坑沿四周,形成一圈矮墙。在一面墙的中间开个口子作为门的通道,然后以门为中心,两边的墙稍低一点,中间高一点。第三步在土坑中间的打上树桩,架上主梁。第四步挑选粗细均匀的胡杨木作椽子,一边搭在梁上,一边搭在两边的草粑子樯上。第五步是修屋面,把草叶、亚麻、柳条等东西铺在椽子上,用和了草屑的泥巴糊在屋面上,同时捎带着也把四周的草粑子矮樯用泥巴糊一下。盖屋顶时必须在顶梁的旁边留出一个空间,镶嵌进一块透明的白塑料布,代替玻璃窗,这就是“天窗”,否则地窝子里将一片漆黑。屋顶盖上了,就剩下装门了。在开门的地方,有条件的装上木门,没条件的挂上一条毡帘就算大功告成了。 也许可能有人会问,新疆的房子怎么都是用泥做成?那是因为过去新疆基本终年不下雨,用不着像南方那样必须用防雨的材料筑成。再说呢,戈壁滩上除了泥土,还有什么建筑材料呢? 这就是我们在进疆初期那段日子里居住过的既恨又爱的地窝子。 (作者系原新疆兵团农三师45团上海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