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 就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精神最好的社会实践。 我一九六五年七月初中毕业,立即响应了党的号召,报名去上山下乡,当年就下放到江西省吉安地区国营东固山综合垦殖场的。1965年9月23号,一百名14—17岁的青少年乘坐的几辆老嘎式的小客车,一路摇摇晃晃开进了东固山,到达场部后的第二天,就被分配到各山沟分场,其中我们15个男女青少年分在水南泉分场。早饭后,老前辈大哥大姐来接我们,陪同我们并“连哄带骗”的一道步行了17华里的崎岖山路,最后再经过江溪上的一架长长的简易木桥,来走到了水南泉分场。下午,分场举行一场“欢迎新来的青年”职工大会,57年下放干部,58年上海知青,64年吉安知青等都来参加了欢迎大会,他们人人露出亲切的笑脸。会上,曾雪苟场长致了欢迎辞,我记得曾场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新来的青年伙伴们”,“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今后,我们就要象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那样,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场长的几句话几,让我们远离了城市,远离了家庭父母,听起来感到格外的温暖。在这偏僻的山沟,有了上海58年下放的大哥大姐们,有了吉安早年下放的兄弟姐妹,还有下放的干部相伴,我们感受到象似融入了一个新的大家庭。 休息了一天以后,我们跟着大哥大姐们开始出工了。这个分场下设了二个生产队,一个是农业队,另一个是林业队。女知青被分配到农业生产队,这个队又叫“三八妇女队”,队长是当年全国闻名的劳动横范、人称“铁姑娘”的上海58年下放女知青陶卫东,付队长也是上海女知青陆月仙,由她俩带着女知青下田干农活。男知青则分配在林业生产队,由上海知青老大哥刘冠石带队。出工刚上山时,老大哥们几乎是一帮一的带着我们走上山去,手把手的教我们怎样装锄头,挖山垦荒,种树,砍树倒树,背木头…。 从城市到山沟的树林,开始感觉到的周边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感,久而久之,周边都熟悉了,才越来越感到这里实在是太穷了。住的是木板房,房间里面住的床,是在地面打下几个木桩,上面再钉上几块木板,木板上面再铺点稻草,再放床草蓆,就是固定的一張床了。外出交通也极不方便,出门就是一条崎岖狭窄的小山路。没有电灯,晚上家家户户只有一盏灰暗的煤油灯。到了冬季的几个月,食堂早中晚三攴的菜单,几乎是固定的“南瓜”“萝卜干”“水煮黄豆”三个菜,我们叫它“老三篇”…。晚上,场长和队长召集组织了我们学习,领导好象看出了我们的低落的情绪,会上读了毛主席的一段话:“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同时接着说“你们的今天比起七八年前我们的今天,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现在离我们17华里的东固镇已有了到南昌省会,到吉安市,到兴国县每天的固定客车。但你们知道吗,1958年我们从上海到这里来的时候,是没有通公路的,是经过几天几夜的坐车,才到了邻近的泰和县小龙钨矿小汽车站,出站后还要经过爬山越岭,走四五十华里山路才过来的”,“眼前,我们还要靠自已的双手,把它建设发展的更好,还要把我们这里到东固镇的简易公路去修通,争取也能通车”,“待有条件时,我们还要争取用上小柴油机发电,让这里也能用上电灯”,“我们要看到光明”,“要看到明天会比今天更加的美好”。 ……,不久,文化大革命运动也进入了深山老林,文革开始了。分场白天常常不出工,整天开会,读报纸,学毛主席语录,集体朗读《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老三篇”了。按上级传达精神,要求每人必须有人手一份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单行本,要求人人都要读,个个还要能全文背诵。在那场激情燃烧的运动形势之下,大家都被激情了起来,几乎人人都做到了能“滚瓜烂熟”的背诵《为人民服务》,至到今天,我们好像依稀还能背诵个大致语句来! 随着形势的发展,每日必读的毛主席语录“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开始了频繁的运用,领导干部主动的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性的大字报,大批判专栏也随着广泛开展起来了。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了1968年进入了历史的高峰,成百上千万待毕业的学生,“全国一片红”的走向全国的山乡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场接纳了一届又一届的上海、吉安学生,面临超负荷的生存压力,场领导不得不寻求创办工业,农林茶业的开拓之路。我参加了场工业外出考察小组,1969年到江西、浙江和上海沿线外出考察,随后又到江西南昌钢铁厂跟班实习,实习后返场参加了筹办五七机械厂。后产品升级转型,从五七机械厂发展为汽车拖拉机配件厂,江西汽车工程塑料厂。尔后我被调到场部电影放映队,后又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投票,我又被推选为场工会主席。从小就受着传统正规教育的我们这一代人,在骨子血液里己深深地融化着爱国忠于思想,自觉的把毛主席语录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导方针。在场工会委员会上,我们按照“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的精神,制定了两条硬性的工会工作制度。一是凡场内职工逝世,工会必须组织举办追悼大会,以寄托我们的哀思。二是职工的亲身父母去世,不论是谁,工会必须前去慰问,并送上一视同仁的慰问金。这种精神己经沿袭到了今天,尽管大家都已七老八十了,早已返城定居在祖国各地或海内外,但无论谁去世,大家依然自觉地在群里发文悼念。 知青上山下乡的经历,我深深的感受到,就是学习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精神最好的实践活动,直到今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依然是祖国走向繁华富强之路不可丢失的精神传统!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