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上网 > 购物 >

繁华地段隐蔽处有家宝藏文具店

时间:2022-11-03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唐烨 点击:
藏有几千种商品,包括一些线下几乎绝迹的小物件 刘兰在文具店内。均 资料图片 宝宝文具店一角。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唐烨 黄浦区马当路420号,上海新天地附近,藏着一家名叫宝宝的古早文具店。小店开了32年,算得上上海初代网红店:当年,每逢周边学校开
藏有几千种商品,包括一些线下几乎绝迹的小物件

刘兰在文具店内。均 资料图片
宝宝文具店一角。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唐烨

      黄浦区马当路420号,上海新天地附近,藏着一家名叫“宝宝”的古早文具店。小店开了32年,算得上上海初代“网红店”:当年,每逢周边学校开学,小朋友想进店都要排队。小店主营笔、纸、橡皮等文具用品,也有孩子们喜欢的闪亮贴纸、好看手账、减压橡皮泥等各种小玩意,逛店有种寻宝的感觉。小店也是周围居民口中的宝藏店,一些线下几乎绝迹的小物件,只要居民有需要,店主总会想办法搞到。

      “宝宝文具店”店主刘兰是一位60多岁的上海阿姨,她伴着小店经历了起起伏伏,却始终心态平和:默默守着这家店,守住一代人的记忆。

      留存一代人的回忆

      “宝宝文具店”距离新天地购物中心200多米。开在最繁华的地方,却并不起眼——一幢沿街居民楼的半地下室中。

      从居民楼大门走下小半层,别有洞天:90来平方米的房间,到处是商品,货架上、地上、墙上、天花板上,一看就是一家有年代的店。店主说,店里的商品至少有几千种,有最新款的,也有10多年前的。据说,很多小朋友能在店里逛上一两个小时。店主每周还会上新,不少孩子每周都要来。

      小店也是很多上海80后、90后寻找回忆的地方。现在,店里近七成是老顾客——20多年前自己还是学生或者宝宝的时候来过,长大了带着自己的宝宝来。

      小店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客人:五六岁的女儿在家又哭又闹,年轻的爸爸哄不住,就带着她来自己小时候经常来的“宝宝”店,小女孩一进门就破涕为笑;30多岁的上海妈妈带着上小学的孩子来店里玩,因为孩子考得好,妈妈带她来“宝宝”店作为奖励;出国在外的90后女孩,突然想买个小时候用过的本子,她画一张“地图”,标注出本子区域,让妈妈帮忙到店寻宝。

      很多年前,周边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出过一个作文题,题目是《我最喜欢的小店》。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写了“宝宝”店,说这里是“神仙店铺”“女孩的天堂”。

      30多年的浮浮沉沉

      店主刘兰20多岁时嫁到马当路上的一户人家。那时还没有新天地,附近都是成片的石库门旧里。刘兰和丈夫还有公婆挤在一处石库门,后来添了儿子。

      在刘兰30岁出头时,她和丈夫因企业转型而下岗。她和丈夫商量开个小店。公婆很支持他们,腾出底楼的半间房,前面给他们开店,后面住人。“当时,我们的小店就一个柜台,只有一米宽。”刘兰比画着说。

      小店最初的店名叫“达峰”,但很奇怪,没有人这样叫。刘兰的儿子那时两三岁,小名叫宝宝,邻居去她家买东西,都说到宝宝店去。时间久了,“宝宝”的店名就传开了。

      后来,大量便利店出现在上海街头,“宝宝”店的生意渐渐淡了。有一次,刘兰看到很多小朋友没有地方买文具,就想到改做文具店。“文具是个小众产品。当时的文具店非常少,城隍庙那时做批发文具的也只有一间店。”

      再后来,马当路一些地块动迁了,刘兰家的石库门也动迁了。刘兰在附近隔着60多个门牌号的地方找到一间小门面,继续开文具店。几年后,小门面也动迁了,那里建起了新天地。

      2000年前后,刘兰搬到了现在的位置,这一开就是20多年。

      小店的情怀与温度

     小小一家文具店,商品却有几千种,经年积累下来的货品也多得吓人。

      很多80后、90后还记得这家店,长大后愿意回来这里看看,一方面是要找童年回忆,另一方面也与刘兰有关。

      生意不大、利润也不高,刘兰开店不急不躁。孩子们想在店里看多久都行,她从来不会催促;买不买东西,她也无所谓,只要孩子喜欢就来看,她都欢迎。有个90后顾客至今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来买东西,结账时发现差几块钱,阿姨让她拿走东西,对她说“下次把钱补上,阿姨相信你”。

      她从来不给客人推荐贵的东西。哪个实惠,她实话实说。有人来给刚上学的孩子买橡皮,小店里有两块、三块、五块、八块,国产的、进口的橡皮。人家拿着八块钱的橡皮问刘兰,是不是进口的橡皮擦得更干净。刘兰说,自己试验过,国产的、进口的,便宜的、贵的,其实都差不多。刚上学的小孩容易丢橡皮,买最便宜的就行。

      有时候,顾客来买东西,店里没有,刘兰会尽量帮忙进货,哪怕是只卖一两块钱的东西。如果顾客来了好几次,才拿到货,刘兰还会免费赠送。

      一次,一位老先生来买给自行车打气的气门芯。外面买不到,小店也没有。刘兰看到老先生着急用,答应帮他进货,请他明天来拿。当天她进货时,问供货方买了一袋气门芯,但对方忘记放在她的进货袋里了。第二天,老先生来了。刘兰找了半天,发现没有货,连连向老先生道歉,请老先生隔天再来。第三天,老先生又来了。刘兰拿出了气门芯,一块五一个。她不肯收老先生的钱。“一样东西,让人家跑了三次,怎么还好意思收人家的钱。”

      微改造留存小店气质

      今年8月,“宝宝”文具店完成了20多年来最大的店铺“改造”。由小红书发起的“街巷小店改造帮扶计划”选中了“宝宝”文具店。

      “宝宝”店开在一个半地下室,原来招牌老旧且不显眼,造成入口难找,路过的人可能因此错过。设计师在入口处做了不少文章:重新设计了更为明显的门口招牌,在地下室入口处增加了“宝宝在这里”的指引。

      设计师最初想将“宝宝”店设计得更具时尚感,但听过刘兰的故事,他们改变了想法。商品杂乱却有序,陈设带有年代感,正是这家小店的特色。刘兰也不希望太大改变,担心自己找不到东西,也担心熟悉的老顾客找不到。于是,设计师放弃了大改内部动线的打算,改为将小店最显眼的几处陈设架进行梳理与设计,让这里看起来更醒目。

      设计师发现小店没有供顾客坐下来的地方,于是就搬走一处老旧的旋转陈设架,打造了一张简洁的小桌子、四个小椅子,结果这里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很多80后、90后父母带着孩子来,孩子自己在店内挑选,父母就坐在桌椅旁休息。

      “宝宝”店留着一代人的记忆,设计师保留并突出了店内存留着记忆的内容。如,小店四处都摆着、挂着商品,天花板也不放过,这样的烟火气被全部保留下来。设计师还制作了很多手写体的、带着“宝宝”字样的指示牌,或挂或贴,增加顾客对小店的记忆点。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