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巴金故居里有几张书桌,你知道吗?

时间:2017-04-10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点击:
如果可以选择从巴金故居里带走一样东西,你会带走哪件?巴金故居里共有5张书桌,你能都找得到吗?这样的问题看似奇怪,但它们意在提醒观众:只有自己参观过,细细观察过,才能给出正确答案。4月9日,猫博士带你品故居巴金故居系列互动体验课程首批观众走进巴

      如果可以选择从巴金故居里带走一样东西,你会带走哪件?巴金故居里共有5张书桌,你能都找得到吗?这样的问题看似奇怪,但它们意在提醒观众:只有自己参观过,细细观察过,才能给出正确答案。4月9日,“猫博士带你品故居”巴金故居系列互动体验课程首批观众走进巴金故居,体验了这种新颖的参观方式。
扫二维码答题带来别样体验
 
     尽管阴雨绵绵,当天仍有不少观众聚集在巴金故居,拿着手机四处寻找。他们在寻找什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故居进门处扫描二维码,跳出一个名为“巴金的书桌”页面,页面上有关于故居的三道谜题。第一道题就让人有些“崩溃”:“在巴金故居里,有很多东西,都是巴金先生当年使用过的。其中有哪些吸引到你的注意、令你印象深刻呢?如果可以选择一件带走,你会带走什么?”要知道,故居里几乎所有物品都是文物,在参观时,连上楼都要小心翼翼,怕损伤近百年历史的楼梯,更不要提“带走”这样的非分之想。然而,提出问题的“猫博士”袁坚微微一笑,“想想有什么不可以?”
“猫博士”袁坚为观众讲解。

      如果观众用心思考,会发现,许多东西是导览文字里找不到的。比如巴老书桌上那个恐龙瓷雕、太阳间书架里的《鲁迅全集》、展厅角落那台雷明顿打字机、餐厅边柜上的老式多士炉…… 一会儿工夫,已有不少早来的观众来找袁坚“交卷”。有人答:“我选择的是那枚但丁国际奖徽章,感觉比较酷。”也有人说:“背单词的小本子很可爱,让我们回到了学生时代。”这些答案都让袁坚拍手叫好。不过说到第二道谜题:寻找巴金故居里的5张书桌,不少观众就卡住了。“楼下客厅里有1个,太阳间有3个,还有一个我不是很确定,打算返回去再看看。”
根据导览线索,寻找巴金的5张书桌。

      “我就是想让你们返回去走,这样就实现了我设计的动机。”袁坚笑着解释,寻找书桌是为了让观众通过这一关键物品,了解巴金在这个房子里的生活状态。“因为写作是他的主体状态,所以沿着书桌就可以看到他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
 

      浸入式参观获得探索的愉悦
 

      其实,巴金故居一共有6张书桌,除了二楼卧房那张是萧珊使用的,其他5张都是巴老曾经写作的地方,其中还包括一台缝纫机和一把轮椅。“当你看到某张书桌时,就会知道巴金当时的生活状态。比如在太阳间里有3张巴老的书桌,可以想象,巴金坐在那里,阳光洒下来,看着外面的草坪,那是一个很舒服的写作状态。一楼客厅也有1张巴金的书桌,在那个角落他既可以写作,又可以和人聊天。看到书桌就能想象:巴金在那儿坐着,周围有谁,他们在谈论什么,那个场景刷的一下鲜活起来。”
观众在巴金故居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物品。

      “带走”物品同样是为了启发观众主动探索。以往参观名人故居时,都会有一个讲解员来讲述,但他说的东西往往和故居有关,但和观众“无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物品和观众发生一种主观上的关联。比如你觉得奖章很酷,那就是巴金的物品和你发生了一种很个人化的沟通。作为名人故居,最重要的就是物品和空间,我希望观众可以用这种方式和物品、空间发生关系。”袁坚说。
二楼书房

      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家长,袁坚平时喜欢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想想要带走什么”,也是她教给孩子的观展方式。“为了寻找一张最喜欢的画或是展品,他会在其中自由、反复地观看。”其实,观众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往往会有标准化线路、标准化解释或是所有展品都要看到的误区,由此带来的糟糕的观展体验,也形成了所谓的“博物馆恐惧症”。袁坚建议,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不如带着主观、私人化的视角去和它发生碰撞,“有点像最近流行的浸入式戏剧,所有空间都可以走进去,每条线索都可以去跟,在其中获得探索的愉悦。”她打算今年上半年在巴金故居不断调整细节,等稳定后,将这一套参观体验方式搬到上海其他故居和博物馆。
客厅

餐厅

      袁坚和几位观众兴致勃勃地分享交流,一位从打浦桥赶来的老先生在故居门口几次欲去还留:“我外孙6周岁,一直想领他进来开阔眼界,可是他就是不感兴趣。”老先生有些无奈。“你就跟他说,故居里一共有5张书桌,爷爷找不到,你来帮爷爷一起找好不好?”袁坚笑着说。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