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嘉定县治标志的城墙,伴随着古城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如今虽只剩下了两段残垣断墙,但它的兴衰存亡仍然牵动着嘉定民众的心。
西水关现貌
“十字加环”成格局西水关现貌 嘉定的城墙始筑于首任知县高衍孙上任后的第二年,即宋嘉定十二年(1219)。起初仅为土城,历经百年沧桑后,土城已渐溃败。 元至正十八年(1358)为战争防御需要,太尉张士诚遣派将官呂珍到嘉定,改用砖石修砌城墙,并加宽了外城河,嘉定城墙的周长增至1694丈,高1.5丈,基宽4丈,顶宽3丈。 设有四个城门,分别是东门“宴海”,西门“合浦”,南门“澄江”,北门“朝京”(后改为“观潮”);另设了东、西、南三水关。外城河距城墙5丈,河面宽13丈,底宽8丈,深1丈;内城河的河面宽2丈,底宽丈二,深半丈许,嘉定城也就成为“十字加环”的格局。
1867年,嘉定西门城墙
抵御倭寇,万、杨知县筑城有功明朝,由于倭寇经常从海上入侵江南地区,为免除倭寇入侵、骚扰嘉定县城,明正德七年(1512),知县王应鹏重筑城墙。至明嘉靖十五年(1536),嘉定增设了北水关,并建楼三楹。 嘉靖三十二年(1553)五月,倭寇再次攻城,破败的城墙已不堪御敌,知县万思谦带领全城官民击退倭寇后,决定于当年十月组织民工,乘敌来犯之隙,奋力筑成御倭。仅用五个月的时间,就在城上用砖块砌起了齿形小墙,名为“城碟。”整座城墙周长增加到2266.6丈,高2.5丈,基宽5丈,顶宽3丈,与以前的城墙相比,气势雄伟。 次年,杨旦接任知县后,又筑城上小墙2369垛,并将所有小墙加高4尺,同时分筑观察台16座,守铺34间;四城门上各建楼一座,改澄江门为“宣文门”,合浦门为“济漕门”,观潮门为“振武门”;还加阔东、北的水关,修葺了南、西、北三门月城,并增建东门月城,采用垒石为堤,裹铁为门;重浚外城河,将外城河的周长延至2339丈,深达1丈。 在江南地区,象嘉定这样坚固宏伟的县城墙实属鲜见,时人称其可与“东南诸城称雄”。李白诗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嘉定虽然无诗中的青山,但是城墙和城河却蔚为壮观。嗣后,倭寇数次进犯,均未能得逞,全城百姓对万、杨的筑城功绩均称颂不绝。 拆城保城针锋相对 民国年间围绕嘉定的城墙问题,曾开展了一场争论,民国十五年(1926)7月,以黄守孚为首,联名请县署拆除嘉定城墙,理由有:城墙为封建制度的产物、筑城墙动耗巨款、城垣只能保护城内之民,而拆除城墙后能便利交通等等。
1951年,嘉定县城西北角城墙
同年十月,顾和澍等反对拆城,并呈请县署修葺城楼、月城。翌年8月25日,国民党嘉定县党部召集各公团代表会议,议决组织拆城委员会,推定拆城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并拟定了委员会条例。可三天后,即8月28日,城内嘉定银行、济平公典等在邑庙召开保城会议,推举向县党部请愿的代表和保城委员及候补委员,并函请城市公所召集市民讨论。一时间拆城和保城双方的争论针锋相对难分难解。
1940年代,嘉定县城南水关
相持到民国十七年(1928)3月,县建设局为方便行人来往,拟先行改建南门外吊桥并拆除月城。同年5月,南门外吊桥改建竣工,6月拆除月城的提案经县政府行政会议通过,7月南门月城予以拆除。南门月城拆除后,《嘉定新声》于同年12月1日发表《一件惊人的统计》一文,谓“城门有了月城,每人走过一次,就要多走五十步……大家看,南门拆除了月城,行人来往何等便利。所以东、西、北的月城也希望快些拆除。”之后,县建设局亦计划将这三门的月城一并拆除。次年10月10日,省政府会议决定拆除月城,即令执行,东、北、西三门的月城遂于民国十九年(1930)5月先后拆除。 月城拆除后,人们进出城不再要绕道,除东门外大街位于城门的东北方向,其他各门的外大街均与城内的大街在同一轴线上,民国二十年(1931)对于被淫雨倾塌的东北城墙曾有修缮之举。随着“一·二八”和“八·一三”兵事的爆发,拆城和保城之间的争论也就不了了之。 城池遗迹留烙印 解放初,嘉定的城墙仍基本完整,风貌依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加之城墙已经失去防御意义,嘉定的城墙、城楼渐渐地被拆除,城砖用作建造人民大礼堂、嘉定第一中学、仓库等。 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嘉定城墙、城楼已全部拆除。至今尚存的遗迹除了外城河,南、西水关外,还有西水关两侧以及南大街两侧的古城墙残断。至于博乐路到仓场路沿外城河内侧的弧线上(西段在紫藤公园内),至今仍布满了断断续续的土堆,这些土堆便是当年城墙遗迹,最高处近两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拆城墙后不久栽种的龙柏树,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印烙着岁月风雨。 2009年7月,在嘉定老城区泵闸改建工程施工时,发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北水关遗址,位于嘉定古城嘉定镇护城河内侧、横沥河北端。 考古队透露,该水关西半部分下部的石筑结构较完整,南北长14米,东西宽9.3米。水关西半部分发掘出土瓷片的器形、纹饰年代下限约在嘉靖年间,与文献记载吻合,是嘉定人民抗倭的重要见证。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