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进入决战阶段,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开足火力抹黑特朗普,但特朗普的支持者仍然很活跃。令人意外的是,在特朗普的支持者阵营中,出现了不少美国华人的身影。华人支持特朗普,打破了许多既定的思维:第一,美国华人对政治很冷淡;第二,华人如果参与政治,作为少数族裔,也应该倾向于民主党。也就是说,在美国格式化的政治格局中,华人应该天然地被民主党“代表”。几十年来,美国华人一直是一个被美国政治界和主流媒体忽视的群体。但是这一次,由于华人不再接受被“代表”的地位,美国主流政治界和媒体开始注意华人的声音。那些敢于打出旗号,公开支持特朗普的华人,特别引起注意。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和《洛杉矶时报》,采访了这部分华人,想了解他们支持特朗普的原因。但是,在美国主流政界和媒体的政治正确下,并不能揭示美国华人的特殊处境,也不能反映华人的诉求。华人在美国,既不是主体族裔,和非洲裔、拉丁裔等少数族裔也有明显区别。长期以来,华人对传统上是白人党的共和党比较疏离;同时对民主党的族裔政治也缺乏认同,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
民主党的“福利换选票”戏法
上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转向泡沫经济,放弃了作为实体经济基础的制造业。美国国内的传统制造业纷纷倒闭,在制造业部门稳定就业的工人被解雇,只能转入就业很不稳定的服务业。原来制造业部门的强大工会组织遭到重创,动摇了罗斯福新政以后民主党的基层政治基础。为了稳定票仓,民主党瞄向了底层的少数族裔,转向了族裔政治。配合族裔政治的,是平权政策和福利政策,主要覆盖的是底层少数族裔,包括非洲裔和拉丁裔。
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始于上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时期,时值美国民权运动高涨,美国政府为安抚黑人的抗议,相继出台多项法律和政策,规定政府部门和联邦资助的机构,必须录用规定比例的黑人等弱势族裔。平权政策,实际上是回避了种族问题背后的社会因素,仅用倾向性政策来安抚弱势族裔的不满。平权政策在实施中,实际就造成相关部门为达到比例要求,不得不大幅降低对弱势族裔的录用标准,造成了对其他群体的“反向歧视”。平权政策从实施以来,一直争议不断。
非洲裔是希拉里·克林顿的铁票仓,这不仅因为希拉里多次为“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背书,更大的关键是希拉里背后的比尔·克林顿。比尔·克林顿号称“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在1995年决定维持并加强平权政策。
这一决定,不仅惠及比尔·克林顿本人,帮助他挺过了任内的“拉链门”等丑闻,现在还足以泽及希拉里,为希拉里冲击白宫加分。
通过平权政策被政府等机构录用的少数族裔,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少数族裔仍然处于贫困中,需要依靠政府福利为生。民主党的福利政策,对底层少数族裔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美国的政治格局中,少数族裔有很特定的含意,即指处于社会底层,先天禀赋不足,缺乏竞争力的群体。平权政策和福利政策,事实上仅仅是一种救济措施,并不能为这一群体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但是,对于底层少数族裔来说,既然缺乏发展机会,也很难向上流动,平权政策和福利政策就是最后的保障。在这种“福利换选票”的戏法中,底层少数族裔只能一直接受被民主党“代表”的现实,几十年来一直充当民主党的铁票仓。
华人更看重自我奋斗
相比之下,民主党的平权政策和福利政策,在美国华人中吸引力不大。总体来说,华人更看重自我奋斗。亚裔移民特别是华人移民,和其他底层少数族裔有重大区别。在人口上,华人要少于非洲裔或拉丁裔;但在教育和收入水平上,华人却要高于非洲裔或拉丁裔,甚至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地位。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