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是什么让陆军司令夜不能寐?

时间:2016-08-18来源:北京日报-长安街知事 作者:刘柳 点击:
1篇文章,6天之内在两大中央级媒体连续刊登。谁的大作这么给力? 8月10日,《光明日报》以大半个版的篇幅刊发了《俄罗斯现代战争实践研判》一文。6天后,这篇文章又刊发在了《解放军报》军事论坛栏目上,题为《从俄罗斯两场战事看现代战争新发展》。作者很不



      1篇文章,6天之内在两大中央级媒体连续刊登。谁的大作这么给力?
  
      8月10日,《光明日报》以大半个版的篇幅刊发了《俄罗斯现代战争实践研判》一文。6天后,这篇文章又刊发在了《解放军报》“军事论坛”栏目上,题为《从俄罗斯两场战事看现代战争新发展》。作者很不一般,他是北部战区陆军司令员李桥铭。
  
      文章主要讲述了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的两年间,俄罗斯先后出兵克里米亚和叙利亚时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特点。有小伙伴会问,俄军这两战有何特别,李将军如此关注?
  
      在谈启示的时候,李将军提到了用兵方向选择、特种作战方案、以小博大思维等专业问题,还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以战促练成为一种建军思路”。在他看来,两次海外出兵,不排除俄军达成军改目标后,以此检验在全新编制体制下军队作战能力的考量,俄、美两军都有以战促练的建军思路,可为我参考。
  
      正所谓居安思危,我军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军改,军改以聚焦打仗为主要思路。李将军拿俄军军改后的出兵作案例,对以战促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前瞻性。
  
      作为共和国的军人,不能坐在功劳簿上指点江山,更不能像谷俊山之流那样夜夜笙歌。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军人必须要有血性,更要有李桥铭这样的忧患意识。
  
      我们发现,李桥铭的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他的军事生涯,他也从未停止过对党、国家、军队关系的思考,每一次公开发声都振聋发聩,被军迷们热捧为血性雄文。
  
      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李桥铭还是一名连长。当时他就对军队改革有着深刻的见解,也是军改的坚定支持者。在一篇文章中他如是写道——
  
      “一声令下,我所在的高炮师被缩编为旅。同许多官兵一样,我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作战任务不变,师改成旅,编制、人员和装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能行吗?随着新编制的逐步落实,部队很快就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首长机关减掉了五分之四,指挥机构更加精干高效,传达一份作战命令较以往要快好几倍。在减编后的第一次实战演练中,通过高炮与导弹的混合编组,我们部队的防御范围扩大了10多倍,战斗力较以往大大提升,一个旅的战斗力甚至强于一个师。”
  
      2013年,他在《红旗文稿》上刊发文章《苏联军队“非党化”的历史悲剧》,用详实的历史资料讲述了苏共放弃对军队的领导,国家危急关头军队袖手旁观,最后瞬间苏联分崩离析的深刻教训,以此来说明党对军队领导的重要性。
  
      2014年“八一”建军节,他又在《环球时报》发表署名评论《青年要有崇军尚武的精神底蕴》。这篇文章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当娱乐至死、娱乐至上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时,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青年人没有崇军尚武的精神底蕴时,任人宰割的历史必然会重演。”为此他呼吁人们尊重军人、铭记英雄、崇尚荣誉。
  
      在娱乐至上的年代,将军敢于亮剑、拨开迷雾,让人看到了军人的血性和气魄。
  
      在军队的作战将领中,像李桥铭这样高产的“作者”,确实不多见。至今,他已经在《解放军报》、《环球时报》、《中国国防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重量级文章,内容涵盖军事理论、历史研究、时事评论等,涉猎颇广且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
  
      李桥铭的忧患意识,来自于他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他长期在一线带兵,任职军长时曾下到基层当“士兵”,在自己的“当兵”体会中写道,“与基层官兵贴得越近,底气越足。重回班排,洗冷水澡、蹲连队的公厕一度让我感到不适应,加深了我对基层之难、官兵之苦的切身体会。作为领导干部,多睡一睡连队的硬板床,多吃一吃基层的大锅饭,才能多一点兵气,少一些官气。”
  
      在现代战争中,打仗靠的不仅是“向前冲”的勇气,更考验智慧和视野。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员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水平、前瞻性的战略格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李将军军务繁忙,尚能如此投入钻研军事理论,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军事研究结合起来,笔耕不辍,确实为后辈作出了表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