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严肃、认真的研究者和记录者----网中人

时间:2016-01-22来源:网络 作者:滴水湖 点击:
(中间为网中人) 在上海,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一位知青朋友。他一直在勤恳耕耘着,注意他的人和关注他的博客的人不多王宗仁。博客名:网中人。 http://blog.sina.com.cn/u/1640975413 你能不能想象到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时,居然有上海要建立建设兵团的事情


(中间为网中人)
在上海,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一位知青朋友。他一直在勤恳耕耘着,注意他的人和关注他的博客的人不多——王宗仁。博客名:网中人。

http://blog.sina.com.cn/u/1640975413
你能不能想象到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时,居然有上海要建立建设兵团的事情?在网中人的博客里有着太多这样的故事。这些都是他一点一滴暗地累计起来研究的成果。
我一直在关注他的博客,并且把他的博客作为以这个“资料库”。
在他那里,你可以看到当年爆发“文革”真实的史料,在“平民忆文革”一栏的71篇文章和“我的67——68复课一年”等栏目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是如何爆发了罕见的十年浩劫的这一幕的。
在他那里,你可以看到知青上山下乡的真实一幕。这些由作者本人留存下来的日记、书信都在告诉我们当年上山下乡是怎么回事情。尤其是作者对于当年每一件事情的议论,既在告诉我们当年的真实,也在启迪我们思考这些苦难历史的良知;
在他那里,你可以了解知青返城的艰辛。尤其是插队知青病退回城以后的无奈与无助,以及当年上海这座城市对于知青们的态度和城市的真实面貌;
在他那里,你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历史问题研究的严谨。对于一些专家学者关于知青上山下乡问题的专著,他是认真研读并严肃认真地指出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地方;
等等。
我无法一一罗列。
每次看他的这些文章,我总是在想一个问题:如今还有多少人在静下心来埋头研究这些历史呢?在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讲述当年真实的历史呢?
很少,很少了。
更多是浮躁。
所以,我一直很敬佩“网中人”(王宗仁)。
这是一位挚友。
我的不少文章后,都有他的留言。这些留言最为可贵的是凭着他对于历史研究的积累,及时指出我文章中存在的知识性的错误,包括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例如,我在写小说《5号里的故事》时是从1966年那场浩劫讲起的。王宗仁仔细地阅读着,不断指出小说在表述当年历史过程中在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中的不准确之处。
包括我一些其他的文章。
能够有这样的朋友我感到很骄傲,很放心。非常感谢他的把关!
今年6月,我看见“网中人”的博客里有这样一篇文章《切莫胡扯上山下乡的历史》。他说——
“有关上山下乡运动的官方档案至今仍未公开,‘甚嚣尘上’的是‘知青史、知青写’、‘知青不写知青史,谁写?’等等,伴随着这样的豪言壮语,少不了胡言乱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之时,事实真相在口述历史、回忆录中发生有意无意的变形走样。因此,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将是后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愿‘老知青’们在生命的最后一程里,拒绝假话瞎话,坚持真话实话,为后代留下尽可能完整、准确、真实的资料吧!”
这样的呼喊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啊!
关于知青以及上山下乡的历史话题需要有专家学者的研究,还需要像王宗仁这样的普普通通的人孜孜不倦的研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加上科学求实的态度,这样的研究成果一定是真实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难得与几位曾经有着知青上山下乡经历的朋友小聚一下,喝喝茶,聊聊天。如今,那些唱唱跳跳的知青活动我是一概不参加了,浪费时间!
席间,有朋友问我,还继续写博客?
就是继续写下去还是不写了的问题。
也有朋友问我,写到现在你现在操持博客是不是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
有点!
自从2007年7月在办公室两位小秘书的鼓动下,我开启了博客。这一晃就是8年了,一个“抗日战争”的跨度。再回头一看,一起开博的朋友们大部分都不写了。现在都玩微信了。
以我曾经上山下乡的云南东风农场为例,有一个《勐龙在线》的网站,链接了许多博客。再去看看,似乎很少有人在经营了,只有我傻乎乎地还在写呀写。
亲朋好友问我:有稿费吗?
没有。
退休以后,尽管在发挥余热,我依旧在空闲的时间经营自己的博客。我把这样的经营视作为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到来。多动动脑子,有好处。
仅此而已。
不能写些不痛不痒的东西。
好友告知:你的一些文章,已经让不少人吃不消。
确实,我的一些文章“得罪”了一些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某个知青微信群里就遭致个别人的愤怒,说我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还有的时不时会遭致一些“左派”人士的批评甚至攻击。
习以为常了。我算什么,一个退休老百姓而已。在这个世界上,谁不被人“骂”呢?
如果一味沉醉在风花雪月之中,也许是最为保险的。也不用担心遭到“风沙”。可惜,我做不到。
有一些网站和公众微信号、微信群、朋友圈里不时有人转载我的这些东西,如今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怎么一下子“臭名远扬”了。最近还接到不少陌生的电话,言自己也是曾经的知青。到处打听后才得到我的电话,是看到我的一些文章以后想与我交流一下。
我很感激这些五湖四海的朋友。
有些小影响了,看来不可“胡说八道”了。
问题在于还要不要继续“胡说八道”呢?通俗地讲,这个知青话题要不要继续说
眼下还有多少人在埋头研究这些话题呢?
很少,很少。很多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人。不是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仅凭着一知半解的学问胡言乱语;或者是打着“官腔”、貌似公正地教育别人;还有就是自以为是地自我吹嘘等。我很看不起这种人。
     我真正看重的、我们的知青研究真正需要的,是网中人这样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记录者、研究者。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