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胡扯上山下乡的历史
时间:2015-11-18来源:原创 作者:网中人 点击:
次
切莫胡扯上山下乡的历史 【一】来自大报的传言 近日,在微信上传阅着一篇两千余字的文章《邱从实:一个追逐青春梦想的上海知青》,2015-06-13 区鸟上海知青网;来源:解放日报原文题目:花甲犹追年少梦,作者:区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M5
【一】来自大报的传言
近日,在微信上传阅着一篇两千余字的文章《邱从实:一个追逐青春梦想的上海知青》,2015-06-13 区鸟 上海知青网;来源:解放日报 原文题目:花甲犹追年少梦,作者: 区鸟
说的是有几位当年在江西新干县插队的知青近几年重返当初插队之地再次创业的事情。然而,让我感到惊诧的是,文章开头介绍那些“老知青”的经历时有如是说——1968年4月,一批中学毕业生从上海步行到革命圣地井冈山,不请自到强烈要求插队,先后有500位上海知青志愿到江西新干县落户,一时引起轰动。须知道,此番壮举比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足足提前了八个月,可见何等的豪情万丈。——由于我本人就是1968年从上海到江西新干插队的500余名知青中的一员,所以,对上述说法不能不发问:当年何曾有过那样的事情?!我注意到那条微信的源头是大名鼎鼎的解放日报,遂上网百度了一下,发现确有其事。在解放日报2014年12月13日第08版“朝花”上的“我们的中国梦”报告文学中有这篇署名为区鸟的文章《花甲犹追年少梦》、,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12/13/content_47177.htm 。虽然解放日报是正规大报,但是那篇文章涉及的历史事件绝对是极不靠谱的胡扯历史。
【二】不可胡扯的史实
四十多年前的1968年,被“大革文化命”积压在中学校园将近两年的中学生开始分配工作。在这之前,上海有极少数的中学生自发步行到江西井冈山插队,目前有据可查的是,1967年10月,陆行中学、六十一中学等校有人自发步行到井冈山选点,随后于1968年2月正式向上海市革委会申请到井冈山插队,到1968年8月11日正式出发时为45人,其中静安区24人、川沙县21人。详见现收藏于上海市档案馆、档号为B228-1-32-1的由当年“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下乡上山办公室”编制的“1966~1968届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情况表”,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小通知青集体插队落户之路》(新浪网“晓赫的博客”)。所以,他们是上海最早步行到江西井冈山插队的中学生。1968-8-12上海解放日报有过大半版幅面的报道《本市一批革命小将昨赴山区插队落户》(参见金大陆林升宝合著的《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事录》),这样的报道极有可能是当年上海的报纸上第一次宣传跨省插队,但是没有公开报道他们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也没有提到他们最初步行去井冈山选点。如果说以上是“民间自发”的行动,那么,就在他们于1968年2~8月与上海市及江西省等方面联系接洽期间,上海市革委会开始了“官方正式”的行动,1968年4月,上海市革委会派出由市革委、解放军、知识青年等三方代表组成的赴江西上山下乡考察队,一行约30余人,来到新干、峡江、永丰交界处考察,准备在此建立一个上海知青农场。5月再次考察,因上级未同意,故计划未成。6月,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5位初高中毕业生,从上海步行到新干,与在此等候的该校参加考察队的一名成员一道赴鸡峰公社晓坑大队乐门生产队落户。(见由江西省吉安市委党史办编写、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的《上海知青与井冈山》)。上述当事人在回忆录中说,他们是在听说筹办知青农场后决定步行去江西,二十多天后到了新干县。与此同时,华东师大二附中也有十来个同学于1968-7-26开始了步行上井冈,经过整整一个月零五天的晓行夜宿,到达江西新干县梅峰大队寒水村插队落户。尔后,二附中的同学回沪,到许多学校宣传鼓动。由于这两起自发行动,比起1968年11月上海有组织大规模的“首批千人赴赣插队”,只早了三四个月,所以这两拨人就并入了“千人赴赣”的行列。其中500人到新干,500人到峡江。(参见江西省新干县档案局2009年编印的内部资料《红土情缘——上海知青在新干》,另见2013年的非正式出版物《五百知青一个梦》)。至于有组织的大规模的“首批千人赴赣插队”,则是起始于1968年10月下半月,原定于10月底出发,由于迟迟未达到预定的千人目标,一再推迟了出发日期,直到11月19日才成行,所以实在算不上是“500位上海知青志愿(自愿)到江西新干县落户”。也只有到出发之时才有“轰动一时”的由市区组织的数十万人夹道欢送的“豪情万丈”的“盛况”。即便如此,尽管当年解放日报文汇报报道了赴赣插队的消息,但是也绝口不提其中有人“步行上井冈”的壮举,更没有几个人知道发生过打算在江西办知青农场的官方秘密。总而言之,那篇源自解放日报的文章所说的“1968年4月上海500位知青自愿到江西新干落户”根本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完全违背历史的真实。
【三】不能不说的观感
掩卷沉思,感慨多多。那位作者似乎是迎合“老知青、创新业”的潮流中出现的哗众取宠、攀比拔高等浮夸风气,对某些资料信手沾来,非但不进行认真研读和仔细核实,还恣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妙笔生花,无中生有,杜撰出并不存在的“轰动一时”“豪情万丈”。
泱泱大报解放日报会刊出如此这般罔顾历史事实的浑说,实在不忍卒读。酱紫的版面内容经过了编辑审核吗?或许是一种未雨绸缪,为后人留下历史考证的新课题、从而保证提供就业的饭碗?此等“远见”实在是劳苦功高!
冠以“上海”之名的知青网,在外人和后人心目中是比较靠谱的,岂料此番是阴沟里翻船,未加甄别就照搬不误,结果是以讹传讹,实在让上海的“知识青年”大失颜面。
进而联想到,有关上山下乡运动的官方档案至今仍未公开,“甚嚣尘上”的是“知青史、知青写”、“知青不写知青史,谁写?”等等,伴随着这样的豪言壮语,少不了胡言乱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之时,事实真相在口述历史、回忆录中发生有意无意的变形走样。因此,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将是后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愿“老知青”们在生命的最后一程里,拒绝假话瞎话,坚持真话实话,为后代留下尽可能完整、准确、真实的资料吧!
(责任编辑:晓歌)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