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人—记西安中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农

时间:2015-11-17来源:《黑土情》杂志社 作者:延 梅 点击:
王农在山西中条山马头崖烈士碑前留念 在知青队伍中,你会一眼就看见一个个头高大魁梧,国字脸庞,满脸热情淳朴,给人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天然的质朴;同他交谈,分外直率、博识、干练、健谈;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一股刚强、坚毅;言谈举止既大气潇洒,又文雅

王农在山西中条山马头崖烈士碑前留念

       在知青队伍中,你会一眼就看见一个个头高大魁梧,国字脸庞,满脸热情淳朴,给人一种久违的亲切和天然的质朴;同他交谈,分外直率、博识、干练、健谈;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一股刚强、坚毅;言谈举止既大气潇洒,又文雅细腻。他,就是西安知青文化活动的热心人——王农。
原籍山西运城的王农,1951年9月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1968年10月,王农作为西安市39中六七届初中生响应号召,来到陕西千阳县上店乡高子湾村插队。改革开放后,王农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开始履行青年时“穷时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以“不求功利,只求公益”为宗旨的“陕西中洲知青帮助基金会”就是由王农的西安中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率先捐赠237万元现金组建的,是至今为止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知青帮助基金。
       具有传奇色彩的陕西民营企业家王农,素以热血汉子著称,作为民革成员、省政协委员的他一直关注着当年抗战的老兵。中国远征军是为支援英军在缅甸、印度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西南大后方而出国作战的部队,正因为远征军的出兵,中国才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才有资格进入联合国担任五常委,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为纪念远征军的英雄事迹,王农亲自采访、追踪,与失散七十多年抗战老兵的后人密切接触,沿途吸引了许多热血男儿纷纷加盟。
                                         祭奠抗日英雄  弘扬民族精神
        2011年5月25日,当他得知仍有部分中国远征军老兵健在的消息,就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带上四人,以知青帮助基金会和西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名义,南下昆明,前往慰问远征军云南抗战老兵,表达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关切。
        王农带领祭祀和瞻仰的队伍,面对大幅标语和数千朵鲜花,面对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面对他们用鲜血染红的厚重土地、群山、河流,在巍巍耸立的民族英雄纪念碑前,王农一行摆放水果,秉烛焚香,点烟敬酒,敬献花圈,鞠躬致敬。饱含热泪的王农大声朗诵起自己撰写的“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的悼词,并作慷慨激扬讲话:“今天,我们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中条山下,黄河岸边,在这里隆重纪念抗日英烈,在我们一生中缺乏这一段历史知识,今天来到这里就是补上这一课。当年强大的倭寇用军刀割开我们大半个中国,他们的身躯就是我们最后的国土,西北守军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我每次参加纪念抗日英烈和关爱抗日老兵这种活动时,总让我情悲心伤。如今,那些耄耋之年,艰难度日,荣辱负重但却又顽强在世的抗日老兵和当年风华正茂,共负国难,慷慨赴死,笑战沙场,但又魂飘四野,为国而战的捐躯者都是我中华民族之人杰鬼雄。我们今天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情,略表绵薄之意,是我辈今生之幸事。此处虽无枪林弹雨也非炮火连天,但一样感到壮怀激烈。好在人民是善良的,历史是血写的,总有一天历史将会为他们浓墨重彩,光荣将永远属于爱国者……” 王农的讲话真挚、朴实,流露出崇高的精神和境界,让在场的老兵甚为感动。 
        望着隆重、严肃的场面,低沉的乐曲和身穿黑色缓慢手捧迎接19位远征将士遗骸的队伍。王农凝重的眼神,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当年河南洛阳老兵王之平回到阔别七十年的家乡,热泪盈眶在会议仪式上他,收到两瓶最珍贵的礼物。一瓶是故乡的黄土,一瓶是黄河的水,他哽咽了。洛阳到他的村子只有几十里,对他来说已经走了几十年,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要了一碗家乡的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眼泪不断地流淌。广西老兵刘世荛,1941年出征缅甸抗日,已是94 岁高龄的他无国籍,持有泰国难民证,在领事馆帮助下,他终于拿到回国证明。那一刻他哭了,见到了老泪纵横的妹妹,他又笑了,告诉沿途的乡亲们:“我回来了,回家了!”,并在家人陪同下前去祭祖。在“坟前”老人久久不能言语,因为他的膝盖僵硬无法跪拜而默默地流泪。江西90多岁的刘辉,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见到七十多年前唯一的伙伴高兴地拉着他的手,想看看村边那棵“老樟树”,真的感到回到了孩提的时候,激动地流下泪喃喃地说:“这是真的,真的回来了!”给周围的人讲起了发生在身边的战争,他的述说感染了年轻人,在他们内心掀起了不忘国耻,将祖国建设更为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决心。
王农还亲自给健在的15位八、九十岁高龄老兵每人发放慰问金。老兵们接过王农的慰问金时都感动得说不出话,向他的善举行军礼。在医院,王农握着病重的张子文老人的双手,满含热泪激动地说:“您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为人民立功了!”王农一行还支持云南历史研究及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建设捐资、寻回中国军人境外作战烈士遗骸迁回金等活动共计20万元。 
        同年9月13日,王农一行赴缅甸寻回流落异国他乡72年的19位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并迁回祖国,并和几位九十多岁的官兵返回故里,这一壮举感动了许多人。
之后,每年的清明,王农都要率陕西各界及当地群众,来到山西中条山下,祭奠八百壮士跳黄河的壮举,接受革命先烈大无畏牺牲精神的教育。
                                        国家有难 义不容辞
       王农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抓紧时间活,活出精神,活出风采。”他就是这样一个雷厉风行,认准、决定的事一定要实现,从不留遗憾。我曾问过他:“你为什么能放下一切,去办公益。”王农的回答很实在:“我想多为困难知青,困难百姓做点事,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我也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因为我爱这个国家,爱这片土地和人民,所以我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高兴,踏实。”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朴实的行动,他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感染着子孙后辈。
1998年南方洪水和云南地震,他不仅带头捐款、捐衣、被褥,还组织全体职工捐款,捐物。
        1998年9月26日王农和他的同学一起回到千阳县上店乡插队的地方,捐送10万元输变设备和村小学2万元捐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王农不顾几天劳累,立即带着工人,设备、物资前往,并一路义务抢修线路,为抢救群众赢得时间,捐款10万元,捐赠电力设备30万元。2008年2月春节刚过,这一年南方雪灾,他亲自带领11名精明强干的员工,带着三辆车行程2000多公里,穿着迷彩服,带着吃的、喝的、工具,设备驰骋几千里,火速赶往灾区,在短短几天里,他的团队为七个自然村恢复电力供应,在江西灾区战风雪,抗严寒,趟冰水,登险峰,义务抢修线路。当地指挥部送来了粮食、被褥、雨衣和胶鞋,他们都不要并告诉人家:这些物资来时都带好了。指挥部负责人问王农:“你们要什么?”王农坚定地说:“我们要干活儿……”他的团队被当地称作西安来的抗冰义士并传为佳话。2010年8月当舟曲泥石流时,他命令全体工人整装待发开着五辆满载的水、米、面、衣、被和20多名职工急速前往。
当我问王农:“什么精神支撑你前往救灾?”他爽朗地回答:“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国家有难,公民有责,我们不扛谁扛,我们捐钱捐物捐人,是志愿者,为了灾区人民的安康尽我微薄之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与华商报联合在陕西举办老三届知青三十周年、四十周年出资办图片展览和所有场地费用。
        王农先后出资230万注入帮助知青困难基金会,用于资助知青活动、助教和帮助生活困难知青等。
                                     知青精神 发扬光大
       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燃烧几次,在这个喧嚣、浮躁,改革的时代,又有多少人可以静下心来,全身心地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的却是他人的利益和幸福。王农就是我们知青中的一个,他是我们知青中的楷模,在他身上散发出不可战胜的知青精神文化追求。要踏实的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件事,靠激情,也靠理智,靠热情,更靠坚持。
        正如王农在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会上的肺腑之言:“我们这一代参加并融入到人类一次历史上最大的迁徙中,影响之大,波及整个中国社会,牵动了几千万个家庭,影响上下三代人。
        “上山下乡,让我们用学到的浅薄文化知识和城市文明,用新的思想、理念、习俗、思维方式,潜移默化渗透、改变着贫穷、落后和固有不变的农村生活意识、习惯和不良风俗。
        “上山下乡,让我们用青春活力带着狂热、青涩的幼稚、冲动,置身于农村广阔天地,重塑自我也分享收获的喜悦,面对原始、封闭和落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开始思索、追问、认知和定位。
        “上山下乡,让我们用尚未成熟的身躯和理想,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甚至将青春和生命托付给为之奋斗深爱的土地。
        “上山下乡,让我们在农村学习到更多的社会知识,了解中国农村底层生活的真实,在艰苦中奋斗,在贫困中成长,成熟。
        “我们是苦难、不幸的一代,也是最热爱、忠诚于祖国的一代。从这片炙热,厚重的土地上走出来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有默默无闻工作、平凡、奉献的一代,还有留守在异乡,农村安家落户一代有文化知识的新型农民。
        “今天的农村富裕,离不开知青当年上山下乡所做的铺垫;今天的安定团结,也离不开知青热爱人民忠于祖国的坚定表现;今天的改革成果,绝离不开知青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今天的和谐稳定,更离不开知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博大胸怀!”
        知青王农用他的语言、行动、精神,引领、传递着正能量,为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梦”传播构建起对接的重要桥梁,为这个社会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美好和感动。 
(作者,原延安地区黄龙县圪台公社北京知青,本刊有删节,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王农在赴滇西慰问抗战老兵送行捐款仪式上

(责任编辑:铁滨)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