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回眸反思知青运动40年,淮北上海知青联谊聚会

时间:2015-10-15来源:知青网 作者:范康明 点击:
2008年12月27日,回眸反思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安徽省太和县上海知青联谊聚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1号报告厅隆重举行。这是迄今为止安徽省太和县上海老知青所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联谊聚会,当年下乡插队到太和县17个公社的上海知青160余人欢聚一堂,其中还

 

2008年12月27日,“回眸反思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安徽省太和县上海知青联谊聚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1号报告厅隆重举行。这是迄今为止安徽省太和县上海老知青所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联谊聚会,当年下乡插队到太和县17个公社的上海知青160余人欢聚一堂,其中还包括后来进入太和县化肥厂、广播站工作以及插队界首县的上海知青。
27日,上师大的整个校园内洋溢着原插队于安徽太和县的上海老知青聚首时的激动、兴奋和热烈的气氛。这次聚会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了由太和县上海知青自己写的纪实文学作品《滚烫的泥土——三个上海知青的往事》一书而引发的。原太和县赵集公社徐小树看到新书《滚烫的泥土》之后,当即买了几十本,并将新书发给了原宫集公社上海知青宋亦生、汤立强以及宋集公社的李健、王佐云、高建平等人,引起很大反响。由于2008年12月恰好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聚会策划者们觉得在这个时候搞一次太和县上海知青联谊聚会是很有意义的。在他们的努力下,这次太和县上海老知青的聚会终于在上师大如愿举办。

联谊聚会由原太和县广播站的上海女知青邓晓明(原太和县三堂公社插队知青)主持。上午10点20分开始了聚会首项议程内容,主持人介绍了这次聚会的议程、与会者的人数,以及聚会筹备组筹备组织这次聚会的情况。随后开始播放专门为本次聚会而制作的《南京知青之歌》(当年知青最熟悉的歌曲)和《老知青之歌》两个MTV,以及一部片长15分钟、介绍原太和县上海知青日前参加上海“2008知青学术研讨会”情况的纪实片。聚会议程安排了几个老知青的发言。首先发言的是聚会主要召集人徐小树,他对新书《滚烫的泥土》作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指出新书内附有的一张《悠悠岁月曲,浓浓乡土情》的纪实片光盘,片中记录了老知青回访故地的情景,叙述到当年知青之间以及知青和乡亲们共同劳动生活的一系列故事。他说:这些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是由于在那段不堪回首的知青经历之中,纪实片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人性的真善美,这种超越阶级、超越时代的人性美,是片子最动人的地方。与此同时,他也对新书提出了中肯的批评,认为反映当地老乡的故事不多是该书的一个缺憾。原宫集公社上海69届知青汤立强在发言中讲述他们当年在农村时怎么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的生动而形象的故事,并总结说:在农村插队的整个生活过程带给自己和他们知青户知青的感受是“我们成长了、成熟了,并在这个经历中,树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他说,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的理想也好,情感也好,都是由于那段生活经历所带来的结果”。会议进行过程中,主持人特别告知大家,当年太和县宋集公社的上海69届知青杨晓渡,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前来参加聚会,特地给徐小树打来了电话,让徐小树转达他对今天参加联谊聚会的全体知青的问候!
最后发言的是范康明,他向大家介绍了他与杨继东、吴浩作为太和县上海知青三人分头写作《滚烫的泥土——三个上海知青的往事》一书的情况。他说,为了力求叙述的真实性,他在写作过程中终于越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坎,直面自己坎坷的人生而无怨无悔。原原墙公社上海知青李兴无专门前来为聚会献上了《再见了,大别山》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两首歌(见相册)。原太和县蔡庙公社上海女知青王令之为本次聚会专门写了一首长诗《遥远的乡情》(见相册),朗诵此诗时她那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博得所有老知青的热烈掌声。午宴时,许多拿到新书的老知青们,簇拥在《滚烫的泥土》三位知青作者身边要求签名,那热烈的场面令人感慨和激动。

范康明/2008年12月30日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