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有的逐渐隐退,有的继续传扬--趣话端午小习俗

时间:2019-06-01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一琼 点击: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特别是划龙舟与吃端午粽,这两大习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这些节俗都有着祈福、消灾等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此外,源自于端午节的节俗还有很多,比如饮雄黄酒、画额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节俗也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不断变化。记者在采访西区雷允上时获悉:雄黄的使用,因为涉及到安全性,已经被逐步替代了。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具体做法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有的地方还有画额的习俗,即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以求驱避毒虫。常用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但是,雄黄本身也有毒性,其使用的原理颇有“以毒攻毒”的意思,如果剂量控制不好,会给人体带来危害。早些年,每逢端午就有人来药城单买雄黄这味药材,用于制酒或制作成香囊、烟熏剂等等。但如今,雄黄已经被严格管控,药城也已不再进货,而是向消费者推荐更安全的熏香药剂,比如菖蒲、艾叶等等。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端午时节还有一些古老习俗,比如采药、制凉茶等。民间习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有效一说。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