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杂谈 >

北大教授郑也夫:鸿鹄、质疑,与一段往事

时间:2018-05-07来源:北大社会学系 作者:郑也夫 点击:
看过林建华校长的道歉信,我同很多网友一样,认可其文风质朴和态度坦白。但是也正是从其坦言中,我发现了一个远比白字更大的问题。 先说白字。念白字是中国文化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有几个人敢说一个白字没念过。我上大课点名时常常见到不认识的字,索性直接问
 

看过林建华校长的道歉信,我同很多网友一样,认可其文风质朴和态度坦白。但是也正是从其坦言中,我发现了一个远比白字更大的问题。
 
先说白字。念白字是中国文化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有几个人敢说一个白字没念过。我上大课点名时常常见到不认识的字,索性直接问该同学:你名字中的哪个字念什么。而林校长的问题有二。其一,如网友说,鸿鹄不是生僻的词汇。其二,为重大仪式的致辞,事先要精心准备的。戴高乐和丘吉尔的即席演讲能力举世闻名。戴高乐的儿子对记者透露底细:“我爸爸一辈子都在准备演讲稿,他和丘吉尔的差别是他承认,丘吉尔不承认。”为准备陈子明悼词,我之前最少念过五遍,而且在稿子上标出了重音。我的不幸是,偌大的灵堂中居然不给麦克。让一个在发声上精心准备过轻重抑扬的人,措手不及。文化水平既定,苛求何益。我的谴责是,这是有备而来的发言,不是对即席突发的应对,阁下是怎么准备的。有不够敬业之嫌啊。
 
但与道歉信中所暴露的另一个问题相比,念白字就是小事情了。道歉信中他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如果不是他在这里提出,即使我读过他的庆典致辞,也很可能“忽视他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而我以为“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是比念一个白字重要百倍的事情。
 
我们先从“质疑”说起。质疑是怀疑精神的体现。马克思在对他女儿的自白中说他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怀疑,何来问题;没有问题,谈何解决。密尔说:即使是一个千真万确地道理,经怀疑后接受,和当作教条来接受,是大不一样的。我们不谈怀疑精神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毕竟社会是有分工的。但至少,对一所大学而言,怀疑精神是至关重要,它当然会“创造价值”。而恰恰是在面对怀疑精神上,北大的多数教师们与管理者在认识上一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九十年代初叶,我到北戴河讲课,与时任北大副书记的林炎志住在一个房间。或许因彼此都有了解,虽初次见面,努力以朋友相待,相互刻意寻找公约数:我们都爱游泳,中学时代都是跑800公尺的好手。因此相谈愉快。返京时又是两人一同乘坐火车。车上他翻阅一本老教授回忆北大的图书,翻到张中行的那篇,指着其中强调怀疑精神是北大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一处,问我:怎么能这么说呢,这太不对头了吧。我已经忘了我怎么应对的了。只是记得,我听后首先是震惊,震惊在看待大学精神上,教授与管理者的深刻差异。应该说,林建华校长的坦率,让我们领受到更大的震惊。因为林炎志先生是私下与一个朋友切磋此事,而林建华校长是面对全校师生、乃至全社会,堂而皇之地宣讲“质疑无价值”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一个错别字上,林校长可以立即道歉。我却很难相信,在价值观上我能说服他。但是这番道理我必须讲,因为这关乎北大精神之核心。
 
关于“焦虑”也说几句。家兄是建设部前负责人之一。一次他问我北大毕业生们的精神面貌如何。我说:我的研究生们多数是农村子弟,眼下几乎都是房奴,很多都是父母砸锅卖铁还要举债帮助他们买房结婚;尽管他们不和我谈这些,但我可以感到他们内心的悲戚。家兄听后叹气说:这是我们住房政策的罪过。他也算是住房问题的管理者,但他对国家住房政策能有多大作为呢。从朱镕基总理文集的最后一篇,我们可以看到他不赞同发展私人轿车,可是在任时他对此有过作为吗?难有作为也罢,但作为管理者对无可奈何的焦虑者说一句“焦虑不能创造价值”,是否分寸不当。
 
近期,敝人写于十年前的一篇旧文“丑陋的北大人”在网上传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那一年我系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虚假成分。答辩委员会的一致结论是推迟半年毕业,重写一篇论文。系领导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下否决了答辩委员会的结论。矛盾上交,一直吵到校级领导。我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在我们摆出全部情况,系领导听后放弃辩护时,校级领导却在连续两次会上,劝说我们宽大那位同学。他们大概不会想到,他们的声誉在多数与会教师的心目中一落千丈。这一幕令我们黯然神伤。古人云:国家兴亡,食肉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在一个校园中,大家对北大名誉的理解与珍重竟存霄壤之别。”
 
系内矛盾上交到学校,与我们约谈的就是时任副校长的林建华先生。这是我与林校长的一面之缘。林校长当时态度平和、不站队。但过后教务部的领导竭力劝说这个答辩组的教师放行作弊的同学。因认为这是校方的意思,林副校长的形象在我系这些教授心目中一落千丈。
 
接下来披露一下过后发生的,也是我从未讲述过的事情。
 
当时是两名本科生涉嫌抄袭剽窃。有一名的论文好得出奇。参考书目中外文书几十本,更有海量的亲自调查的材料。答辩会上,这两方面都漏出马脚。最后一刻我问她:调查有录音或笔记吗,还保存着吗?她说有。我说:回宿舍拿一趟。只要有调查记录,任凭她论文中的其他不实之处,我都准备放行。但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答辩完毕,她也没有回来。此时该同学已经获得美国大学的全奖。而答辩会上的结论是重做论文,延迟毕业。稍后该生又伪造了调查采访的录音。随矛盾上交,此事在我系师生中成轩然大波。在几方对峙,我坚持不退让之时——我的态度系内师生皆知,该同学来电话要和我面谈。我一再表示不同意面谈,她再三再四地坚持,最后她来到我家。见面后就说:我是作弊,我钦佩您的态度和眼光,我只对你一个人讲,我也必须对一个人讲出此事,不然我心里堵得慌。在教务部和我系教师座谈会上,我只分析论文,不谈该同学和我的谈话,因为那是私人谈话,不该作为证据。经过激烈争论后,达成妥协:两名涉嫌剽窃者,刚才说到的那位延迟毕业重写论文,另一位放行通过。放行的这一位,日后到香港读书,一年后再次作弊被学校开除。如此结局,让人唏嘘。
 
拙文“丑陋的北大人”中那一段落的结语是:“同在一个校园中,大家对北大名誉的理解与珍重竟存霄壤之别。”这里加上一句:大家对北大精神的理解,也存霄壤之别。
 
林校长道歉信的结尾,表达了他对一个白字导致大家忽视了他的重大思想感到失望。我认同他的大小之别。愿与林校长和大家一同关注、讨论更大的事情。

附:

点评北大林建华校长的道歉信
 
作者:涂鸦居士
 
     前几天,林建华先生在北大120周年大会上发言,读错了两个字:“鸿鹄”的“鹄”,“莘莘学子”的“莘”。事后,网上一片哗然,微信群里,“身后是非谁管得,满群尽说林校长”。听说林校长今天发出道歉信了,我很欣慰,承认错误,这是走出错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这是很好的态度。今天很忙,直到晚上才有时间拜读林建华先生的道歉信。读完之后,我没有感动,只有叹息。我想点评一下林校长这封道歉信。
 
标题:致同学们
 
正文:
 
亲爱的同学们,(逗号应为冒号)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这句话是病句,没有主语,要加一个“我”字。“鸿”字没读错,“鹄”字读错,错在哪里他似乎还不明白。)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中国文字是形声字,不存在“发音”,而是“读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此句不通顺,应说:“文字功底不应该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多用了一个字:“是”。)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无主语句子,属于病句。)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小学几年没有课本,老师教什么?这句话与下文读“语录”、“老三篇”等句子互相矛盾,真实性存疑。)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估计毛粉看到这里要吐血了。)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破折号只有一半,书名出现重大失误。)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这里少了一个谓语:“读”。)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语录”和“老三篇”都是专用名词,必须加引号。)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其他”用错,应为“其它”。)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专用名词“毛选”也应加引号。)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这句话少了一个介词:“在”。应为:“在中学上政治课时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这些都是专用名词,其上必须加上引号。)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也字多余。”)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这句话省略了不该省略的句子,显得不通顺。应加上一句:“若是试卷分值不是这样设置,我就可能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点评:校长写这些古旧历史,有把读错字的行为归咎为自己中小学老师的目的,有为自己辩解的意味。作者没有认真深刻反省自己,读了大学后,直到如今有近五十年时间,作者有的是时间和条件,为什么语文知识没有长进?让中小学老师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背锅,这是推卸责任的想法。)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这话有为自己开脱过失的意思。“我”跟所有人都一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犯了小错,不应该大惊小怪。作者回避了一个问题:人人都会犯错,但作为一个北大校长,犯这样低级错误,有德不当其位,功不当其禄,能不当其官的嫌疑。)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我所有重要讲话”,这句话没毛病,但过于少廉寡耻。依我所见,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包括金正恩三代,都不曾厚着脸皮说:“我的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在道歉信中顺便推销自己的著作,真会见缝插针啊。)
 
        我是会努力的,(“是”字多余。)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校长这是耍无赖了。校长低估了读错字音的影响,对文字工作认识不足,这道歉的诚意在此大打折扣。)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他准备一辈子都要读错别字,倚老卖老之态,顽固守错不肯进步之心,流于笔端。)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我”无知并非耻辱,无知让人发现并关注了,才是耻辱,这是什么逻辑?求真求实、反躬自问的诚意何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点评:读到这里,相信各位北大教师和学生如蒙五雷轰顶。校长之错,不仅仅是读错一个字音,作为一个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大学,校长居然否定质疑精神,这比噩梦更可怕。“大胆质疑,小心求证”,这是胡适先生的名言,如果这句话都成了错误,焦虑和质疑都被否定了的话,那北大还有什么精神可以继承?北大还有什么荣耀可以再生?还有什么追求探索真理的空间?)
 
      再次致以歉意!(这句话来得突兀。)
 
      热爱你们的校长,(这里应该用冒号。这个逗号用错了,让自报家门的话摇身变成一句吓人的号召:“(请)热爱你们的校长!”这句话与道歉信的本意牛头不对马嘴,属于重大措辞失误。)
 
      林建华(整封信,唯有这三个字没有语法问题,只是排版错误,应放在右下角,不应蹲踞在左下角。)
      涂鸦居士对这封信整体点评:
 
     林校长的这封道歉信,病句颇多,标点符号错误严重,读后不仅看出他语文功底浅薄,思想深度缺乏,而且发现他在事情发生之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失误给学校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导致严重破坏北大形象的后果。林校长不仅学识修养欠缺,而且缺乏诚意,缺乏深刻的反省认识。迁怒于人之言虽然没有,但迁错于人、迁错于时代、为自己开脱过失的言词比比皆是。
 
      通过这封信,我们能看出北大林校长学识修养、道德修养非常粗劣。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北大的领头人如此,可以推知北大的学术生态、管理圈内生态极度糟糕,令人担忧。外国有人说,中国的大学,就是一个笑话。这话不完全对。但若有人说北大林校长的道歉信是一个笑话,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