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宇代表
朱国萍代表 今天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境内外媒体开放。两个多小时的审议和问答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王建宇和朱国萍两位代表发言中的两个小细节。 从科技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 王建宇代表是2017年底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作为量子卫星“墨子号”研制工程的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发射总指挥,他对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句话印象深刻,“载人航天、量子通信都是我亲身参与的项目,听到的时候特别感动。” 而另一个令王院士感动是报告中提到的,“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王建宇代表说,过去的科研经费使用政策,没有很好地解决重物轻人的问题,“听了总理的报告,觉得这个问题有望解决。我们希望能从科技的春天,发展到创新的春天。” “老人不会用智能家电”让代表陷入思考 “子女花大价钱买的智能家电,操作复杂,功能繁多,但老人不会用,放在家里基本成了摆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居民区书记朱国萍的一番话,让现场代表笑完后陷入了思考。 作为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小巷总理”,朱国萍代表每次发言都十分“接地气”。今年她发言中说的内容之一就是信息化时代,如何让老年群体跟上变革、享受便利。 “不会用自助机器,在银行排队老年人吃不消”“地铁站的无人售票,让老年人走投无路”“最要命的是去医院看病,不会网上预约,专家门诊基本没戏。即便是打电话让子女帮忙,好不容易到了医院,还被告知必须出示预约者本人手机。子女那么忙,怎么可能把手机贡献出一整天给老人看病?”……朱国萍代表说,现在我们身边的智能化新设备越来越多,但面对老年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信息化时代也不应该把他们抛弃。 朱国萍代表希望,民生类信息化工程要有托底预案,保留一定比例传统渠道,如老年人绿色通道等;另一方面,各种智能应用也要注意适老化开发,“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到这个问题不要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掉了队”。
一个是高大上的科技创新,一个是接地气的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两位代表的发言彰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锐气和温度。正如朱国萍代表所说,“除了关注那些轰轰烈烈的改革大事,也不能忽略城市街坊里的鸡毛蒜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