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 [往事] 李克强的知青印记 日期:2017-10-24 18:59:01 点击:498 好评:0

    1974年3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口号下,李克强与其他同学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中,乘坐大客车向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进发。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有帝王之乡之名。从城市来到这块偏僻贫穷的地方,李克强可谓历尽艰辛。据当年...

  • [往事] 《知青的故事》序 日期:2017-10-24 16:18:39 点击:347 好评:0

    2017.10.15-17,原江苏生产建设兵团24团(南通农场)的知青,在徐卅举行了第四届大聚会。本届聚会最大亮点,就是编辑出版了一本由130名知青以亲历的生活故事记录下了那段蹉跎岁月。《知青的故事》里230篇回顾文,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了这一段历史,这一代人在大...

  • [往事] 遥远的大兴安岭,永存记忆的,是那温暖的木刻楞 日期:2017-10-10 16:31:17 点击:286 好评:0

    温暖,是我对木刻楞一直的感觉。 踩着嘎吱嘎吱的雪径,顶着雪花,绕过小河,在大兴安岭森林中一个山坡下有栋木刻楞,窗口散着柔柔的灯光那就是我温暖的家。每次放学归来,我就复习着这种温暖的感觉。我对木刻楞的好感一直保存至今,并对木刻楞有着超乎寻常的...

  • [往事] 最难忘的一次探亲路 日期:2017-10-10 15:50:50 点击:441 好评:0

    那是我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团二连第二年 (1972年) 夏天的夏锄时节,全连都在麦场边四号地会战铲大豆。午饭不久,我的右下腹部剧痛难忍,疼得蹲在地上站不起来,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淌是上海的知青施德润赶紧过来,把我背到地头送水的马车上,紧急送往...

  • [往事] 我所经历的清华百日大武斗 日期:2017-10-07 10:22:16 点击:1842 好评:8

    文革期间,清华大学红卫兵组织井冈山兵团分裂为两派。一派以工程化学系学生蒯大富为首,称为井冈山兵团总部,俗称团派。另一派以工程力学数学系学生沈如槐为首,称为井冈山兵团414总部,俗称414派。两派的人员则分别称为老团和老四。 清华大学几万名师生员工...

  • [往事] 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不该遗忘 日期:2017-10-05 16:24:59 点击:302 好评:0

    重庆至宜昌航道超过600公里,远大于英吉利海峡的航程,而三峡水道的自然条件也更为险恶;并 且完全依靠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正因为此,宜昌大撤退更不应被人忘记。 资料图片 日前,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在各大院线上映,带领观众重温了二战时欧洲战场上发...

  • [往事] 逝去的美丽 日期:2017-09-25 12:14:28 点击:378 好评:0

    老照片上的这个姑娘清纯而美丽,她就是已故的天津女知青李建建。美好的人和事一旦毁灭,常会带给人更多的震撼,李建建之死,成了北大荒知青恋爱故事中一个悲情符号。 在天津荒友活动的召集人胡宝平的介绍下,我见到了李建建的父亲88 岁的李德宣。老人慈眉善...

  • [往事] 鏖战群狼 日期:2017-09-19 15:54:39 点击:406 好评:0

    1969年1月,天寒地冻。据当地老乡回忆:那年,北大荒格外寒冷,是多年来少有的低温气候。可不是嘛,上山打石头的男生、排水的女生先后出现了冻伤脸、冻伤手、脚的情况。不过,冻伤的都是些知青,当地青年和老同志咋的不咋的,一个个完好无损。 一大清早,司...

  • [往事] 白桦林杂记(十一) 告别黄浦江,奔赴北大荒 日期:2017-09-16 16:16:31 点击:371 好评: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全国各地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而我们六八届还是一片红,也就是全部下乡。当时有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云南等地可报名,我选择了黑龙江。考虑到是建设兵团,属部队序列,有工资。当时,报黑龙江兵团还要求本人表现好,家庭出身好...

  • [往事] 插队记实(上部)) 日期:2017-09-15 17:10:14 点击:5905 好评:2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中上海知识青年在淮北农村插队生活的纪实性历史文学作品。作者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和一批同时插队的上海知青所亲历的苦难,以及青年们在逆境中的挣扎与奋斗,情节生动,发人深思。书中反映了那特定时期真实的历史气...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频道/列表)底部图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