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养老托育新解法 呵护“一老一小”幸福

时间:2025-01-04来源:上海老年报 作者:彭 玥 点击:
一头是绚丽的夕阳,一头是初升的朝阳,一老一小既是情牵万千家庭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大事。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养老和托育的行业结构及服务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申城部分托育机构转型成为养老机构,还有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引入

 
  一头是绚丽的夕阳,一头是初升的朝阳,“一老一小”既是情牵万千家庭的关键小事,更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大事。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养老和托育的行业结构及服务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申城部分托育机构转型成为养老机构,还有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引入了托育功能,探索“老幼共托”的融合照护模式。
 
  从园长到院长  见证托儿所转型养老院
 
  这是一家位于茅台路460弄小区内、早已与居民区融为一体的敬老院,不少居民都知道,这里曾洋溢过孩童的欢声笑语。
 
  走进长宁区颐养敬老院,丁玲至今记得,一楼的走道左侧连接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在改造敬老院时扩建的。20多年前,这家为周边居民所熟知的托儿所正式转型为养老机构。曾在托儿所担任园长的丁玲也转换身份,从护理员、财务人员一路做到了院长。“当时,楼里的结构和软硬装都是按小朋友的需要装修,老人入住就要重新装修。”丁玲回忆道,因为当时建院标准较为简单,为了改建出理想中的敬老院,她和同事走访了多家养老机构,又加入了自己的设想,这才有了后来的颐养敬老院雏形,“后来验收人员来这里检查后,还开玩笑说我们这里有点像托儿所,其实我们是把托儿所硬件上一些好的经验保留了下来,比如温馨的墙面布置等”。
 
  托儿所变身养老机构,听起来有点“魔幻”,其实改建背后也有不少相通之处,“比如托育机构对消防、食品卫生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转型敬老院后,这些仍然可以参照。另外,我们的工作人员曾经是照护过小朋友的老师,他们有耐心和爱心,这些对于照护老人来说也同样适用”。
 
  由于嵌在社区内,不少周边的“小宝贝”和“老宝贝”都先后在这里被照护过,丁玲说,虽然功能转变了,但居民对这里的信任没变。因为有着丰富的“幼转老”工作经验,2017年至2018年间,丁玲被调往另一家由托育机构转型的养老院工作。
 
  事实上,除长宁区颐养敬老院外,长宁、浦东先后有多家托育机构转型养老院。此外,一些社区的配套用房也从原先的托幼功能转为养老服务功能。不仅申城,浙江金华一家拥有25年历史的老牌幼儿园已变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山东济宁的三家幼儿园转型为托老所,湖北武汉也有托育行业从业者转做养老服务行业,全国多个省市已开始了“幼转老”的尝试。
 
  养老+托育  老幼都能各取所需
 
  在上海,还有一种“老幼共托”的模式也悄然出现。金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位于浦东新区佳乐路,走进中心,转角的玻璃门后便是用围栏隔出的“宝宝屋”。用折纸和彩绘装饰的墙面,铺着地垫的活动区,适合小朋友的低矮书架上摆满了各式绘本,益智类玩具也在活动区触手可及的地方。上午10点多,七八个幼童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正围坐在一起开展活动,而其中,由祖辈带着小朋友来的,占了绝大多数。
 
  在“宝宝屋”的旁边,就是专门为老人设置的茶室。60多岁的张先生说,之前去过好几家“宝宝屋”考察,最终选择把小孙女送到这里来,看中的就是老幼能各取所需。“老师带着宝宝做游戏的时候,我在这里喝喝茶,爱人去楼上健个身,还能在健康小屋里量个血压,咨询一下医生。”
 
  在这里,面向老年群体的多功能厅、智慧健康小屋、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认知障碍支持中心等,一应俱全。“我们承接了四五家‘宝宝屋’,只有这一家是把老人和小孩的服务放在一起的。”参与“宝宝屋”运营的社会组织禾平公益负责人认为,养老和托育融合在一起的模式是一种创新,值得推广。
 
  “一老一小”共处一室,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来中心活动的老年人,看到可爱的小宝宝,脸上的笑容都多了。”金桥镇副镇长郑敏表示,嵌入老年活动中心的“宝宝屋”既可以给幼童提供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和专业化的托育服务,还可以满足老人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等多元需求,让带孙辈的老人可以实现“两者兼顾”。
 
  像这样将“宝宝屋”嵌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模式已在沪上多个社区进行了探索,静安、普陀、闵行等区的部分街镇已成功打造此类“老幼共托”融合照护模式。
 
  人口结构变化  促进“一老一小”融合发展
 
  随着出生率下降、生源减少等因素,近年来,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在园人数也在减少。事实上,面对这样的变化,不少人对此提出了建议,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将已关闭幼儿园改造为老年活动中心的提案》。
 
  事实上,“一老一小”问题始终是政策关切。《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促进“一老一小”融合发展。将养老托育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家门口综合服务体系,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在社区为活力老人带养婴幼儿提供场地、设施等便利,开发针对性育儿指导课程,助力隔代照料。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各地要统一规划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城市“一老一小”等整体解决方案。此外还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
 
  业内说法
 
  推动新模式健康发展  提升“全龄满意度”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模式转变,业内有不少“幼转老”“老幼共托”的亲历者。万宏养老集团党支部副书记高莉表示,万宏旗下有四五家由托幼机构转型而来的养老院,“这些托幼机构扎根社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配套成熟,这些都是建造养老机构所需要的。所以,当时的转型很成功,转型后的养老院也营运至今。”
 
  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认为,托育机构与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科学的适老化改造,对保安、保洁、幼教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这样有利于盘活现有资源,快速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养老资源紧张的问题”。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幼转老”转型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政策法规限制、资金投入问题等。“老幼共托”模式兴起不久,同样存在幼儿与老人照护专业有壁垒、收费机制和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问题。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原主任、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殷志刚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就已进行过托幼机构转型养老机构的探索。如今,我们的城区建设不仅要体现老年友好,更要实现全龄友好,“幼转老”“老幼共托”的探索和实践无疑提升了全龄满意度。建议相关部门顺应人口结构调整变化,出台规范性政策文件,加强指导和监管,培育更多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推动“幼转老”“老幼共托”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