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为2000余名“老伙伴”志愿者开展培训,提升服务高龄老人能力
截屏图片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老年人身边,活跃着一群“老伙伴”志愿者,他们结对社区中的高龄独居老人、孤老,关爱、帮扶这些“老”老人。
如何成为“老伙伴”志愿者?“老伙伴”在做志愿服务时又会遇到什么难题?自十月中下旬起,徐汇区陆续为全区2000余名“老伙伴”开展培训,在提升志愿者积极性和实务能力的同时,也让这群可爱的老年人走进人们的视野。 “我们学会了,回去能教更多老年人” 11月19日一早,徐汇区斜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上百位“老伙伴”齐聚一堂,在不同行业志愿者讲师的指导下,展开2024年度“老伙伴计划”志愿者培训。 培训课程对“老伙伴计划”作了解读,还带来不少实用干货。来自腾讯华东总部的志愿者讲师针对“老伙伴”需求,聚焦于日常沟通技巧与微信实用技能,帮助“老伙伴”系统学习和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应用操作。“像今天教的微信使用方法,很实用,我们学会了还可以教给结对的老人。”志愿者金阿姨表示。 警官志愿者讲师则通过多个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视频,为志愿者们讲解了网贷、冒充熟人、线上投资等诈骗手段,并希望志愿者们将知识带给结对老人,大家一起守牢“钱袋子”。 据徐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高“老伙伴计划”参与者的实务能力和积极性,自十月中下旬起,陆续在13个街镇,为全区2000余名“老伙伴”带来培训提升课。“‘老伙伴’志愿者已成为社区中不可忽视的为老服务力量。通过提升培训,不仅让帮扶对象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关爱,也让志愿者从中收获快乐与成就感,在积极的循环中,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彩、美好。”相关负责人表示。 只要结对老人有需求一个电话他立刻上门 现场,几位优秀“老伙伴”作了经验分享。“做志愿者,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沟通技巧、处事应变能力,更要有使命感。”67岁的张心钊的一席话赢得了在场志愿者们的共鸣。 张心钊所居住的平江路某弄是个老旧小区,在加入“老伙伴计划”后,由于结对老人住得较为分散,他自费买了一辆电动三轮代步车,在小区里行驶,老人有啥需求,一个电话立即上门。 不久前,小车还担当了一次“救护车”的角色——年逾八旬的袁阿婆在家不慎摔倒,情急之下,她第一时间想到了张心钊,一个电话,张心钊立即开着三轮车,先把袁阿婆护送到弄堂口,然后乘车陪同老人去医院,由于送医及时,除皮外伤外,老人并无大碍。“太感谢了!”阿婆感动之余想送点钱作为回报,被张心钊婉拒了。“如果需要回报,那就不是志愿服务了。”张心钊坦言,关爱社区老人要发自内心,以心换心才能得到老人的信任。 做了12年“老伙伴”像是处了一辈子的家人 宋铭芳担当“老伙伴”已有12年,说起如何和“老”老人打交道,快人快语的宋阿姨说了三个关键词:主动、热心、负责。在她居住的茶陵路某小区,她结对的高龄老人不少是相处了十多年的老邻居,而宋阿姨和他们更像是处了一辈子的家人。 有事没事唠个家常,需要帮忙时及时搭把手,都是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但宋铭芳都放在心上。90多岁的吴阿婆是独居老人,子女长年在海外,身边只有住家保姆。保姆刚来时,吴阿婆吃不惯保姆做的菜,宋阿姨那时几乎天天上门给吴阿婆烧菜烧饭,保姆还从她那里学会了几道本帮菜。即便之后吴阿婆开始吃保姆烧的菜,宋阿姨在上门时,还是经常会带去阿婆喜欢吃的茶叶蛋、红烧肉。“阿婆看到她来就开心,什么心里话都爱和宋阿姨说。”住家保姆由衷地说。 “老伙伴”喊话新伙伴:加入爱老助老“朋友圈” 在这些优秀“老伙伴”的带动下,有更多居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目前,徐汇区的“老伙伴”志愿者达2000多人,每位“老伙伴”最多结对5位需要关怀的高龄老人,这也意味着,1万余名高龄老人的生活里,多了来自“老伙伴”的关心与温暖。 正如受访“老伙伴”志愿者所言,“我们也要老的,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年轻伙伴的加入,让爱老、助老的‘老伙伴’朋友圈不断延续下去”。 据了解,本市自2012年起持续实施“老伙伴计划”,截至2023年底,全市约有4万余名低龄老年志愿者,为20万名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