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家床”服务,让居家养老生活更有品质

时间:2024-10-28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唐烨 点击:
家床护理员李晓艳在为李奶奶量血压。 家床护理员钟惠平在为庄奶奶按摩。 采访对象供图 李晓艳在老人家中烹制菜肴。 唐烨 摄 91岁的李奶奶与老伴身体硬朗。每周有钟点工帮忙做家务,子女也经常来陪伴。在外人看来,两位老人晚年生活安逸;但他们也有烦恼 86岁
家床”护理员李晓艳在为李奶奶量血压。

“家床”护理员钟惠平在为庄奶奶按摩。 采访对象供图

李晓艳在老人家中烹制菜肴。 唐烨 摄
 
      91岁的李奶奶与老伴身体硬朗。每周有钟点工帮忙做家务,子女也经常来陪伴。在外人看来,两位老人晚年生活安逸;但他们也有烦恼……

      86岁的沈奶奶前几年中风后行动不便,幸好她有三个孝顺的子女,轮流居家陪伴她;但每日寸步不离的照护,让年近六旬的子女有些吃不消……

      今年,两户人家都申请了黄浦区的“家床”服务。养老规划师根据老人身体情况与家属需求,量身定制了服务方案。在护理人员上门后,两户人家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作为上海最早探索“家床”服务的城区,黄浦区探索了“家床”服务中的一些好做法。目前,享受“家床”服务的老人数量稳居全市第一。

      记者 唐烨

      九旬老夫妇居家养老没了后顾之忧

      “晚年生活样样都顺心,就是每天烧菜做饭太麻烦了。”在位于鲁班路上的李奶奶家,91岁的李奶奶精神矍铄,她93岁的老伴身体也很硬朗。

      两位老人胃口不大,但要吃得精细:蔬菜最好是现炒的,老爷爷喜欢吃鱼,最好每天吃顿鱼。去年以来,李奶奶感到烧菜很吃力。社区食堂、为老上门送餐等服务,两位老人享受过;但觉得“吃家里现烧的,才合胃口”。

      今年上半年,李奶奶申请了黄浦区顾卞裘莉敬老院的“家床”服务。福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享老规划师”牛国帅上门为老两口量身定制了服务方案。“目前针对两位老人的‘家床’服务主要解决就餐问题,同时提供其他生活上的帮助。”牛国帅说。

      很快,护理员李晓艳来到李奶奶家。小李烧菜手艺很好,也特别注意为老人做饭时“少糖少盐少油”。李奶奶热情地带记者参观厨房。灶台上,正煮着的红烧鱼飘着香气,一旁还有一大份已经做好的土豆烧肉。李奶奶说,小李一周来两次,每次一小时,做好一餐午饭,另外让小李多做一些荤菜,李奶奶和老伴留着晚上吃。

      “她手脚特别麻利,很快就做完。厨房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最近换季了,她做好饭,还会帮我整理换季的衣服、晾晒被子。”李奶奶对现阶段的“家床”服务很满意。她说,未来,随着自己和老伴身体状况的变化,可能还会增加新的服务。

      “相较于家政与长护险服务,‘家床’的服务内容更广。”牛国帅说。

      目前,“家床”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身体照护、生活照料、应急服务、心理慰藉、健康管理、住家24小时服务等。“老人还可根据自身情况,从口腔清洁、助浴、理发、心理疏导、居住环境清洁、物品收纳、洗衣做饭、代买药、医院陪护、药品管理等服务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组合成个性化的‘家床’服务包,还可以动态变化所享受的服务包。”

      “一户‘家床’家庭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团队在服务,有享老规划师、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牛国帅说,“家床”服务一年365天不休。过年时,社会上经常出现“家政荒”,但我们“家床”护理员不会,过年时他们会轮流为老人服务,确保全年无休。

      贴身照护中风老人的女儿有了喘息时间

      无法照料自己的居家老人以及家属,能从“家床”服务中受益更多。

      86岁的沈奶奶前几年中风了。出院后,她腿脚不便,言语表达也受到了限制。沈奶奶符合“长护险”的申请要求,每周“长护险”工作人员会上门帮她做康复训练;但老人的生活起居,还需要人贴身照护。幸好,她有三个孝顺的子女,轮流住在她家。

      记者采访当天,轮到大女儿沈女士照顾沈奶奶。沈女士说,母亲平时走路、上厕所都要人搀扶,洗澡也要人帮忙。晚上,母亲要上几次厕所,自己都要帮忙。自己还要做饭,打扫房间,也要照顾母亲的情绪,陪她说说话,给她读读报纸。自己年近60岁了,照顾母亲着实有些吃力。

      今年上半年,子女们帮老人申请了“家床”服务。“护理员小朱到我家后,我感觉负担轻了许多。”沈女士说。

      来自全程玖玖馨逸养护院的家床护理员朱玉英一周上门三次,每次一小时,她主要帮沈奶奶进行个人清洁,助浴、理发、剪指甲。“今年夏天上海太热了,母亲每天都要洗澡,小朱帮了我们大忙。”朱玉英有时也根据沈女士的需求,打扫房间或者简单烧个午饭。“‘家床’服务给母亲带来更为专业的照护。如帮老人理发、剪指甲,市面上这种上门服务很少。‘家床’服务也给我们家属在照护老人之余提供了些许‘喘息’的时间。”沈女士说。

      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经理吴一昊告诉记者,企业参与黄浦区“家床”服务两年多,从大量服务案例中,企业梳理出上海居家老人的集中服务需求。“我们发现,居家老人对生活照护的需求较大,如做饭、打扫卫生,同时在个别为老项目上的需求也比较迫切,如理发、剪指甲、助浴以及陪诊。”

      半夜突发急病的阿婆得到及时救助

      这两年,随着独居老人数量的增加,老人对居家应急情况响应的需求也在增加。为回应这一新的需求,目前三家为黄浦区老人提供“家床”服务的社会化企业都开设了应急服务中心。

      在老西门街道,全市首家街道层面的24小时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在2023年成立。“老西门街道24小时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的运营方——上海莳花斋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水告诉记者,应急中心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有人值守,六位持有养老护理医疗照护证的工作人员轮流值守。

      最近,家住牌楼路41弄的高阿婆半夜突感腰疼,无法行动。老伴见状,急忙按响了连接到“老西门街道24小时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的“一键呼叫”铃,请应急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忙呼叫120救护车。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带着应急服务包,5分钟内赶到高阿婆家。他们查看了高阿婆的状态,安抚了老两口的情绪,协助高阿婆老伴准备好就医需要的证件,然后陪老人随120救护车一起去医院,等到家属赶来后才离开。

      应急服务中心还在探索用智慧化服务系统监测老人的居家动态。通过在老人家安装的睡眠看护仪、卫生间滞留探测器、应急呼叫器、烟感燃气安全套件、数字呼叫系统、电子围栏等智能终端设备,监测老人的居家情况。“如,放置在老人床单下的睡眠监测带,可以远程、实时测量老人的睡眠、血压、心率等,一有问题,应急中心会收到异常提醒,家属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在手机上看到老人居家情况。”王海水说。

      “家床”走得更远更稳,要靠过硬的服务质量

      黄浦区是上海较早探索“家床”服务的城区。

      2019年,老西门、五里桥街道作为黄浦区首批试点街道,推出了符合黄浦老人实际的“家床”服务包,实现签约服务户数“双破百”。2022年,黄浦区创新开展了“家床”跨街道服务,当年“家床”累计服务数突破600户;2023年,黄浦区又引入第三家“家床”服务机构,实现“家床”服务的当年全区覆盖,全年“家床”服务新增签约数近千户。

      老人支付能力有限一直是“家床”服务中的瓶颈。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杨颖说:“我们通过政府主导,实践出基于‘三个一点’的模式,即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付一点,引导各街道分别推出家床补贴机制,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4年9月底,黄浦区“家床”服务累计签约超2200户,数量稳居全市第一。
 
      “家床”服务要走得更远、更稳,最终靠的是过硬的服务质量。今年以来,黄浦区从服务的标准化着手,提升“家床”服务的质量。

      2024年,老西门街道“家床”服务中心以94.2的高分通过上海市民政系统标准化试点验收,成为全市首个“家床”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在此基础上,今年,黄浦区民政局将“家床”服务进一步细分,聚焦居家环境下的专业照护能力赋能,初步形成了《黄浦区家庭照护床位服务规范》,统一家床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文本、居家照护规范等内容,并在部分街道开展家床服务闭环管理试点。

      另一方面,加快培养专业化的“家床”护理员。“居家养老的环境与养老院不同,如为老人翻身,养老院都是护理床,大部分家庭的床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所以养老院与‘家床’护理人员的‘操作手势’不尽相同。‘家床’服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养老院服务的延伸。目前,在‘家床’服务领域亟须培养具有专业综合技能的护理员。”杨颖说。

      黄浦区正在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指导下研发家庭照护培训体系,计划实施“养老护理员赋能+计划”。上海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基地运营方总经理陈虹介绍,这套家庭照护培训系统将完全按照家庭养老场景设计,包括核心服务、延展服务、增能服务。核心服务包括生活基础照料、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情感心理照护、康复及健康支持;延展服务包括居家环境整理、营养膳食服务;增能服务包括认知障碍照护、临终关怀、外出服务等,共16大类150项服务内容。杨颖说,黄浦区计划通过赋能行动为家床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