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300万元“国债”免费领,但要保密?

时间:2024-10-25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任翀 点击:
双11临近,各种诈骗陷阱花样不断翻新,甚至蔓延至直播间、二手平台 上海辟谣平台 今年提前启动的双11让不少剁手族摩拳擦掌,第一批大促包裹已经送到。但除了买买买,还有人正磨刀霍霍,借双11的名义设置陷阱,实施诈骗等不法行为。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今
“双11”临近,各种诈骗陷阱花样不断翻新,甚至蔓延至直播间、二手平台


上海辟谣平台

      今年提前启动的“双11”让不少“剁手族”摩拳擦掌,第一批大促包裹已经送到。但除了“买买买”,还有人正“磨刀霍霍”,借“双11”的名义设置陷阱,实施诈骗等不法行为。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今年与“双11”有关的陷阱不仅线下有,还出现在了直播间、二手交易平台等线上空间。

      “免费包裹”都不能信

      在线下,“免费包裹”的老套路再次亮相,只不过“免费”的内容除了“双11赠礼”,还出现了“国债发放通知”等打着政府名义的非法文件。

      有市民反映,最近收到了一份快递,里面有两份文件,一份为《国债发放通知书》,另一份为《国债资金使用说明书》,落款均为财政部。所谓的“国债发放通知书”称,中央财政要增发1万亿元国债,收到这份文件的有资格领取300万元“国债扶贫资金”,但得下载一个App申请善款名额。此外,申请人还要签署一份“国债资金使用协议书”,承诺拿到“国债扶贫资金”后保密。

      消费者选择了报警。警方指出,这是典型的投资理财诈骗,只不过不法分子利用“发放国债”以及“双11”期间快递较多的市场热点,将老陷阱改头换面。不论是“通知书”还是“说明书”都是假的,伪造的“红头文件”是为了获取潜在受害人的信任。一旦有人相信并下载App,会被诱导向指定账户缴纳相关手续费等。

      市民若收到不明来历的快递,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见码就扫,也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安装来历不明的App。

      脱离平台才有“最低价”?

      就线上交易而言,随着直播间等新渠道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直播能互动”等特点,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交易。

      消费者张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了某款预售手机,价格很实惠。根据主播要求,张先生添加了对方的社交软件账号,双方约定:张先生支付预售款后,对方就发货,待张先生收货并验收后,再支付余款。支付预售款后,张先生果真收到一个处于运输状态的快递单号,但第二天,卖家联系张先生称快递物流出现问题,之前的单号作废,需要重新更改单号。不过,新的快递单号始终没有发来,主播不仅拉黑了张先生,还注销了直播间。

      上海辟谣平台发现,不法分子在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交易时,常用的理由有“预售专属链接”“加微信私聊,有最低价”“不用给平台交服务费,所以能让利消费者”“第三方账户钱款不足,要通过其他渠道转账”等。

      消费者务必牢记,一旦脱离平台交易,意味着主动脱离了平台保护。如果在交易中发生纠纷,很难维权成功。在以往的案例中,消费者通常只能督促平台关闭对方账号,但由于交易行为不发生在平台,证据有限,很难获得赔偿。

      商家主动召回赔偿?

      除了交易量大、快递量多外,“双11”的另一个特点是售后服务需求激增,退换货现象普遍。这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机会”。

      消费者陈先生收到自称来自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公司将他购买的商品遗失,要对他理赔,价格是商品价格的三倍。添加了对方的社交软件后,对方要求陈先生下载指定软件参加视频会议,开启屏幕共享,并按指引填写理赔信息。陈先生信以为真,先后多次在“退款网页”输入银行验证码,最后却收到银行发来的多笔扣款短信。

      其实,“售后服务”骗局也是老套路,只不过近年来施骗者的身份越发多样:有的是商家客服,有的是快递小哥,也有“商家委托的理赔公司”;施骗理由也五花八门,包括“商品有瑕疵,召回理赔”“系统故障,交易失败”“快递遗失,主动退赔”等。

      在实际购物中,并不排除真的出现这些问题。但是,不论是哪个平台、哪家公司,都会通过官方客服联系消费者,退款也通过交易平台的原支付渠道,不需要跳转到其它平台操作,也不会要求用户提供验证码、进行视频会议共享屏幕等。消费者若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不要轻信,而是务必通过平台方联系官方客服或卖家确认。

      本报记者 任翀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