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为居家养老打开“多维”空间

时间:2023-12-12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肖雅文 点击:
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并不囿于居室之内。摄影/日升 记者 肖雅文 居室空间是老年人使用率最高的单位空间。因此,面对不可逆转的衰老,居住空间是否足够老年友好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那么,在居家养老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中,深度老龄化国家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
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并不囿于居室之内。摄影/日升
 
      记者 肖雅文

      居室空间是老年人使用率最高的单位空间。因此,面对不可逆转的衰老,居住空间是否足够“老年友好”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那么,在居家养老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中,深度老龄化国家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设计者该如何为养老空间提供更好的便捷性和灵活度,以应对新的需求或生活方式的转变呢?

      老年住宅的范例

      最近,瑞典家具品牌宜家推出了专为老年认知障碍者定制的新型居住空间,该项目落地在斯德哥尔摩郊外,初期试点为6间公寓。

      在空间设计和配套设施上,这一新型居住空间充分考虑到了认知症患者的需求,例如:卫生间没有镜子或深色地板,以免吓着病患;厨房用具都改造成老式旋钮,以代替如今的智能化操作;建造“治愈花园”和社交俱乐部等。

      另外,这种新型房屋还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把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设备纳入其中,房屋密闭性能出色,能减少能量损耗,具有可持续使用价值。

      宜家通过强大的供应链和长期积累的工艺极大限度压低了房屋设计和建造的成本,这种高性价比、定制化的“宜家模式”也为居家养老新空间打开了思路。

      事实上,各国在养老空间规划与设计上都有不同的路径。德国的“护理式”居家养老对住宅和社区空间的规划有较高的要求,例如:户外空间通透方便护理人员观察、选址靠近城市中心等。日本设计者则更注重在营造空间美感的同时考虑老年人的行为活动方式,例如参考沿边行走、近窗就座的行为习惯设计座椅走廊等。

      恰当的空间设计是满足居家养老需求的重要基础,但也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

      例如,在经历过“医院式”养老居所时期后,日本建筑师们发现,老年人并不适应类似医院等公共服务站式的宏大空间,也不喜欢单一的走廊空间。对于他们而言,能在保留自主生活区域的基础上自主参与公共生活,会对其身心健康起到很大的作用。

      于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组团式”居住空间。以东京的某组团之家为例,9人独立居室形成“组团+庭院”的空间形式,建筑内部包含单间、套间、庭院、餐厅等各种单元,为老人们创造一个私密性得到保证又能交流共享的居家环境。老人们互帮互助,偕同出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的普遍认知。

      而在新加坡,由于人口居住密度大,居所与道路等公共设施之间的距离较近,养老住宅的建设与设计面临不一样的难度。

      以新加坡海军部村项目为例,这里采用了大量密集的绿植,采用梯田式景观布置法,在制造健康微环境的同时遮光控温,还能降低轨道交通带来的噪声。

      而在建筑结构上,设计师运用了三明治式的分层方法,上层为社区公园、中层为医疗中心、下层为社区广场,在严苛的空间限制中将各项功能进行了汇集。

      让居室与社区精准适配

      事实上,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并不囿于居室之内,因此,老年住宅所在的社区作为养老生活的延伸,其整体设计和运营模式也需要进行设计改造,以便让老人便利地穿行于社区,真正融入本地生活。

      在日本东京江古田社区,人们经常会在居住区附近看到各式各样的路边摊,这些摊主往往就是居住于此的老年人。江古田社区在充分掌握老年人特长、爱好和身体状况后,会利用社区内部的闲置场地和资源,包括提供一定的蔬菜瓜果的自种植区域等,为老人们设置流动摊位,帮助老年人重返日常生活与社交的场景。

      除了积极引入再就业场景,江古田社区还鼓励老年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价值。在这里,年轻人可以向年长者请教经验。比如,江古田社区组织了定期的针对小朋友的语言会话教学课程,由有相关教育背景的老人担任讲师。

      为了配合“积极养老”的理念,江古田社区还在出行安全、就业环境保障上进行了诸多实践,例如针对廊道扶手、电梯和楼梯等公共节点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在楼梯口和出入口处采用饱和度高的色彩强化视觉,在室内提供可组装、可便捷移动的家具等。

      在社区内的安全出行方面,新加坡的红山乐龄安全区的探索则更为细致。

      在新加坡老龄社区试点之一的红山乐龄安全区,所有车辆的行车速度都需从每小时40公里调低至每小时30公里。该区域内还进行了路面改造,如设置弯曲路、微环岛、减速带等,用以引导车辆降速。

      关注到区域内老人的步行速度比较慢,红山乐龄安全区在较宽的道路中心设置安全岛,使行动能力较弱的老人分两次横越马路,增加途中休息、观察应对的时间。另外,区域还通过设置路面拱起,巧妙地消除了路缘石的高差,保证轮椅可以无障碍通行。

      另外,该区域还对步行道路进行了整体的补缺、增长、补宽,尽可能实现人车分流,并充分将步行道接驳到公园和城市绿地,给老人以舒适的散步环境,避免老人在散步时无法精神集中地躲避车辆。

      除了出行本身,红山乐龄安全区还把出行适老延伸至生活区,比如给公交候车椅设置扶手,方便老年人坐下和起身,为地面井盖等金属表面进行防滑处理等。

      将智能辅具引入居室

      今天,无论是居家自理还是社区配套,智能化产品都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们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老人居家养老的风险,也提升了老人的自理能力与生活品质。

      在由松下设立的“真心香里园”中,老人会佩戴一个拇指粗细的塑料装置,这既是一个开关,也是一个定位仪,老人无论走到哪儿,控制中心都能知道。如果老人遇到危险,只要一摁开关,护理人员马上就可以赶去帮忙。

      在“真心香里园”,类似的传感器还有很多:老人夜晚睡觉不慎掉下床,床脚处的探测器会自动报警,通知控制中心;床单夹层的探测器可以探知老人是否大小便失禁等。

      除了这些,园内还设有很多智能机器人。比如可以说话、唱歌、和老人玩猜谜的智能玩具熊,帮助老人洗头并检测头部健康数据的洗发机器人,以及可以感应食物温度、自动缩回餐具的喂饭机器人等。

      而在欧洲,一种“家具机器人”正在流行。这种技术包括可移动的机器人家具(robotic furniture)、人工智能系统、摄像头等。

      在这样的房间内,不仅所有的家具都可以按照需求进行移动,房间内的摄像头还会自动跟踪物品存放的位置,这意味着,无论你把东西随手扔到了哪里,智能系统都能帮你找到它。用户只要按下一个按钮,凌乱的房间就会变整洁。

      一旦这项技术运用于老年住宅,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上的家务清洁和房屋整理工作将彻底得到解决。

      另外,西班牙设计公司Enorme Studio还设计了一套新的系统,该系统可以让整面墙壁移动,按需改变房屋结构。

      这两项智能新技术对于养老住宅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家庭成员的增减、老人身体状况的变化等问题时,房屋空间及陈设可以灵活转变,以最大限度匹配当前需求,为养老生活的不同阶段留足空间,减少房屋空间改造所需成本。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