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宁波创新探索“院居家融合”养老新模式

时间:2023-06-09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黄合、伍慧 点击:
摄影/赵大砥 上午在月湖公园附近溜达,中午吃碗热腾腾的老底子面结面,下午和老邻舍一起聊天晒太阳,傍晚和下班过来的子女吃个饭,万一身体不舒服便到广安养怡院接受康养治疗 在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居家融合的一体化养老新模式,得到了
摄影/赵大砥

      上午在月湖公园附近溜达,中午吃碗热腾腾的“老底子”面结面,下午和老邻舍一起聊天晒太阳,傍晚和下班过来的子女吃个饭,万一身体不舒服便到广安养怡院接受康养治疗……

      在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居家融合”的一体化养老新模式,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好评。“选择在这里入住的,一般以骨折、小中风的老人居多。这里离家近,又有专业看护人员,适合中短期照料看护。”托管该中心的广安养怡院负责人刘建丽说。

      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宁波正在探索“院居家融合”服务运作机制,通过科学布局、资源共享,实现机构康养服务资源向街道、社区和家庭辐射、延伸,推动家庭、社区、机构“三大养老场景”的深度融合,让“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从理想变成现实。

      “对于90%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是最理想的选择。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一选择可以较低成本地较好实现,比如说推动从‘老人跟着机构走’向‘机构跟着老人走’转变,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和机构养老同等的优质服务。”宁波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适老化改造过的扶手和床铺、方便老人自己就餐的助餐碗筷、帮助老人重新适应社会的康养室、为老人定制的洗浴设备和马桶、适合腿脚不便老人的坐式爬楼电梯……在这些“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随处可见的这些“私人定制”的细节,展现出这些机构长期深耕养老领域的专业度。

      从业近20年,刘建丽成了“专家型”的养老服务者。除了打出“长者之家”的品牌,她正努力将机构养老的专业模式复制到宁波古林、望春、月湖、鼓楼等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针灸、推拿、理疗、肢体康复训练等50项具体康复服务项目,已累计向老年人提供服务3万人次。

      “目前的养老行业,最缺的是优质的养老人才。我们已实现‘人才打通’和‘床位打通’,下辖托管的各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有的医务人员、社工师、康复师、护理员是共享流动的,一旦老人身体抱恙,可以迅速入住我们的养老机构,接受专业的康养照顾。”刘建丽说。

      不仅如此,这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嫁接了不少社会组织的资源,方便附近的活力老人定期在这里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做到老有所乐,同时还可以通过以老助老和服务社会的方式,让有能力、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老有所为。

      80来岁的樊阿姨的女儿是一名医生,平时工作很忙,正打算将妈妈送到居家养老中心照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天天忙得焦头烂额。这里不仅有专业的养老服务,让我更放心安心;而且旁边就是地铁站,我可以利用中午或下班后的碎片时间过来,不用把和妈妈相处的时间都耗费在路上。”

      据悉,宁波全市建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5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766个。目前,宁波已启动实施“百镇千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提升攻坚计划,推动城区街道建成更多具备全托护理照料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敬老院逐步改造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中短期全托护理照料服务,计划到2025年每个乡镇(街道)建有1个提供托养服务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在这些“家门口”或提升或新建的养老服务点位里,“院居家融合”的养老模式成了不少地方不约而同的选择。“引入专业机构托管,就是希望按照城乡‘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目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好地织密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养老服务网络,守住家人亲情间‘一碗汤的距离’。”宁波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