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市民“金点子”化为治理“金果子”

时间:2022-09-13来源:人民网 作者:上观新闻 点击:
在听民声、汇民智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市民参与城市治理重要渠道 摄影/日升 ■记者 毛锦伟 8月25日上午,苏州河畔的创享塔园区内,普陀区正在开展一场特别的政府开放日活动。区里四套班子的领导与居民、企业代表们围坐一起,零距离听取人
在听民声、汇民智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市民参与城市治理重要渠道

摄影/日升

      ■记者 毛锦伟

      8月25日上午,苏州河畔的创享塔园区内,普陀区正在开展一场特别的政府开放日活动。区里四套班子的领导与居民、企业代表们围坐一起,“零距离听取人民建议”。听完市民陆力仁关于“进一步提升打造贯通后的苏州河滨水空间,完善‘文化+经济’产业链”的建议后,区领导纷纷点头,称赞他为普陀区如何进一步“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提供了新的启发。

      如何打造有温度的“人民城市”,像这样听取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建议无疑是最直接的做法。十年来,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申城不断发展。得益于线上线下畅通的民意“直通车”,“问计于民”已成为市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中的重要环节,提建议也成了人人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渠道,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善治之道。

      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大家的事,与群众多商量、请群众来参与、由群众来评判”。共商共议过程中,市民“金点子”推动一项项惠民便民举措出台,转化为一件件可观可感的民生成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渠道随处可见、建议随时可提

      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上海很早就架起了民意的“直通车”。2011年10月,上海市信访办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建议人罗克平亲切地形容:终于有了自己的“娘家”。2020年7月17日,另一名建议人刘晔青接到一个特殊的邀请——为当天成立的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由此,上海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迈入了新阶段。

      刘晔青为何获邀?她是连锁超市“便利蜂”的负责人,按照此前的规定,便利店夜间要配备2名员工值守,否则将受到处罚。但她认为,这项规定已经滞后于移动支付时代。为此,她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过时规定”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没想到,提出建议不到一个月,市公安局印发通知,明确“各便利店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刘晔青认为,她获邀的背后,实则是因为上海有通畅的民意表达渠道,才让她将个人想法升华成建言献策,进而推动公共政策的出台。

      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以来,这条渠道越来越畅通。为了方便市民提建议,为了能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收集民情民意、汇集民智民慧,上海不断织密建议征集的网络,推动建成了“全渠道、全市域”的征集体系,让渠道随处可见、信箱触手可及、建议随时可提。

      一种红色邮筒正成为城市听民声、纳民智、办实事的“形象代言人”。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以及一些地标建筑里,陆续出现了800多个专属人民建议征集的红色邮筒,上面印着人民建议征集标志和二维码。写完人民建议,往邮筒里一塞,就有专人跟进处理。

      这是上海市民建言的线下渠道之一。如今,上海16个区都已全部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各街镇、园区同步加强机构建设、配备工作力量,征集体系嵌入215个街镇、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1000余个工作站覆盖市民中心、睦邻中心、片区中心、旧改指挥部等场所阵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市城管执法局、团市委、上海城投集团、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都设立了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推动建议征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高校、进青年。在线上,市、区人民建议征集信箱以矩阵方式入驻“随申办”,各区纷纷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众号开设人民建议征集专区……建议征集的“直通车”已经深入百姓生活、融入基层治理、直达决策案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1日起,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这为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提供了精准有力的专项法治保障。

      高效转化,让城市治理更精细

      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的作者“大程子”赵红程是位“90后”轮椅人士。2020年8月,她制作了一期视频,就完善上海的无障碍设施提出建议。尽管在平台上评论点击不少,但并未能促成任何改变。有网友向她推荐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抱着试试看的心理,2021年1月13日,她转而向“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发出一封建议信。信中,她建议加强对无障碍公交线路信息的宣传,并改建电动翻板方便残疾人上车。让她没想到的是,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当天就与她取得联系,并把这份建议第一时间转给了相关职能部门。她不久后偶然乘坐同一班公交车时,发现情况已大有改观。原来,她的建议提出后,上海公交全行业进行了针对无障碍出行的培训。

      “那一刻,我更多了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作为一名在上海打拼的“新上海人”,赵红程在文章《喜欢上海的温度》里写道:“我喜欢上海,其中,最喜欢的是她的温度。”

      温度来自城市与人的双向奔赴和互相成就。近年来,市民踊跃提出的大量建议得到高效转化,让上海的城市治理更务实、更精细。据统计,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人民建议征集渠道收到群众建议超过16万条,经上报的重要建议采纳率达到了98.5%。

      改革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疫情防控,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金点子”转化为了“金果子”。大学生村官吴豪的一则建议,让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过程引入了公众参与,“建立老专家智库”“老小区可以和周边产业园区进行公共空间错时共享”等一批建议由此被写入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文本;“将杨浦滨江打造为人民城市示范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便利店经济”“互联网+助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老字号企业加入老年助餐服务”“线上图书借阅”等一批建议转化落地,给城市带来一项项触手可及的变化;“在地铁增设口罩自助售卖机”“流调电话显示来电提醒”“场所码广泛应用”等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建议转化落地,也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凝聚了群众智慧。

      优秀建议落地发光,成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这也给上海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理念带来了改变: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重大民生项目实施事前主动征集人民建议,已经成为常态。

      在徐汇区刚完成改造的口袋公园乐山绿地里,一个个“设计亮点”都有人民建议的影子:坐凳加装木条,冬暖夏凉;增设儿童游乐场,解决周边儿童游乐需求;对绿地进行光照分析,调整布局,在冬天光照最好的地方设立坐凳;中心区域增设旱地喷泉,景观与场地使用“两不误”。绿化市容部门经办此事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过去习惯于做完一个实事项目,发放问卷,搞群众测评,当然可以收获不少点赞。不过,一旦居民有好想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晚了,来不及改了,显得很被动。如今,上海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在公共事务中,人民建议成了前置项。他形象地描述,上海的“事前诸葛亮”多了。

      与其让市民“事后点赞”,不如让他们“事前建议”。两年来,市、区征集办联合70余家职能部门,开展专题“主动征”活动150余次,收到建议超过3万条。

      每个人都可以共谋城市未来

      “我们这座城市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容纳所有到上海的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非常欢迎热心市民朋友多提建议!”这是上海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在人民建议征集办成立之初发出的“英雄帖”。如今,这份“英雄帖”正持续不断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成了新的建议人。

      2021年12月29日,在2021年度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总结会前,市委书记李强会见了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获奖者代表。他们中,有普通的退休市民、有外企工会主席、有基层干部、有B站“UP主”、有小学生、有外籍人士等。从他们身上,或许可以粗略地给申城的热心“建议人”群体画个像:他们不分老幼、不分职业、不分地域,甚至不分国籍,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住在上海、来过上海、热爱上海。

      大数据分析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今年7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对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两年来收到的6044条建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和梳理发现,6044条建议意见,共由3590名建议人提交。这3590名建议人,年龄最小的仅9岁,最大的今年已经90岁。其中,2310名建议人于今年上半年就提出了高达3862条建议意见,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2009条。并且,两年里,绝大多数建议人不止一次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通过“提建议”的方式表达诉求,有序参与城市治理,已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人民建议征集正是“五个人人”最生动的写照。借助人民建议征集这个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城市规划、共谋城市未来,每一个“个体”对城市生活的细微感悟,都有机会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

      善于提建议的上海市民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强大“软实力”,也是城市最足的发展底气。2021年5月,围绕上海“新城发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市规划资源局与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联合开展“五个新城规划建设”人民建议征集。短短一个多月,200多条“金点子”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市规划资源局公众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老百姓的建议既接地气,又独到新颖,从中我们看到了市民心向往之的新城模样,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与突破口,更真切地感受到:人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靠山。”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会让这座城市更加精彩。王剑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畅通渠道网络、深化机制建设,让住在上海、来过上海、关心上海的群众都愿提建议、善提建议,为共建美好城市、共创美好生活汇聚起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