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上海疫情第28天

时间:2022-04-13来源:十点读书 作者:居潇潇 点击: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汹涌的上海疫情刷屏了。 漫长的封控,超过10万例的阳性,让这座坐拥2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在聚光灯下,有一个人群却很少被人关注。 他们家中的粮油米面和常用药品或许早就告急,却不知从何去买,在汹涌的抢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汹涌的上海疫情刷屏了。
漫长的封控,超过10万例的阳性,让这座坐拥2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在聚光灯下,有一个人群却很少被人关注。
他们家中的粮油米面和常用药品或许早就告急,却不知从何去买,在汹涌的“抢菜”“团购”大军面前,更是手足无措……
他们就是上海疫情中的31万独居老人。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老来做到“生活自理”四个字并不难,却没料到,现在却这么难
前几天,一位上海网友发文为所在小区的老人求援。
那是一群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平时的生活不过就是买菜、做饭、养花,偶尔和老邻居聊聊天。
然而疫情封控一来,他们成了茫茫人海中的孤岛。 
他们不像年轻人有丰富的信息渠道,也不像中年人有精力连夜去超市囤物资,他们只是习惯性地以为,一切很快就会过去。
当他们反应过来时,家里物资已经所剩无几。
他们并不是不需要帮助,只是独自生活让他们习惯了承担一切。
这些老人宁可自己过得艰难,生怕给周围人带来麻烦。
另一位网友说,自己在单元楼铁门上张贴了告示,主动向楼栋里的老人提供团购、买菜、买药等帮助。
有一位老人面露难色却一言不发,只是在他身边徘徊。
直到另一位老人帮着介绍一句“想要买菜可以找这个小伙子”,那位老人才小心翼翼说出了自己的请求,边说还边补充着“要是办不了就算了,别给你们添麻烦。”
这些开始对世界小心翼翼的老年人,不是没有努力适应过。
但当他们真真切切地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能力,跟不上这个时代了,那种失落,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明白。
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面前,老人就像是中途下车的旅人,稍不留神,就被远远地落在了原地。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然而世事无常,多少孩子一路在父母庇荫下长大,却在父母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远在天涯,鞭长莫及。
很多老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恰恰是因为长年独居,没有子女在身边。
看到一位叫陶陶的网友在老小区的经历,据她观察,仅仅是所居住的弄堂,就有不下十位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平日里,老人们的衣食起居好歹还有保姆料理;
特殊时期,保姆不在,子女顾不上,这些老人就像是风中摇曳的残烛,随时有被吹灭的危险。
 前些天,陶陶本来正高兴地去楼栋门口拿团购的蔬菜,突然听到一旁的栅栏门传来颤颤巍巍的声音:
“这是哪里买的菜啊?能不能卖给我一点……”
那一瞬间,陶陶几乎落泪。
自那之后,她每逢团购物资都会给楼栋里的老人带一些。
有一次,她帮一位牙口不好的老人买到了牛奶和软面包,无意中问起老人的子女。
只听老人长叹一口气说:
“我女儿女婿他们都在国外,现在也回不来,我只能靠自己啦……”
曾经儿女是他的骄傲,但在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老人却只能孤独地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过活。
让人感叹的是,哪怕儿女不惦记父母,人到晚年,最牵挂惦念的,却依然是孩子。
记得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中华遗嘱库有一项录像遗嘱的服务,希望老人可以在立遗嘱的同时,回顾人生,对后辈送上嘱托。
回看几段录像,老人们最后的心里话,几乎都是对孩子说的。
一对老人语带哽咽地说:
“最不放心的儿子,希望我们离去后,保重身体。好像心中千言万语,一时忘情难以表达。”
另一位老婆婆则对着镜头说:
“孩子,好好照顾身体,就不要再熬夜了。最好能够找个伴,就好好过日子。”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养儿防老往往只是一句空话,“最美不过夕阳红”只存在于歌词中,温馨从容的晚年,是多少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对大部分人来说,接受衰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衰老,意味着对身体、精神乃至周遭世界开始逐渐失去控制。
从前信手拈来的记忆力,衰退了;从前控制自如的身体,不听使唤了。
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空虚感,以及随时可能因此失去的尊严,才是衰老最可怕的影响:
真实故事计划报道了《封控中的上海独居老人》,周文龙的遭遇,也许是无数老人的缩影。
一生未婚的周文龙老人,平时全靠外甥女许慧来家中照料。
随着封控的到来,外甥女不便探望,老人便只能勉强靠自己料理生活。
他明白外甥女的苦衷,也知道对方作为志愿者很忙,但眼看着厨房已经没有任何蔬菜,周文龙还是只能拨出了求助电话。
打了十几次,对方都没有接听。最后通过微信电话,好不容易接通。
接到电话后,许慧赶紧请人帮忙为老人送去了果蔬。
但老人需要的日常药品,许慧也无能为力。
周文龙只能尽可能“少吃一点药”,减少次数和用量,哪怕这意味着身体不舒服。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周文龙显得很无助:
“现在年轻人都用网络抢菜,我很笨的,不会用网络。”
老人,也想体面地变老,也想不那么麻烦子女晚辈。
可惜大部分情况下,这份体面只能是事与愿违。
作为年轻人,在能帮一把的时候,尽可能帮一帮无助的老人。
一份体谅和包容,足以给老人的晚年带来最温暖的慰藉。
综艺《屋檐之夏》里,62岁的演员刘雪华坦言:
“那些先进的(技术)我都不会,我跟现代人的生活是脱节的。”
“万一我在家里突然摔倒了,是不是都没有人知道?”
在节目组的安排下,另一位年轻的博主@拉宏桑和刘雪华成了特殊室友。
短短几天中,拉宏桑教她使用新的电子设备,和她一起追剧敷面膜,原本冷清的刘雪华家迎来了久违的热闹。
有人说,人到晚年最怕缺钱。
其实,比起缺钱,老人更缺的是爱,是陪伴,是认可。
谁的晚年都是一场兵荒马乱,但我们至少可以尽最大努力给予老人慰藉,让他们少一点慌乱,少一些不安。
毕淑敏曾说:
每个孩子都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有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面对衰老,老人们的焦虑、忧愁和不安不是可笑的,他们,需要被看见。
看过一位网友的话:我们和老年人最大的相似,就是都将拥有同一个人生的终点。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那一份孤独和怅惘,不是独独老年才有的。
我们能做的,除了坦然接受老之将至,更重要的,是珍惜时间,珍惜家中老人还在身边的日子,善待身边的老人。
一个美好的世界,一定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世界。
愿我们一起努力,愿这个时代对老人温柔以待。

责编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