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知青群体艺术的再度闪光

时间:2024-01-09来源:北疆知青第一村 作者:谢春池 点击:
因我病危住院,折腾至今,《厦门知青书画十八家作品展》本应于国庆节那天开幕的,却因此延至今时,让我十分不安。9月29日中秋节出院,由于我的身体状况依然极差,有心无力,故而,打算不为此展作序。此后,躺于床榻,翻阅相关资料,逐一凝视个人肖像里的这十
 
因我病危住院,折腾至今,《厦门知青书画十八家作品展》本应于国庆节那天开幕的,却因此延至今时,让我十分不安。9月29日中秋节出院,由于我的身体状况依然极差,有心无力,故而,打算不为此展作序。此后,躺于床榻,翻阅相关资料,逐一凝视个人肖像里的这十八个书画家,胸中竟涌起难以遏止的情思,于是,决定揣着刚刚装了五个支架还不太适应的心脏作序,两三天写一段﹣﹣既竭尽策展人之责任,又不负诸兄弟之贡献与期待。
 
6月16日我们在才佬饭店举办的《斗西墨韵:厦门知青书法十六家作品展》是一次群体的亮相,而如今这个《海砚鹭风:厦门知青书画十八家作品展》更是一次艺术群体的闪光。将两个展览略作对比,同好与观众就知道鄙人此言不虚。
 
两个展之区别不仅在于作品﹣﹣非水平之高下,而是前者囿书法,后者兼了国画,其丰富性可读性与观赏性自然不同;还在于作者﹣﹣非名人之多少,而是前者除个别,余人皆系知青书画沙龙成员,后者则有多名非沙龙成员的知青一代之同道与挚友。如:洪英士、刘中陵、林锻炼、林潮翔、郑伯铭、蒋东明、谢荣仁等,他们有老三届学子和上山下乡插队知青,还有当年的留城知青。厦门知青文化群体以及知青书画沙龙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是一贯的,这个展览再次给予体现出来。另者,此展的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更有所表现﹣﹣上山下乡生活的描摹与书写,个人的诗歌作品,山水与花鸟,更有古代高士;楷书、行书、隶书、篆书,中堂、扇面。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
 
我最想说的是作者,大多数自然是居于鹭岛,还有远在京华近在榕城者,多人是我老友。连我们书画沙龙的兄弟恐也不知道,他们之中我最早认识者乃潮翔兄,若未记错,他原名应是朝祥。1962年秋或1963年春,在厦门第一医院,我去探望病人,也去探望病人的他,却坐在石阶作水彩写生,一个五年级小学生,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就这样成了朋友。然而,这六十年里,我和他仅见过一次,明才兄逝世前几年,潮翔兄返厦,在明卿兄的府上很欢乐地小聚了。他是一位有才华的书画家。本次展览有六位1949年生人,除潮翔兄,还有砚方兄。相识砚方兄于1964年或1965年,也近六十年。那时,思明北路之曾姑娘巷有一个公共篮球场,读初中时,同班陈国荣家住那地,我和他是篮球发烧好友,时常在那里打球,砚方兄也常来打球,自然混熟了。多年前他加入知青书画沙龙,接触多了,其朴实和不争,令我好感。而另四兄﹣﹣季有的谦和、伯铭的淡泊、德樵的上进、炳顺的好学,都值得称道。
 
本次展览,1948年生人仅继志兄,其为人低调,在书画沙龙不长的日子里,从不张扬。我没料到1947年生人也有五人之多,且皆出身老三届高中。其一,上世纪90年代我在漳州认识的春林兄,那时,他好像还未进行国画创作,不过,其小说创作在本省已小有名气,待定居鹭岛,他的绘画已小有成绩。感谢他为我主编的《厦门红十字》(双月刊)创作了多幅红十字公益活动的速写。其二,英士兄说当年他在乌龙江大桥工地宣传组就在《福建日报》读过我的诗歌,让我惭愧。2013年5月,厦门市老年艺术协会换届,他任会长,我任管业务的副会长。当年11月纪念协会成立5周年,我作为总策划兼总导演,推出《春光礼赞》大型文艺演出,因了他的全力支持,获得成功,结下了友情。他的直率与真诚,值得敬重。其三,与忠阳兄邂逅是在某个出岛公交车。他问你是某人吗?我答是。他说自己是谁,并说也是知青,曾在闽西工作过,毕业于某校,现在还画画。我觉得很亲切,邀他加入知青书画沙龙。我喜欢他的热情。其四,作为残障人的锻炼兄,书法要获得较好的成就很难,数十年的呕心沥血,他做到了,真令我钦佩。其五,仅见过几面的中陵兄,连对话都未曾,似乎中规中矩之人。


 
 
90年代,我主持《厦门文学》月刊之编务,很私心地将四位与我同是1951年出生的画家庄南燕、颜敏生、黄永瑛、吴世雄于某期封二和封三以两个彩色专版(个人肖像照片与简介)推出(此举在大陆正式出版的文学期刊几乎未见),以感谢他们在《厦门文学》插图的精彩表现。四人中唯独世雄兄尚不认识,虽只照片一见,他的绘画水平之高,我已在其插图领教,十多年在沙龙相处,甚为愉悦。包括世雄兄在内,本次展览50年代生人5位,其余4位:1952年生人的中流兄,退休后返居福州,他总让我怀念。这位特别热爱书艺术的同代书法家,当知青书画沙龙运作班子改组,作为某个国企的"头家",他欣然接手沙龙的司库,而且一尘不染,让我铭记。荣仁兄乃90年代前期成为本市第一个荣获书法国奖的书者,从企业调入市文联,成了我的同事。他是厚道本份之人,唯书法国画为终身所痴爱。那年,他无偿地(连印石都是他所赠)为我刻了二十几个印章,至今,我还时常铃于拙作,感激之情,长于心中。永远感谢东明兄,不仅我个人,还有整个厦门知青群体。虽然,我很长时间不认识,却已在他任社长的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寻找那棵橡树》(随笔集)《谢春池诗集》《谢春池散文》以及我主撰的《厦门红十字百年回望》(历史专著)、我主编的《<厦门文学>60年作品选》(文学集),而厦门知青群体众多著述之在海内外产生极大反响的经典大书《告诉后代》,就是在他的鼎力支
 
最后要说的是不仅在厦门乃是福建美术界享有盛誉,在全国山水画界也不容小觑的两位画家﹣-50年代生人的华伟兄和本次展览最长者1944年生人的林生兄。前者乃不修边幅者,永远可以交流碰撞阔笑畅谈艺术的不喜欢齐白石却喜欢谢春池的杨夏林传人;后者是至今还留长发者,谢春池在市文联的最铁哥们,文艺界公认的人品最好的前辈。



(责任编辑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